专访思迈汽车行业分析师黄哲睿
思迈汽车行业分析师黄哲睿
汽车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盖世汽车网:请您就整个上半年的车市的销售情况做一个介绍好吗?
黄哲睿:上半年乘用车整体市场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上半年的市场有一些负面因素,比如雪灾、地震、水灾、通货膨胀、油价上调等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市场还能够取得这样的增长,说明中国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中国还是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
盖世汽车网:您觉得影响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黄哲睿:正面因素就是中国的经济基本面还是比较良好的,虽然增长可能有一些波动,但整体的增长趋势并没有改变。消费者也更加理性,持币待购和不理性的消费减少。
负面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最大的因素就是股票市场,因为股票市场在去年对乘用车市场的推动效应是很明显的,即财富效应。中国的股民登记大约是1.2个亿,60%左右是40岁以下的,超过6千万人。从客户群的角度来看的话,汽车拥有者和汽车潜在消费者这两大块人群,和目前股票投资者的人群是高度相关的,重叠性很高。中国的生活方式,还不像美国那样高度依赖于汽车,轿车在中国不是所有有购买能力的人的生活必需品,这种情况下,股票出现短时间或者是长时间低迷的话,对这种非刚性的需求产生一种削减的作用。
第二个负面因素就是信贷紧缩,一方面会影响企业扩张,一方面会影响一些投资和基建项目。资金紧张对一些公务车,商务车的需求就会推迟。其次,现在消费者贷款买车的话,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审核,资质要求也高一点。另外,银根紧缩当然也会影响汽车产业,包括三块,一块是主机厂,一块是供应商,一块是4S店,资金需求都面临一些压力。
第三个负面因素就是油价和通货膨胀。在国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的前提下,我们预期未来国内成品油价还有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但不是突然和国际价格接轨,否则对国内各个行业会有冲击并加剧通货膨胀。另外,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通货膨胀导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对潜在消费者会产生一定影响。
盖世汽车网:现阶段中国市场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呢。
黄哲睿:从供应方面来说,就是新车推出的数量和频率都在增加,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和日系的产品线更新扩张速度在不断加快。从需求角度说,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出现多样化和集群化同时呈现的局面。前者与选择面扩大和消费成熟度提高有关,后者也许是消费者在进入一个选择繁多的买方市场后一种自我保护、降低选择成本的想法的体现。
盖世汽车网:对于有些企业减产调整库存这个现象您是怎么看的呢?
黄哲睿:厂家都有一个自己的预测和对应的生产节奏,当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厂家需要一个调节的过程,库存自然也会有一个上升和消化的步骤。
下半年车市增长趋势不变
盖世汽车网:对整个下半年您持什么态度呢?
黄哲睿:中国市场的长远增长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但增长的曲线可能不会一直那么平顺,未来也许会出现月度甚至年度波动加大的情况,个别月份出现同比下降也不足为奇。乘用车市场增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内外部因素影响,成长曲线预期会从一个波动比较小,增幅比较大的形态,变成上下振幅比较大,增幅变缓的形状。套用一个股市的词就是振荡上升。持续井喷式的爆发市场已经过去。
中国市场区域大,级别多,下半年不同厂家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市场的表现会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内部竞争和外部成本因素对汽车产业和市场这两块的影响或者说压力在加大。所以我们不指望每个月都非常好,但是我们还是有信心看到下半年不同厂家在各自擅长的地域和级别取得巩固和增长。
盖世汽车网:您觉得今年的市场增长率大概是多少呢?
黄哲睿:基本上15-17个点中间。上半年是360万(包括微面),是17个点,下半年基本上判断会略低一点。总体上15到17个点左右。
盖世汽车网:您觉得今年下半年什么样的企业会走得更好呢?
黄哲睿:从一个长远的跨度来讲,能够以本土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品和服务两方面投入的厂家自然会得到更多的青睐。在产业层面,能够和上游的供应商以及下游的经销商能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厂家也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目前产业链上下游这两端的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盖世汽车网:2004年汽车产业"库存增加--降价--持币观望--降价--库存增加的恶性循环是否会重现"?
黄哲睿:2004年对整个的汽车行业打击比较大的,今年全面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各个级别价格竞争也不是一天两天。降价的空间没有以前那么大。而且中小型车的成本压力日益升高,价格战的代价会比较大,与其如此,不如在生产计划上做一些务实的调整。从消费者层面来说,消费者的理性程度在增加,消费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一个计划。考虑这两个因素,我们觉得降价持币观望的恶性循环不会大范围出现,或者说出现的机率比较小。另外有一点要强调,在目前的形势下,汽车作为一个耐用消费品,它的购买门槛在降低,但是使用成本近年来一直在上升,潜在消费者会更加理性的考虑购车后的使用成本,这一点对消费者购车计划的影响在加大。
盖世汽车网:市场增速放缓及油价高企、环保等因素的综合,会对汽车产业并购重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黄哲睿:兼并重组有两种推动力,一种是政府层面的推动力,一种是商业层面的成长需求。中国现在有这么多乘用车品牌,竞争非常激烈,在各种竞争和成本压力的推动下,长远来讲肯定会出现不少兼并重组,再加上政府做大做强的鼓励,也会加快这一进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7/18021822182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