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斯凯孚SKF线上展示厅—2024北京车展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蔚来张晖:布局欧洲市场,需要耐心

盖世汽车 周晓莺,南杨 2023-09-14 11:32:25

蔚来张晖:布局欧洲市场,需要耐心

盖世汽车CEO、盖世汽车资讯部总编周晓莺对话蔚来汽车欧洲副总裁张晖

借助IAA mobility 2023,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狠狠的赚了一大波关注度,不仅参展规模创了中国企业海外参展的新纪录,借IAA这一国际化舞台,中国汽车工业的“软、硬实力”,也有了一次淋漓尽致的集中展示。

本届IAA期间,盖世汽车派出了前方报道小组,累计参加了28场媒体发布会,累计撰稿48篇,累计制作视频32个。此外,盖世汽车在德国,与多家中国企业也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他们目前在欧洲市场的发展情况。

在蔚来欧洲中心,盖世汽车对话了蔚来汽车欧洲副总裁张晖,针对蔚来汽车目前在欧洲的布局情况,以及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力欧洲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一起进行了探讨。

以下是本次对话的详细内容。

中国品牌在欧洲关注度飙升

周晓莺:中国企业为什么会扎堆慕尼黑车展。

张晖:现在中国企业都看准了窗口期,但是欧洲现在能提供的舞台并不多。欧洲原来有三个大型车展,一个是日内瓦车展,前面几年因为疫情,基本没有举办,我们希望明年能恢复。另外一个是巴黎的汽车沙龙,每两年一次。从去年的情况看,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除了当地的法系车企,基本没有其他品牌参与。还有一个就是之前的法兰克福车展,也就是现在的慕尼黑车展。

过去欧洲的三大车展有不同的职能分工,慕尼黑车展是全球型A级车展,法国车展是法系为主的区域型车展,日内瓦车展过去是全球最著名的发新车的车展。

周晓莺:这次德国媒体对中国企业的关注度很高。

张晖:德国媒体在这次车展预热时期,确实已经在强调:“一半以上的参展商都来自中国”;“没有别的国家,这次就是中国和德国”等等。

对此,大家基本都是泰然处之。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反而是好事,无形当中让德国消费者了解了中国品牌。

我们很乐意看到更多的中国品牌在这里取得成功,大家在一起形成中国品牌的“圈”,如同韩国品牌、日本品牌、德国品牌一样,我们也能形成中国品牌的整体形态,对外树立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先在市场中形成“中国的电动车做的不错、智能化程度高、性价比也很高、续航一点不比奥迪、奔驰、大众差”这样的口碑,剩下的就是市场份额的分配了。

李斌总一直在说,我们现在所谓的最大竞争对手是油车,要先把油车的份额转成电车,让电车占据到市场上绝对的优势地位,然后在电车范围内再去竞争。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上,最好的结果是大家都能繁荣。比如说蔚来作为高端品牌,如果能立住,对其他中国品牌而言肯定也有好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德国媒体对我们的过度关注,不一定是坏事。过去,消费者可能都没有想到还有中国品牌这个选项,现在通过媒体传播,都知道中国品牌来了。

有了知名度,后续是对持续的运营能力、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考验。汽车这类产品,对德国用户而言,考虑的是全生命周期。现在的很多中国消费者,在购车时都没有关注到售后服务网络的问题,但德国消费者,不管是买豪车还是买普通车,都会特别关心售后。因为德国已经是很成熟的汽车市场,大家都很清楚,购车后的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需要去做的事情。宝马CEO在接受采访时就专门谈到,更关键的是消费者购车之后的事做好了没有。这些方面,正是我们和传统大车厂存在差距的地方,毕竟别人已经经营了100多年,经销商和售后服务网络相对完善。对中国车企来说,这些需要加强。

周晓莺:通过车展,我们只是完成了让大家知道中国品牌来了。

张晖:对。但不能只是让人知道我们要卖车,还要有完整的服务体系。体系如果没有搭好,或者还在搭建当中,对消费者买车的决策会形成影响。

无论是类似蔚来的直销,还是类似比亚迪的经销商网络,或者是其他品牌的代理商模式,消费者都需要知道,车坏了在哪儿修?换轮胎在哪儿换?刷新软件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德国消费者选车交流中百分之百都会问。

我们相信要进入欧洲的品牌,大家应该都会很关注这件事。

这也是类似宝马等品牌,现在还比较有信心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也是蔚来现在面对的一个挑战,要铺好服务网络肯定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逐个区域去覆盖。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来到欧洲市场,第一就是要有战略定力,正如斌哥讲的,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仗不会一下就能打赢。

周晓莺:国内大家会有“爆品”的概念。

张晖:在这边很难,大家不要有太过乐观的预期,这里几乎没有大“爆品”。以德国市场为例,现在基本就是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的天下,其他的品牌,基本都排不上号。

欧洲人的智慧出行

周晓莺:我发现慕尼黑现在骑自行车的人特别多,我们从产业角度讲需要电气化转型,但对本地人而言,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其实更加多样,不一定非要汽车。

张晖:对。最近5至8年,欧洲一直在讨论智慧出行。智慧出行在欧洲的概念中,不止意味着开车,现在在欧洲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多种形式的出行,包括自行车、公共交通、私家车等很多不同的方式。比如伦敦,就专门规划了自行车道,现在德国也有很多城市要求要有自行车道,这已经是欧洲地区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整个欧洲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发展相关。他们的城市面积没有特别大,所以绿色出行是他们想要的方式。但这不代表大家没有用车需求,比如说周末郊游,或者说去看望父母,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了诸如短租这样的模式。此外欧洲的基础设施也有局限,因为他们老房子居多,很多建于100多年前,不可能有地下车库。有没有停车位?多远的距离能找到停车位?全靠运气。和我们的整个大环境不太一样,我们中国近30年盖的房子,基本都有地下车库,所以我们更具备大家要开车的意识。

在欧洲,所谓的多种方式的出行,今后10年会是一个主导的方式。在欧洲,探讨最多的是怎么把方方面面的供应方整合在一起。我在瑞士圣加伦大学上EMBA的学生,和他们讲智慧出行,很多人就会觉得,比如我拥有一辆宝马5,每个月花费是600欧。现在如果住在慕尼黑城市中心,用600欧买一张所有交通工具都能用的月票,可以用scooter、电动自行车、公交车、地铁,也可以开一辆NIO。

按费用考虑,拥有一辆车是600欧,用年票或月票是500欧,可能有人就会选择后者。但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并不代表说车就绝对少了,没有这样的趋势,至少没有真正的数据化的测算。

欧洲和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德国,那就是人口比较分散。德国只有四个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就是柏林、汉堡、慕尼黑和科隆。中国人熟知的法兰克福,人口其实只有70万。所以住在大城市的人,他觉得不一定完全需要拥有一台车。但在德国,实际上很多人住在乡村,上班时候到大城市,还是需要一辆车。这也是英国、法国等很多欧洲国家的现状。

周晓莺:相当于是大城市里面,公共交通比较发达,但其实整个欧洲,大城市不多。

张晖:欧洲国家人口相对比较分散,和亚洲国家不太一样。比如说北京、上海人口2000多万人。首尔人口占韩国总人口很高的比例(接近20%)。欧洲也有几个类似城市,比如巴黎,占了整个法国人口的近20%(巴黎应该有900多万人,法国人口应该是6000万),但这只是个别情况。德国总人口8200万,最大的城市柏林人口350万人,德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分散国家。

欧洲的基建还得加把劲儿

周晓莺:现在进入欧洲的产品,纯电车是主体,补能体系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在IAA的分会场——世界新能源大会上,斌哥讲了一个蛮有话题性的内容,就是我们可以在补能方面跟大众PK一下。这方面,您怎么看?

张晖:在这方面,我们实际上会做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我们还是会秉持在中国的做法,不断地铺设我们的换电站,这是我们的一个独家卖点。

第二,我们也会建我们的充电桩,也和我们在中国一样。

第三,我们跟会第三方合作。我们现在在欧洲跟一个很大的第三方进行合作,我们接入了38万根第三方的充电桩,这些在我们在进入挪威市场时,就谈好了。

当然,在第三方中,可能有一些区分,这又回到欧洲市场区域化经营的问题上了,可能某一个合作伙伴或者说供应商在北欧特别强,另一个合作伙伴的充电网络可能在德语区国家特别强,这时候,我们也会区分选择。

我们现在合作的第三方伙伴,有一个直观的数字,通过它,我们的用户可以在38万根第三方充电桩上充电。这样,我们一方面在铺自己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又不会影响大家的用车体验。

另外,我们也一直在推进家充桩的装配。这方面,可能一些西欧国家还要远远优于中国,因为他们通常都有独立的房子,装桩的可能性会更大。

在欧洲,其实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我们的换电站现在进展比较慢。因为德国审批时间非常长。现在我们有资金去铺,我们在匈牙利还有一个装配工厂,我们需要的其实都齐了,但我们还没有建筑许可,这个许可的审批,在德国现在可能需要10-12个月,且这只是建一个站的审批时间。

现在包括我们的德国同行,大家都在吐槽这些事,审批太慢。但这个事倒没涉及到歧视,是德国这方面的审批过程本身就是很长。在瑞典,就比德国快。

周晓莺:这会不会影响到德国电气化的转型?

张晖:当然会。我们和德国交通部谈的时候,聊到过我们愿意帮助德国做交通转型,我们的换电站又是一个很好创新,我们想帮你们,但帮不了。德国计划2030年要实现1500万台电动车的保有量,但是没有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消费者不会选择电动车。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吁,当地需要拿出一些新办法,才能真正去推进这件事。

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整个欧洲的补能体系,都没有中国发展的这么快。但是我们也能理解。我们才进入一年,也要给当地政府和消费者一定的时间,去认识什么是换电?换电的好处为什么这么大?后面有这样的叠加效应后,应该就快了。

蔚来在欧洲的发展符合预期

周晓莺:再聊一下蔚来在欧洲的发展,符合整体的大节奏吗?

张晖:无论从产品,还是市场上看,都符合节奏。我们目前在欧洲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用户体验做好。

周晓莺:斌哥很重视口碑。

张晖:斌哥每个礼拜都会看我们的指标。我们在中国一直都在做用户口碑,在欧洲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在各个国家都是放在最高的优先级。

周晓莺:我比较好奇,用户满意度如何量化。用户不满意是很容易知道的,用户满意这件事情要怎么衡量?

张晖:这个就是蔚来的特点,在国内我们叫五星随手评。通过我们的APP,用户只要和蔚来接触了,都可以给一个评分。但欧洲本地的人可能不习惯随手评,我们会提供本地人能接受的方式。比如说今天给你提供一次试驾,在你走之前或者之后,我们可能会通过邮件的形式或者问卷、APP的形式,看你是否喜欢,给我们一个评价,我们把这些所有的方法都进行总结,算出用户满意度。

对车的满意度、对车机的满意度、对我们举办活动的满意度,对售后的满意度等,最终形成我们的口碑。我们从18年开始,在中国市场上也是这样做起来的。客户一定要服务好,他们的口碑非常重要。

周晓莺:这也是蔚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

张晖:往大了说,我们要建一个这样的用户企业。同样的道理,在欧洲也一样。所以我们提供好的服务,我们一定会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

周晓莺:我觉得这个确实是有好处的,之前看到有年轻人跟斌哥合影,这种还是很重要的,他会有这种天然的亲近感,某种程度上和遇到粉丝一样。

张晖: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斌哥本人的魅力,另一个是蔚来的服务意识。斌哥相信人性是美好的。

谁都希望被很好的服务。服务对品牌很重要。把这方面做好,就一定会有好口碑,这就是我们说相信人性美好的一方面,也是我们在国内最大的优势。我们也相信,国内我们能做到,在欧洲也一样行。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欧洲的人力成本更高。

周晓莺:最后一个问题,未来三年,对欧洲市场大概会是什么样的期待?

张晖:第一我们还是要把我们的用户满意度保持住。第二我们的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铺设。第三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本地化的资源,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资源。现在我们在匈牙利有研发中心,我们在慕尼黑也有大量的人才做研发。随着我们在欧洲的保有量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有更强大的本地化技术能力,从支持能力到整个自主开发能力,三年内,我们都会有更好的呈现。最后一方面,我们希望三年内有更多的用户,肯定也会去更多的国家。

周晓莺:好的,也祝蔚来每一步都能够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取得很好的成绩。

张晖:好的,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9/14I70361048C303.shtml

文章标签: 蔚来 电池 中国 德国 出海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