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论坛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每日车评】黑五月过后车市能否绽放六月红 宝马国产1系走下一步险棋

盖世汽车网 2008-06-03 18:47:23

黑五月过后车市能否绽放六月红

四、五月是黑色的,六月或许会好一些,这是肯定的。原本在五月中下旬面市的新车大都推迟了上市计划,因此在五六月之交以及六月份会出现今年新车爆发的一个高潮。特别是那些重量级别的新车,有时候会起到决定年度车市的作用,如今它们开始冒泡了。

笔者认为,五月份就是一个拐点。它以四川强震为标志性事件,虽然中间汽车厂商全力参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团结一心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但它们的好心并不能拯救市场,这不仅是四川汶川的灾难,也是全国人民的灾难,也是中国汽车业的一劫。地震带来的国人的心灵创伤是重大且持久的,它对汽车业的影响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追赶奥迪 宝马国产1系走下一步险棋

在中国市场,宝马却仍难与奥迪处于同一竞争级别,奥迪2007年在中国共销售100888辆,销量几乎是宝马的两倍(宝马年销量51588辆)。因此,在宝马1系的竞争对手奥迪A3迟迟没有确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的情况下,宝马准备在高端两厢轿车市场投放1系,领先奥迪一步进入中国该细分市场。

进口毕竟不是目的,从目前宝马和华晨双方的表态来看,实现国产才是最终诉求,因此,如何让国产后的1系尽可能地适合中国市场,是个始终都绕不开的话题。价格策略、产品定位、竞争对手以及中国市场接受程度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给宝马1系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增添了太多不确定性。

苏伟铭离任 一汽-大众陷入变革谜团

一汽-大众或许将面临一场变革,而这场变革将演变为一场混乱。在年初的时候,就有媒体对于任期将满的苏伟铭的职位变化做出预测,认为苏伟铭的离任或对一汽-大众产生变革性影响。

在苏伟铭是否离任还在讨论的时候,一条未经确定的消息也开始流传。华南地区部分一汽-大众的经销商因为销售情况不理想,已停止从厂家进车。调查发现,一汽-大众销售情况不理想远不止华南地区。北京市场进入5月以来,一汽-大众各车型销售均急剧缩水,由于西南地区是一汽-大众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一块巨大的市场,因此,一汽-大众在遭遇“5·12”地震之后,正在紧急讨论如何调整总体销售策略。

中高级车价集体跳水让“涨价论”破产

中高级车型不约而同地在接近时间内露出大幅优惠让利的消息,事实上已经在该细分市场内形成了一个降价小高潮。造成中高级轿车这样的市场局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新雅阁的强势,第二,越来越多的新车型上市让市场竞争越发充分,市场的不断挤压让厂商不得不让还算客观的利润。从另一个角度看,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让汽车价格涨不起来:第一,低成本和成本控制能力是自主品牌企业的优势所在,而且自主品牌在生产、管理等环节上控制成本还可以挖潜。第二,高额利润让合资品牌车型更加容易消化成本上涨压力,增加国产零部件的配套,提升整车国产化率,甚至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率,也可让他们轻易抵消成本压力。

朗逸新宝来定价分析:朗逸11.58-14.88万 新宝来11.9

参考新宝来的定价,合理避开与明锐的直接冲突,是朗逸定价策略的核心问题。朗逸与新宝来同时互补的价格策略,会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朗逸比新宝来的低3000-5000元还是很有可能的,朗逸基本款11.58万元的定价还是可以的,同时保持了与明锐的合理差距。中庸特点明显的朗逸,高配车型定价在14.88万元,会对卡罗拉形成较大的冲击。

利润丰厚催生灰色产业 年检内线大揭露

车辆年检就是通过电脑检测你的汽车尾气、刹车、灯光、底盘等技术指标,可是在调查时发现,几乎所有走上年检线的车辆多少都会存在灯光、制动和贴膜等三方面的争议。

内部人士表示,对于普通车辆的年检来说,第一次年检都会顺利通过,但一般从第二次年检开始,车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不能顺利通过年检。除了这部分客观原因造成年检不能通过外,必须承认的是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为造成。目前年检就是“创收”,这已经成为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机动车检测站的行规。不管车主如何逃避,最终费用还是被年检工作站以及附近的维修厂拿走。

混合动力市场化的最后一块绊脚石是成本

混合动力是未来汽车在能源紧张、环境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交通的主流解决方案。但是,关键在于混合动力车型的价位是否合适。关于混合动力的综合调查表示,79%的被访者认为在汽车价格相同的时候愿意优选购买混合动力车,并且有50%的消费者愿意花比普通汽车高10%的价钱买混合动力车。显而易见,混合动力市场化的最后一块绊脚石是成本。

?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b/2008-6-3/77ca5a31-ceff-4fd1-a8ae-a0e755b6165a.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