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九月,科技圈和餐饮圈吵得一架,却意外地照出了汽车圈的众生相。
事件的男主角,是“行业明灯”兼“吐槽大师”罗永浩。他直接炮轰餐饮巨头西贝,称其声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理由是国家还没标准,你凭什么说不是?
西贝的反应也堪称教科书级公关:先是严正声明指责不实,紧接着宣布开放全国后厨乃至工厂牧场供全民监督,最后创始人贾国龙先生亲自下场,祭出法律武器,并掷地有声地给出终极论点:“按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一时间,围观群众手里的西北大馒头都不香了,纷纷陷入哲学思考:一盘菜是不是预制菜,到底谁说了算?是厨师?是企业家?是网红?还是……国家标准的白纸黑字?
这场定义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去,我却惊奇地发现,同样纠结的身份危机和定义之争,正在我们汽车行业里如火如荼地上演着。
01威马画的“饼”,是预制菜吗
就在罗永浩和贾国龙为预制菜的定义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沉寂许久的威马汽车突然端上来一盘“硬菜”——一份全新的五年发展规划。
这盘“菜”相当豪华:9月在温州基地恢复威马EX5和E5车型的量产,确保年产销1万台,收入10亿元;2028年前启动IPO筹备;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台,营收1200亿元。
然而,饥肠辘辘的消费者和投资人凑近一看,心里不禁打鼓:这……画的是一张香气扑鼻但吃不到嘴里的“饼”啊!更关键的是,我们该如何“定义”威马的这盘新菜?
你说它是预制菜吧,它规划得过于宏大,食材(10款新车)琳琅满目,仿佛满汉全席。你说它是现炒的吧,它的主厨(威马)之前的几道菜(已量产车型)要么火候不足,要么后续撒手不管,不少老食客(车主)还在为厨房”售后)断了火而闹心呢。
威马的困境,在于它急于向我们定义一个光芒万丈的未来,却又无法妥善定义自己岌岌可危的当下。这像极了西贝一边强调现炒的锅气,一边又无法完全摆脱中央厨房的预加工环节。
贾国龙可以说“按现行国标,我不是预制菜”,但威马能说“按行业标准,我不是PPT造车”吗?当最基本的安心用餐(稳定生产、可靠售后)都无法保证时,争论威马画的这盘饼属于哪个菜系,又有什么意义呢?
02隐藏式门把手:是智能科技还是鸡肋?
如果说威马之争是商业模式的定义之战,那关于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则是一场更贴近用户血肉的实用与安全定义之战。
这股风潮由特斯拉引领,迅速成为高端、智能、极简的设计符号,仿佛没有隐藏式门把手,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说自己是新势力。
但它的槽点,和西贝的预制菜一样,藏也藏不住。
尤其是北方冬季限定款的“冰封王座”:一场雪过后,门把手与车门浑然一体,任你抠、砸、浇(开水),它自岿然不动,车主原地上演一场绝望的“破冰行动”。同时,车辆碰撞断电后,它能否顺利弹出?救援人员黄金几分钟内,能否迅速找到机械开关?这成了概率问题。
对此,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门把手的第一特性是安全使用——且要保证在各类特发情况下的安全使用!”
看,用户的定义多么简单粗暴:我不管你认为它多科技、多美观,它的第一要义必须是安全、可靠。任何为了形式美感而牺牲基础安全性的设计,都是耍流氓。
现在,有传闻说这种设计可能被“砍”、被规范,网友们普天同庆“早该如此”。
这像极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我们不反对工业化和标准化,但我们痛恨的是被欺骗。如果你大大方方说自己是预制菜,明码标价,吃不吃是我的选择。但你非要把预制的说成是现炒的,把为了降本、追求效率的设计,包装成“颠覆式创新”、“未来美学”,那就是在挑战用户的智商和底线。
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本质就是一场用户用脚投票的定义权争夺战。车企定义了它的“酷”而用户,正在用冻僵的手指和对安全的担忧,重新定义它的鸡肋。
综上,罗永浩杠西贝,威马画新饼,门把手遭吐槽。这三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背后其实是同一个核心:在一个概念满天飞的时代,我们到底该相信谁的定义?
西贝说:按国标,我不是预制菜——它在用最低标准为自己定义;威马说:看规划,我是未来顶流——它在用最高愿景为自己定义;车企说:看设计,我这是科技美学——它在用最炫形式为自己定义。
而用户呢?用户说:“我不管你怎么定义,我只看菜好不好吃,车安不安全,承诺兑不兑现。”
用户的定义,往往是最朴实、最基础、最不容辩驳的本质需求。
同时,汽车的终局,绝不是比谁的PPT更华丽、谁的概念更超前、谁的门把手更隐藏。它终究要回归到安全、可靠、舒适这些最原始的属性上来。同样,一个企业的价值,也不在于它如何巧妙地利用标准漏洞为自己开脱,或是绘制多么宏伟的蓝图,而在于它是否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道菜,造好每一辆车,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所以,别再纠结于文字游戏和概念定义了。与其争得头破血流地去证明“我不是预制菜”,不如把心思花在如何让菜更好吃上;与其迫不及待地宣布10款新车的满汉全席,不如先端出一碗能让现有用户暖心的小米粥;与其执着于门把手是不是隐藏,不如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那扇门都能为车主和救援者顺利打开。
因为,最终的定义权,永远在那些用真金白银投票,并用切身感受为你投票的用户手里。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9/15I70433448C6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