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联通
  • urope-Asia Automobile Innovation Forum
  • 第十三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暨第七届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颁奖盛典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2025第五届智能商用车创新大会
  • 2025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
  • 2025第五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网联 > 正文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AutoLab 余昊庭&汪洁 2025-08-28 07:43:17

马斯克又一次朝激光雷达“开火”了。

在一档采访中,Uber CEO 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分享了他对“自动驾驶竞赛”的看法,表示“激光雷达方案短期内更可行”。

马斯克为此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反驳:激光雷达让自动驾驶更危险。

马斯克还特地举例:Waymo就是因为传感器融合的不确定性而无法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并表明特斯拉在去除雷达之后,汽车的安全性提高了,所以纯视觉方案才是王道。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这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公开排斥多融合传感器方案,也当然不会是最后一次。

那么马斯克的选择,能代表行业的正确答案吗?

路线纷争

早在2015年,马斯克就明确了对纯视觉技术路线的追求,他觉得“激光雷达昂贵且没必要”,“激光雷达是拐杖,会把公司逼进死胡同”,“人类不靠激光开车,AI 也不需要”。

除了成本外,马斯克排斥激光雷达的核心原因是他认为:

不同传感器的信息在融合时会出现偏差,从而引发安全风险,而自动驾驶的胜利一定属于大道至简的人眼仿生学。

抱着这样的态度,2021年5月份,特斯拉第一批无雷达量产车下线;2022年开始,北美全系 Model 3 / Model Y 交付车辆都不再配备毫米波雷达,官网配置表同步删除相关词条。

同年特斯拉在国内为了应付改款法规短暂的“加回” 1 颗 4D 毫米波雷达,但现在又回归到8颗摄像头的配置。

而在国内,视觉派和激光雷达派的纷争也没有结束过。

例如理想汽车李想就说过,如果马斯克在中国高速深夜开过车,特斯拉也会保留激光雷达。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华为余承东同样也说过,华为坚持使用激光雷达是因为可以提高安全性。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坚持视觉路线的何小鹏则表示视觉上限远超激光雷达,随着技术的成熟、算力的增加,纯视觉的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

他认为将来视觉系统可以识别道路上的钉子、被挪动的井盖等微小物体,而依赖点云成像的激光雷达,对这类几乎没有高度信息的二维平面细节的感知存在天然局限。

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个人是有些疑惑的。

激光雷达方案同样也配备了摄像头,并不是只搭载激光雷达,如果未来的技术能让系统通过摄像头完成识别钉子等操作,那么融合了摄像头的激光雷达方案是否同样可以做到呢?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总之现在小鹏汽车全系车型不搭载激光雷达,连面向法规落地的 L3 阶段,也将继续采用“纯视觉”方案,不会使用激光雷达。

地平线最新的 HSD同样是视觉技术路线的拥趸,但我们仍然在搭载地平线方案的车型上看到了激光雷达。

这是因为,这颗激光雷达只用来做异形障碍物等非标物体的检测,提升主动安全能力。

当我们把车上的激光雷达遮住时,领航辅助驾驶仍然可以使用。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而且据悉,华为也有类似方向的技术预演。

这算是目前两种路线下的“折中方案”。

两种路径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同企业对于自动驾驶实现路径、成本控制以及安全问题的思考。

正面对决

目前国内包含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落到12万级,而搭载视觉方案的车型价格已经来到了7万级。

这意味着,曾经高高在上的辅助驾驶功能,正在快速变为新一代智能汽车的“标配”。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在高速NOA上,无论有没有搭载激光雷达,车辆均能完成自动上下匝道、主动变道超车、根据限速调整车速等操作,主流产品的体验已经呈现出“差距不大”的态势。

真正的分水岭出现在极端场景和用户体验的下限,这正是李想、余承东等激光雷达派与马斯克、何小鹏等视觉派争论的核心。

为了提升车辆在复杂路况以及危险场景中的表现,激光雷达派除了跟进大模型,还屡屡刷新激光雷达的感知能力。

比如华为激光雷达已经能够实现300米的有效感知距离,恶劣光线环境中也能工作,还开发出了舱内激光雷达方案,实现全天候抗干扰。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马斯克、何小鹏则是猛刷算力,用软件开发视觉的上限。

目前,特斯拉的云端总算力已经达到100EFLOPS,全球车企中最高。

而小鹏汽车是国内模型算力最大的品牌,云端总算力达到10 EFLOPS;车端通过搭载3颗图灵芯片,算力达到2250TOPS,是全球算力最高的乘用车。

马斯克再开火,激光雷达“加”错了?

有趣的是,看似对立的两种路线,最终可能会走向交汇。

由于激光雷达价格的下落,成本不再是双方分歧的关键,只剩下更高效安全的技术到底需不需要激光雷达这一问题。

坚持多传感器融合的车企,其进化方向同样是数据驱动的AI算法,激光雷达的存在是为了给“超级大脑”提供养分,如果有一天摄像头的感知能力让这些工程师满意,那也许“超级大脑”就不再需要激光雷达。

就像纯电车和增程的技术之争一样,对我们来说从来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我更愿意为谁带来的体验掏钱”。

写在最后

马斯克的“纯视觉信仰”,是有信心用最低的硬件成本,通过算法和数据构建起最高的技术壁垒,这与其说是一种技术理想,不如说是一种极致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实现规模化的终极盈利。

所谓的“激光雷达危险”,也许只是为了让公众和资本市场相信,特斯拉选择的这条“轻硬件、重软件”的颠覆式路径,才是唯一正确的未来。

但在自动驾驶的“标准答案”揭晓之前,销量已经证明了:激光雷达,仍然拿得到用户手里最诚实的一票。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8/28I70432223C601.shtml

文章标签: 特斯拉 马斯克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