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从来不缺故事。
2024年,网约车市场似乎成为一个矛盾体,一边是走过“最惨的一年”,清退、跑路、价格战此起彼伏,另一边却是久违的资本热潮,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先后上市,曹操出行冲击港股IPO,活力集团和威盛时代先后递交招股书,冲击港股主板上市。
行业大洗牌之下,机会却依然存在。玩家高速淘汰,市场竞争白热化状态之下,一超多强格局难以撼动。还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是“最惨的一年”,网约车行业订单量却是大幅上涨,市场的故事依旧讲述得绘声绘色。
2025年会好吗?这或许是我们对网约车市场最期待的问题。业内玩家们也各怀心思,中小型企业继续完善细分市场,试图站稳脚跟。中大型平台企业,则寄希望市场奇点的来临,期待自动驾驶的到来,等待新的技术革命,以求新的突破。
不过,2025年大家都逃不过的,或许依旧是流量争夺战。抖音已经开启打车服务,作为超级流量入口,行业的不确定性再度增加。或许,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资本热潮掀开网约车市场新活力
2024年,网约车市场迎来了久违的资本热潮,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
从嘀嗒和如祺的成功上市,到曹操出行冲击港股IPO,再到年底活力集团(伙力出行)和威盛时代(365约车)递交招股书,网约车这一风口逐渐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各大平台上市的路径也不一而同,不过这轮上市潮的背后,折射出各企业不同的战略目标与市场图景。
“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当属嘀嗒出行。嘀嗒出行于2024年6月28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虽为第一股,不过其上市过程前后也历时4年时间,期间经历了多次准备和调整。嘀嗒出行成功上市,与其差异化的策略密不可分,专注于顺风车业务,让嘀嗒出行注册用户达到3.68亿,私家车认证车主达到1770万名,稳居顺风车市场第一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出行是众多平台中极少数能实现盈利的企业,2021年到2023年,其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0.85亿元及2.26亿元。
如祺出行则在2024年6月24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于7月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和嘀嗒出行有些不同,如祺出行上市过程较为顺利,凭借其在大湾区的市场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数据显示,2023年的交易额计,如祺出行服务在大湾区排名第二。此外,如祺出行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也有布局,是行业内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的领先者。
图片来源:曹操出行
曹操出行于2024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并于10月30日晚更新了招股书。曹操出行在网约车市场中排名靠前,按GTV(总交易价值)计算,2021-2023年,曹操出行一直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名。曹操出行还通过定制数万辆网约车曹操60和枫叶80V车型,在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若非2024年下半年活力集团和威盛时代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网约车市场或许还不会引发太多关注,这也意味着中小型网约车平台在资本市场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力集团2024年10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公司首次递交上市申请。其上市旨在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进一步拓展业务和提升市场份额。
活力集团旗下的伙力出行以“伙力专车”为主要业务,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其业务模式注重通过聚合平台获取订单,未来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活力集团的核心业务是航班管家,其业务模式从2009年创立时的实时航班信息,逐步扩展到住宿预订、机票预订、高铁管家等多元化服务。2015年,活力集团上线网约车业务伙力出行,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综合出行平台的布局。如今,航班管家、高铁管家和伙力出行共同组成了一站式综合出行平台市场,公司在其中排名第二。
威盛时代2024年11月1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其上市计划旨在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和提升市场份额。
威盛时代则起家于2012年创立的出行365平台,主要业务包括城际道路客运服务及城市内网约车服务,其主打品牌为365约车。2018年,威盛时代进入网约车市场,推出365约车。2023年,威盛时代客运服务等收入仅一个多亿,而网约车收入超过10亿元。如果不是网约车业务,威盛时代的规模可能很难有底气冲击港股上市。
不过,365约车高度依赖高德平台,通过高德产生的总交易额(GTV)占公司网约车服务业务总GTV的89.5%。另外,公司虽然营收增长较快,但仍未实现盈利。
从各大网约车平台上市热潮中,也让我们看到网约车市场展示出的新活力。网约车作为新时代出行的代表,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一发不可收拾,分别为2453亿元、2687亿元、2988亿元、3263亿元和3606亿元,展现出了一路向上的强劲走势。2024年,网约车市场的资本热潮不仅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也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奠定了基础。
根据最新的数据分析,预计到2024年,我国网约车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984亿元,同比增长10%。这意味着,网约车行业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热潮,市场仍然存在巨大潜力,未来也会继续吸引不少投资者的目光。
行业大洗牌,一超多强格局难以撼动
2024年,网约车行业迎来了剧烈的变革,资本热潮的涌入并未掩盖市场的深度洗牌。
尽管市场规模仍在增长,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格局逐渐清晰且难以撼动。这一年,网约车行业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2024年,网约车市场的洗牌速度明显加快。盖世汽车根据各大公开信息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全国各地被注销的网约车平台将近200个,其中超过半数因不具备服务能力而被迫出局。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网约车相关企业1.02万家,2024年相关企业注册量达771家,较2023年有所下滑。这也说明,尽管市场仍有吸引力,但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监管的加强,使得新进入者面临更大的挑战。
数据来源:企查查
在网约车行业发展的早期,市场曾经历过一段“黄金时期”,平台通过补贴吸引司机和乘客,大量无资质的运力方通过租赁牌照入驻聚合平台,行业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024年,网约车月订单量从此前的六七亿单增长至10亿单左右,但订单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利润增长,反而加剧了市场竞争。
消费降级、行业内卷严重、市场竞争白热化,这些都是网约车行业面临的挑战。随着行业规范化进程的加速,不具备线下服务能力的平台被撤销“地证”,从行业清退,这种从源头进行治理的方式无疑将加速行业洗牌。2025年开年,河南周口、广东河源等地已经开始新一轮的清退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约车行业玩家加速出清,虽然对部分从业者造成了冲击,但是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网约车行业人士张锋(化名)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网约车行业的“一超多强众小”格局在2024年依然稳固。
图片来源: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凭借其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滴滴通过集中调度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运营成本,提供了更稳定的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2024年,滴滴出行聚焦主业,通过降本增效实现扭亏为盈,其GTV(总交易价值)持续增长。
除了滴滴这一超级霸主之外,曹操出行、T3出行、如祺出行等二线品牌也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属于一超多强格局中的“多强”。
曹操出行在IPO招股书中中明确共识,2021年-2023年一直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名。T3出行则通过与华为云合作,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提升了智能化水平。如祺出行背靠广汽集团,其交易额和渗透率仅次于滴滴。
这些二线品牌通过差异化服务,试图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即便如此,它们与头部平台相比,在业务量和市场份额上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现阶段也难以超越。例如,“排名前三”的曹操出行,2023年的市场份额仅为4.79%。
一超多强之外,还有“众小”企业。这些小型网约车公司,放在数千亿元规模的网约车市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2024年就计划上市的两家企业,虽然在资本市场引发了一波关注度,但是规模却并不大。365约车,2023年网约车收入超10亿元的体量,可能很难排进行业前十。另外,伙力出行的年收入更是只有几百万元。
小型网约车平台大多依附于网约车聚合平台,并且进行深度绑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365约车对高德平台的依赖度超过90%。从势力格局上划分,可以将其划归至高德等网约车聚合平台身后,合并后在行业中占领一席之地。
流量争夺战加剧,2025集体等待市场曙光
2025年刚开局,网约车行业就迎来了新的变数。
在各家平台火热争夺春节运力时,抖音正式上线了“打车”服务,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万亿规模的网约车市场。抖音入局,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也为网约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变数。
“抖音其实很早就开始布局网约车市场。”张锋透露,有资料显示,2019年之时,抖音就开放平台,允许出行服务商入驻。不过,那时候抖音打车功能还不是很完善,用户也无法直接通过抖音平台打车,只能以广告的形势引流至服务商端口。
图片来源:抖音App截图
而今,形势已经大有不同。抖音打车入口位于“抖音钱包”内,目前接入了搞的打车。抖音在出行领域的布局,也意味着其正以聚合平台的模式,正式切入网约车市场。
为何说抖音的加入,会为网约车行业带来新变化?抖音入局无疑加剧了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抖音拥有近5亿活跃用户,打车服务作为高频刚需场景,能将平台流量与用户日常出行需求紧密绑定,实现流量的高效转化。
流量为王的时代,无论是网约车平台还是聚合平台,都被流量所左右,焦虑感日益增长。当打车订单增速无法赶上司机运力的增幅时,打破原有边界,寻找到增量订单,追寻新流量,成为了2025年各家网约车平台或聚合平台的首要任务。
因此,在2025年春节前夕,就有不少网约车平台开启一轮调价,其背后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获取更多的增量下沉用户。这些下沉用户的主力,就是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所覆盖的60、70后群体以及四五六线城市用户群体,这正是网约车市场尚未充分渗透的部分。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让这部分老龄用户群体习惯使用网约车,或许会成为2025年甚至往后几年网约车平台以及聚合平台们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
总体来看,网约车月订单量从此前几年的六七亿单左右,增长至最近几个月的10亿单上下。不过,总量乐观背后,依然是挤压式的增长和结构性的过剩。服务价格和平均单量的下滑,导致网约车市场对平台和司机的淘汰率提升。
可见,网约车市场已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整理期。要想突破这些瓶颈,让行业走出内卷旋涡、重新获得高质量的增长,短期看存量运营,长期看技术增量。
图片来源:萝卜快跑
无人驾驶网约车RobotTaxi或将成为网约车行业的下一次技术革命。目前,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已经在武汉试运营多时。特斯拉、滴滴、如祺等同样是这个赛道的深度布局者,都在为此做准备。
将来,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运力在网约车市场中占到一定比例,且向市场证明了技术派的整体运营效率超越现存模式,那便是网约车市场的奇点时刻。
2025年,网约车市场将在流量争夺和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如张锋所言,“无论是网约车平台还是聚合平台,都需要在流量和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2/8I70417825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