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时隔5个月后,丰田章男朝台下90度鞠躬道歉的场面再现。与丰田章男同步鞠躬的,还有来自马自达、本田等日本车企的高管。
熟悉的举止,早已见怪不怪,原因也是老生常谈的“造假”,只不过此次日本车企造假的影响范围巨大,超乎想象,甚至牵涉多家全球知名车企。
日本国土交通省消息称,因为丰田汽车旗下子公司“大发工业”接连被曝“在获取汽车和发动机量产时所需的型式认证过程中发生不当行为”,要求彻查日本境内汽车厂商是否存在类似情况。截至5月底,包括丰田、雅马哈等在内,均“落网”。
造假风波不断,痛失“金字招牌”
日本,素有“制造大国”的美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其赖以生存的“金字招牌”。然而,接二连三的造假风波,几近将“金字招牌”丢失,不断动摇着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
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日本制造业已经被爆出多起造假行为,包括:
2021年7月,三菱电机被曝产品检验数据造假,且可能持续30年以上;
2022年8月,丰田日野汽车被曝篡改为其排放测试数据,以及发动机燃油效率性能数据,造假行为至少可追溯至2003年;
2023年12月,丰田旗下大发工业承认,在新车安全性及尾气环保测试中,存在违规行为,波及64款车型。
……
可见,日本造假行为由来已久。当然,此次涉及多家车企造假,这一情况还是比较罕见。
具体来看,丰田汽车在公告中承认,三款量产车型的行人和成员保护测试数据不充分,且四款停产车型的碰撞测试和其他测试方法错误。本以为“90°躬身”后,丰田汽车会选择召回处理。
丰田在道歉后称,经过内部复查审核,相关车型满足法律所规定的标准,消费者无需担心产品安全性,甚至是不使用。出乎意料的是,当丰田安抚完用户情绪后,宣布对上述七款车型进行暂时性停产。
结合相关信息来看,以Yaris Cross为例,车辆在进行追尾测试时,并没有按照新标准配重块进行测试,仍沿用旧标准配重块测试。显然,产品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存在严重缺失。
除了丰田以外,马自达同样是“重灾区”,例如旗下马自达6阿特兹等车型,在安全碰撞测试中,将安全气囊引爆方式改为倒计时引爆,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本田,与丰田一样,同为日本汽车工业重要支柱,但从此次造假风波中,涉及产品数量最多,主要问题是在噪音测试、发动机性能测试中造假。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节省流程与工时,进而降低成本。
从早年的高田气囊,到神户钢材,再到现如今的车企造假,“日本制造”与金字招牌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
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彻查的“本意”应是对本土工业进行一次“摸底”,旨在维护“日本制造”的口碑。可惜的是,“严打”的过程中,却撕开了日本本土车企的“遮羞布”。
目前,该行动仍在进行中,多家车企还处于调查阶段。有意思的是,彻查行动不只是针对日本车企,包括比亚迪、特斯拉等在日本有业务的车企均在彻查名单内,但被曝造假的却只有日本车企。
一部日本汽车发展史,半部启示录
躬匠精神深入人心的同时,日本车企造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纵观近几年日本制造业被曝的造假事件,可追溯至2000年前后。彼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百废待兴状态,大量外资汽车产业向我国转移。形势变化,给日本汽车产业带来极大的压力。
为了保证产品竞争力以及成本优势,日本汽车制造商要求供应商降低材料、零部件报价。在技术尚未实现突破,或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前提下,成本始终存在下限。2000年左右,此时供应商的成本已经无法再压缩,但面对外界持续不断的压力,车企、供应商开始伪造数据。
其中,神户钢材便是典型代表,通过数据造假的方式,将原本不达标的钢材流入市场,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达标率”。至此,“造假——被曝——道歉”,渐渐成为日本制造业的常态。
日本“造假”风波,从某种意义来看,宛如一本启示录。
众所周知,自2023年伊始,我国汽车产业便卷入无边的价格战,一边是降本、裁员等消息频出,一边是产品推新提速等,这一切的背后均反映着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基于此,这次日本车企“造假”,更像是对当下深陷价格战的自主品牌、供应链的一次警醒。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6/6I70394748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