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车载手机映射方案,大多数人了解或使用的可能就是iOS端的CarPlay和百度开发的Carlife。这里先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Carlife并非是专为安卓用户提供的,因为你在iOS设备上的App Store里也能搜索到它。
而谷歌其实也为Android也开发的映射方案,就是Android Auto,只不过因为某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国内是无法使用的,所以如果国内的Android用户想要使用手机映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下载Carlife来实现,当然前提是车机系统得支持哈。
不过从今年开始,对于我们以及全球的消费者来说,华为的HiCar也许将成为另一种全新的选择。
在前几天的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就带来了一台搭载自家HiCar服务的比亚迪汉。
在这台汉上,我们能在15.6英寸的中控屏幕上体验到目前华为HiCar的所有功能,例如地图、电话、音乐、新闻等,并且车内的硬件也与HiCar进行了适配。同时这套HiCar服务是与比亚迪自家的DiLink系统属于平行关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使用HiCar还是DiLink,甚至它与你的华为手机连接方式也是进行无线连接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台比亚迪汉搭载的HiCar已经达到了和CarPlay相同的水平,无论是功能性、适配度还是便捷度,基本就是华为版的CarPlay。但是问题就在于,目前的HiCar到底是不是大家所期待的鸿蒙呢?
为了探秘这个问题,我来到了位于南京东路的华为旗舰店,毕竟这可是为数不多可以在展台里放车的华为店啊。
可不赶巧的是,虽然店里有一台搭载HiCar的比亚迪汉,而且应该就是MWC展台上的那台车。但是因为这台车上没有登录比亚迪的车主账户,所以无法使用DiLink和内置的HiCar系统。这亲手操作的机会就没了,不过店员却给我了更专业的解答。
其实目前车机端可以使用的HiCar并非是基于华为自研的鸿蒙系统,而是依然采用了Android系统,在同样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的DiLink上,它的存在就是类似于一个APP。当然因为比亚迪与华为的合作关系,以及汉这款车型强大的硬件基础,所以汉上的HiCar拥有着很高的匹配度,据店员描述给人的体验感类似于iOS端的CarPlay。
至于Android版本的HiCar会不会正式投放呢,个人觉得应该很快就会来了,不然华为研发它干啥呢?而真正的车载版鸿蒙系统其实也不用久等,因为它会在今年就正式投放,并通过OTA的方式提供给包括比亚迪、荣威、新宝骏等20多家合作的车企,搭载在超过150款车型上,并且在年底前达到超过500万台车预装成绩。
目前得到的时间点是手机端的鸿蒙会在4月率先投放给华为最新的旗舰折叠屏手机Mate X2,随后就是搭载麒麟9000处理器的Mate 40系列以及近三代华为或荣耀的机型。在完成对手机端的投放后,那么车载鸿蒙以及基于鸿蒙系统的HiCar也将正式登场。
当然因为真正的鸿蒙系统是一个基于Linux打造的手机操作系统,与iOS和Android属于并行关系,所以未来的HiCar只能映射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系手机产品。不过看着身边人都在换华为,我觉得HiCar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不是问题。
其实华为在之前已经推出了一款基于鸿蒙系统开发的HiCar车载映射方案,就是定价1699元的车载智慧屏。只不过不仅华为宣传的不多,再加上产量应该也不高,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也购买不到。
当然今天在店里我也试用了一下,说实话体验感确实不怎么样,建议大家不用购入了。
和其他网络上的评测体验相同,车载智慧屏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卡顿感。并且这种掉帧现象应该是本身的问题与长期使用后的系统垃圾沉余无关,个人猜测应该是硬件问题导致。毕竟在参数表上它的运行内存仅有512MB,而目前主流手机的运行内存已经达到了8G,也就是这块屏幕的16倍。其余问题还包括与手机断连、雾面屏显示不清晰等问题,反正就是不太好用。
不过在这块车载智慧屏上,我们基本就能看到华为HiCar的样子以及能实现的功能。相比起CarPlay来说,HiCar还加入了在线视频播放,增强了屏幕的实用性,只不过未来车载版本是否会搭载还是未知数,毕竟车企对车载在线视频的播放还是挺保守的。
在鸿蒙版的HiCar正式推出之前,我们也将在《搞机实验室》这档栏目中对比下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HiCar与已经十分成熟的CarPaly和Carlife的差异。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3/1I70243554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