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公众认知停留在外资引领技术局面,在那个光景中,谁能装上一台三菱发动机,就意味着谁有鼓吹实力的资本,2010年国产发动机自研能力之弱,可想而知。
那些借着三菱发动机上位的产品并不少,过半自主品牌在产品传播上,或多或少都会沾上三菱之名,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愿意兜售动力引擎的品牌,三菱国内频频建造发动机工厂,以此换取对等的利益。
想想也没错,2020年还在用三菱发动机,只能说自己的发动机没有到位。
事实上,三菱动力引擎优势众多,譬如说三菱的4J1系列引擎,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动力表现出色同时油耗较低,但三菱的主流技术不会兜售给自主品牌使用,投放国内市场的三菱引擎,都是三菱淘汰之后的技术。
从竞争对手对立面上来说,三菱不会全盘托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正是如此,才逼迫自主品牌加快自研速度,截止到今天,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长安自主研发发动机全面落地,不仅仅如此匹配的双离合变速箱也都平稳落地。
动力更强、油耗更低的引擎开始正式服役自主品牌,生产成本相比于采购成本可以做到更低,自此,三菱发动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的轨迹总是惊人的相似,谁试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封锁后来者强大的迈进速度,谁就会被市场淘汰,今天的三菱发动机如此,当年试图封锁乘用车市场的桑塔纳也是如此,只有放开渠道真正博弈,才能更好的在市场中获得长久的竞争力。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004/7I70170343C103.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