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论坛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本土车企提升研发水平有捷径吗?

中国汽车技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五)

盖世汽车网 Joanne Jiu 2008-05-09 09:22:23

编者按:本次我们将用一系列文章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的现状与趋势。自管理部门采用“市场换技术”政策以来,我们拿市场换来了多少技术?中国的汽车技术研发与世界还差多远?在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有多少技术是外资、合资包括自主品牌在中国开发出来的?合资与外资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都在进行什么程度的研发工作?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水平如何能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我们将就这些话题与业内资深专家一一探讨。

本土车企提升研发水平有捷径吗?

嘉宾介绍(上图左起):博格华纳涡轮增压器技术与销售总监陈卫德博士;国内知名研发设计公司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军博士;《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的创始人及主编贾可。

现在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如果要提升技术的话,他能利用的途径:一个是自己家招人才搞研究;一个是技术转让,慢慢地学人家的技术;还有一个有财务的实力,去并购别人的现成的厂。这三种方式哪个更值得中国企业运用,又没有真正的捷径呢?

陈卫德:我觉得应该从那些先进公司里的工作研发能力强的人来做,自己慢慢成长。挖过来的人可以躲开原来的技术壁垒,绕开原来的技术专利,他知道原来设计的那些东西的弊端并可以加以改进。

骆军:但是挖人可能是目前国内蛮流行的,但是在国外有严格的法律和规章体系,挖人的做法会受到指责。我认为,我们可以瞄准国外某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甚至整车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来逐步获得他的技术。

陈卫德:但是往往掌握尖端技术的公司其盈利状况不错,各方面都不缺。

骆军:比如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汽车业也会出现这个情况。有些企业资金不缺但缺技术,有的有技术但运转上出现问题,这种可能性也会有。

盖世汽车:中国做配套市场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里面,有多少比例具备同步开发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陈卫德:少而又少。因为模拟别人已有产品的开发、设计可能更快,但是论及高端核心部件,中外差距就比较大,本土的零部件企业绝大多数更关注于眼前的利益,而不愿花大力气搞长远研发。

盖世汽车:那么,我们在和外资企业合作或合资是否真正有机会学到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呢?

骆军:泛亚应该说是一个典型的“市场换技术”的成功案例,在过去很多外资公司想这样做,但最终相对有成效或者基本上达到目的的也就只有泛亚。我在泛亚工作了七年,是别克君威系列轿车的项目经理,也是第一个把国外的产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本地化开发,而且这个量产车型至今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泛亚在平台开发这块还是有距离的,平台开发工作需要大量的研发经验,包括一些基础性的研发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些体制上的制约,50对50的比例,而且上汽发展自主品牌的决心也比较大,外方肯定不太放心和你一起合作搞平台的。但总的来说合资研发中心在早期有非常好的效果,成长非常快,包括人才与研发队伍的建设。

陈卫德:骆总说的我很赞同。泛亚早期所作的工作包括整车匹配,到目前为止泛亚逐渐向发动机方面延伸,企图掌握核心技术的意向非常清晰。目前我们与他们合作的比较多,包括变速箱的技术、涡轮增压的技术,他们的目标是想掌握核心的技术,然后逐渐形成真正是自己的研发能力,至少有这个意图。对上汽来说,借助泛亚的力量、逐渐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的意图也是非常清晰的。我觉得国内没有哪一家比泛亚更加坚定地朝这个方向发展。

盖世汽车:上汽怎么借助泛亚的力量?

陈卫德:可以借助研发力量与技术人才,从泛亚里面挖人等等。你想合资公司中的外方,尤其日资、韩资等企业,把技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迄今为止没有下发给中国团队任何权利。比如说对某些车身零部件的修正,这些合资企业都要拿回本部去做。在有些合资企业里,即便是中方派出去技术人员,也会让你坐冷板凳回来,不管你花了多少钱,所有的技术仍然掌控在他们手里。

贾可:我觉得中国"用市场换技术"的愿望还是有可能会实现的。刚才说到泛亚,泛亚实际上在开发君越之前, 上汽通用本来是引了一款通用澳大利亚霍顿的车型--荣御,但是并不成功。可能也是为了应急或者过渡,通用对泛亚寄予厚望,让其根据通用全球的研发平台参与了君越的开发全球进行,但是因为泛亚是合资的公司,合作伙伴(上汽)做自主品牌的愿望又非常强烈,加上后来泛亚的一大批技术骨干被挖走,他们(通用)觉得有些懊恼,也让其他的外资汽车公司对本土化开发热情无从高涨。

但从长久来看,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的机构是有可能的,毕竟巨大的市场摆在这里,随着车型开发的全球化步伐加快,像丰田的雷克萨斯车型在北美开发后返销日本,我想全球的车未来可能慢慢地无国界化,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上也会诞生出一批世界级的车。中国现在的车全是在国外引进的,完全本土诞生的车现在基本没有,但是现在中国的自主品牌那么多,加上国家扶植新技术方面也抓得紧,很多仍比较警惕的外资公司迫于"为市场服务做原创开发"的需求,未来会看到自主的、外资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加大研发投资的,所以也不用太悲观。

盖世汽车:近日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印度塔塔汽车收购福特旗下的高端品牌--捷豹和陆虎。那么我们的汽车零配件商如果买国外的厂把他们的技术吸引进来,你觉得能够消化吗?

陈卫德:如果它的管理层队伍领导得好是能够消化的。

相关系列阅读——中国汽车技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一)
??????????????????????????????? ?中国汽车技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二)
????????????????????????? ????? 中国汽车技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三)

???????????????????????? ???? ?中国汽车技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四)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9I21900C302.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