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汽配出口市场红红火火发展之际,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众多让中国汽配企业无法避开的难题。
1.汽配行业出口的主力是外资公司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取消对外资的股比限制,“独资化”在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蔓延。在过去半年内,德尔福、马勒、博世等跨国企业在在国内新成立的生产基地超过10家,且90%以上是独资企业。以广东省为例,该省汽车零配件企业绝大多数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由于在产品开发及产品质量上中国本土企业相对较差,无法承担出口主力之重任。正如陈炳炎指出,本土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专利申请等还处在起步阶段;产品集中度仍然不高,规模效益还不突出,像万向集团这样的大型零部件企业还很少;国内汽车零部件的品牌价值较低;零部件产品系统化、模块化程度不高。
2.反倾销调查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汽车零配件已遭到10多起反倾销调查,产品涉及到雨刷器、刹车盘、刹车鼓和汽车挡风玻璃等。事实上,早在2001年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就已开始了对我国出口的汽车挡风玻璃等进行反倾销调查,而近年来这样的趋势已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是国外对中国汽车配件的反倾销调查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的汽车制造厂商认为,中国汽车零配件受三方面成本因素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早在2001年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就已开始了对我国出口的汽车挡风玻璃等进行反倾销调查,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3.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压缩中小汽配生产企业利润空间
中国本土汽配行业中小型企业不少,相对技术水平落后,产品在价格上拥有良好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频率加快,这些企业在产品出口中面临着巨大的利润缩水压力,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官方注册的汽配生产企业多达1200多家,但真正达到规模的仅有十几家,若是人民币升值持续下去,众多企业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4.知识产权保护滞后
随着中国汽车零配件快速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中份额的不断提高,对传统的欧美出口强国形成巨大冲击。欧美抓住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自主研发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等弱点出台了种种限制竞争举动,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高举知识产权保护大棍,处处打压中国产品出口。早在2003年,美、日两国就曾针对“中国制造商仿冒外国汽车零部件的问题”共同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提出“警告”。事件发展的高潮是美欧出于报复动机,于
与整车出口一样,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出口也刚刚处于发展初期,不经历无数风雨,中国汽车产业无法壮大发展。
链接:
人民币持续升值与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前景
关于我国汽车配件出口市场外部环境的分析
低成本零部件:海外巨头来华采购的诱惑
零部件:借船才能出海?
汽车全球化采购大潮的中国机会
?延伸阅读:
【年终盘点·出口与跨国采购】跨国采购
【年终盘点·出口与跨国采购】热门国际市场介绍
【年终盘点·出口与跨国采购】政策与法规
【年终盘点·出口与跨国采购】整车出口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30I7780C10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