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4版)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设计与CMF大会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 大联大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零部件关税争端的启示 沟通比保护更重要

众专家畅谈WTO零部件关税争端问题(三)

盖世汽车网 2008-02-29 09:50:11

盖世汽车网:那么不同企业的国产化策略如何实施的?

贾新光:不同派系企业的国产化过程都不一样。第一,日本企业的做法,刚才说了,日本零部件同时为三大公司配套,三大公司为什么都到广州去,日本的零部件企业集聚在广州,这样成规模效应,第二个就是大众,大众在中国形成了规模效应。因为它捷达桑塔纳什么的,它的规模很大的,所以零部件配套相对来讲它的规模起来了。第三个通用是比较聪明的,它是踩着大众的足迹,所以说它应该也下来了。所以其他的企业发生的困难就在这,就是说韩国现在,因为它是单独的一套体系,那么它上不去,那些配件也不会认真的搞国产化。

李征宇:而且它的实力还不够。

贾新光:实力还不够,而且现在标致雪铁龙它现在也就是十几万辆的事,它整个的配套体系又要配双品牌,又要配多个体系。所以它也上不去,配件企业也不愿意给它干。所以这就是困难。至于意大利的朋友,那就更惨了,就是三五万就没有人给它干了。你比如说现在的日本企业你再拉一个进来,他就是一点也不犹豫,因为已经有配套基础了。

盖世汽车网:日本三大车系,它的零部件也有自己的系统,重合度很高吗?

贾新光:重合度相当高。

盖世汽车网:冯老师您对零部件相对很了解,日本我也知道他们有各自的配套系统,丰田有丰田系,日产有日产系。

冯淑娟:他们各有各的系统,但是现在因为全球化了,所以很多的零部件给它供也给它供,比方说给这家供就是根据这家的要求做的,给那家供,就是标准不太一样,有时候零部件必须改,但是因为零部件为了抓住,只要厂家的批量上去了以后,对它有好处,有时候零部件厂家愿意改。我以前遇到过,他说你看刚开始批量很小,我们也愿意改,但是我们也愿意改,他说如果不改的话,等以后批量大的话,他不会要我们的了。

盖世汽车网:有没有这种情况发生,在日本本土,日产系的供应商没有给丰田供,到中国反而给丰田供有没有这种情况发生呢?

冯淑娟:对,应该是有这种情况的。

贾新光:现在零部件,应该在国际上都是脱离整车的,比如说电装最有意思,最开始叫丰田电装,后来叫日本电装,现在就叫电装。就是给全球配套,这是一个趋势。

冯淑娟:对,很多原来属于他们体系内的,他们现在是这么保留的,比如说丰田控股他百分之多少,百分之十几二十几,占了它主要的股份,它给它供一部分,然后其余的在国际上供丰田不会干涉它,是这样的。

贾新光:对对。

李征宇:日本的三大系,虽然讲几何尺寸可能这个零部件有区别,但是是一个文化背景,很容易接受。

贾新光:对,这个美国和德国都做不到。

盖世汽车网:只要是一个国家就好办。

贾新光:所以你就知道日本汽车在中国搞国产化太容易了。

盖世汽车网:那关于第二大问题啊,刚才谈的跟这个相关零配件企业的问题,前面冯老师也讲了,因为由于CKD这个批量进口很大的话,那些零配件企业不需要到中国来投资就可以享受到利润。这几年我们知道零配件企业到中国投资的特别多,我们了解到像麦格纳等跨国企业,一年都增加好几个厂,那么影响他们到中国来投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冯淑娟:我是这样看的,比方说北美的重型卡车那些零部件大部分不愿意到中国来投资,在那边的市场特别大,那些厂家甚至供不应求。尽管美国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但是我接触的一些零配件企业我感觉他们还是很封闭的,他们很抓住北美市场的,对中国并不是那么了解,有很多的零部件厂家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你就看这几年有一个中国汽车要闻在中国开的会,找的那些厂家,跟他们聊聊你就知道,有很多的厂家对中国实际不了解的,这个会实际上也是抓住了这个心理,那么贵的会费,为什么几千美元还要参加,就是因为不了解中国,重型卡车方面美洲有很多,加拿大和美国有很多的厂家其实并没有到中国来,包括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商都没有来中国。我觉得与它的市场是有关的,它的当地市场因为需求太旺盛了。

贾新光:对对,另外一个原因,零部件企业往往比较小,你比如说在国外实际上有的零部件企业甚至都是小家族企业,它对其他的市场啊,或者是活动啊都不是很了解。所以这样子就是说他们对投资中国,第一个他们甚至没有来过中国,甚至来中国也不知道怎么去了解这个市场,所以这样也对他们也是一种障碍。

盖世汽车网:换而言之,这个政策真的是被WTO定败诉的话,会不会影响这些企业减慢对中国的投资步伐呢?

李征宇:我觉得这个事啊,实际上刚才谈了半天,这个事只能对像奔驰,一个是高档车的车受一些影响,还没有形成规模的受一些影响,真正的对中低档车影响不大,这是第一。第二个这是一个信号,是一个什么信号呢,在国际化市场,全球经济的情况下,也就中国这块肥肉,谁都想吃,这只是给我们一个信号。

贾新光:最后一块肥肉了。

盖世汽车网:可能还有印度、俄罗斯。

贾新光:那都没有咱们这肥。

李征宇:这是一个信号,我们要从这个层次上理解,另外一个就是说,当然政府是最关心的问题,是自我保护的措施,不管实施了没有,既然颁布了,别人抓住你的小辫子,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国家以后要加入世界经济这个游戏的话,必须不要被人抓小辫子,要守规则,我觉得是第二个层次的意义上来讲。

贾新光:我同意李老师的观点,但是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说比如说这种争端啊,其实因为欧盟关注的是零部件企业的就业问题。其实欧洲的零部件企业很多的都是中小企业,它本身没有能力到中国来,或者是说它也没有能力去占领中国市场,必须靠整车厂带它。但是我觉得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应该是开辟一个渠道,把这些小企业都吸引过来,就是说我给你提供一个到中国来了解市场的机会,给你提供什么投资指南等等……我觉得这时候你们盖世汽车网就可以起作用了,你告诉他们中国市场是多大、增速有多快,你到中国来投资要怎么着怎么着,这样让他们了解他来中国以后,他的生产经营就不成问题了,他会获利更多。沟通比保护更重要,利益会驱动他们积极在中国投资,大的整车企业因为了解这点,所以都很支持政府的决定。

冯淑娟:我觉得这次争端反应出来几个问题,以前中国人老觉得欧盟最开放,实际上自己的企业都是很保护的。

贾新光:很封闭的。

冯淑娟:包括欧洲的零部件企业前几年刚开放的。三十年前刚开放的,以前也是完全保护的,美国也是的,它对它的一些企业还是很保护的,所以我觉得保护才导致了今天的这种结果。另外一个我觉得中国加入了WTO以后,中国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我看中国世贸的一个负责人还说,我们坚决不能妥协,他们是对中国有偏见,不是说真正按照什么规则处罚了,就是明显的偏袒,我觉得中国这种态度不利中国。

贾新光:咱们假设一个结果,就是人裁定下来,你必须改你的办法,其实可以换一种管理办法,你比如说俄罗斯也限制散件组装,它要求你必须有一个工艺过程,这个就不涉及关税,因为关税是最敏感的,它说你必须有一个工艺过程,这个谁也说不了,因为俄罗斯要求的只有中国抗议,其他的国家都欢迎。明白吧,所以这个东西我觉得不是没有变通的。

盖世汽车网:今天谈的很愉快,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三位老师各自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现在讨论的结论,中国无论是胜还是败,其实对这个产业影响都很小,是不是可以这么判断,随着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化,竞争越来越高,市场也越来越成熟的话,从中长期看,不光是规则,WTO的判定,即使是将来的汽车产业政策对这个汽车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呢?

贾新光:我先说,你这个判断是对的,影响对汽车工业,汽车市场的影响是小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事上,中国不应该说我这个事可能坚持,也不会怎么着,我觉得要换一种思维,现在是一种全球化的,都是互惠互利的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要换一种思考,就是说因为你也到人家那去,现在中国汽车也要到欧洲去,你想想欧洲也会给你一些限制的,所以这样子如果你不给人挖坑,人家也不给你挖坑,应该这么想。

盖世汽车网:是的。李老师呢?

李征宇:就是说中国汽车工业还任重道远,一需要政府的很多政策来扶持,另外还需要我们国民体谅政府这翻苦心,纯粹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那么现在这种状况我们的的确确任重道远的问题就在这里,就是加强自身的素质,创造自己真正的民族品牌,现在所谓讲民族品牌,民族品牌,有多少的专利是国际公认的,有没有你自己研发的专利,好象都没有。所以你真正的要做大做强,这是真正的民族工业,汽车工业代表了民族工业,所以后面还有很大一块是我们民族工业怎么自强,钢铁,塑料,玻璃,电子等等,这些行业不上来,我们汽车行业永远上不去。

贾新光:说得好。

盖世汽车网:冯老师。

冯淑娟:我觉得中国的汽车行业不应该是拿能为全球采购而自豪,应该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现在的创新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即使现在你算能保护了,你也不可能永远的保护,你保护三年五年,不可能保护十年八年,我觉得只有创新了以后,真正的确实有自主开发能力了,你才不怕,世贸怎么处罚你也不怕,那个时候汽车工业才算强大了。

贾新光:对。

盖世汽车网:就是说以后政策的出发点要鼓励创新支持的角度,而不是保护的角度去做。

李征宇:对对。所以一八几几年,那个时候不讲理,他们进行军事侵略,八国联军侵略,现在中国强了,他们一定要走经济侵略这种方式,当然我今天谈这个深度更大一些,经济侵略怎么办呢,就是通过世界游戏规则来处罚你。实际上就是中国的这块肥肉太让他们垂涎三尺了。

盖世汽车网:幸亏这个肥肉够大,我们自己也能吃一点了。今天非常感谢三位老师,再见。

专家热议(一):WTO零部件关税争端重提国产化问题

专家热议(二):没有第三条规定 就容易产生“伪国产化”问题

盖世汽车网原创 转载请联系:021-51699066-859

本文不代表盖世汽车网观点 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29I16776C302.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