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地处东欧中部,南接巴尔干半岛,西向西欧,东联俄乌,罗马尼亚自古就是欧洲的交通要道。在当前欧洲大市场日渐东扩的大背景下,罗马尼亚的政治、经济地位越加显的突出,其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对近年的西中欧汽车产业重新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近年来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2006年对罗马尼亚汽车销售来说是记录性的一年,销售额达29,7万辆(不含进口量)。从销售汽车数量 的角度上讲,罗马尼亚的市场超过匈牙利和波兰的市场。据罗马尼亚汽车生产者与进口商协会宣布,汽车销售与2005年相比有16%的增加。2006年罗马尼亚销售汽车数量(不含进口量)达25,6万辆轿车和4,1万辆运输车。该协会主席布连特·瓦勒马尔介绍说:“去年罗马尼亚创造了不少的记录。其中有:最高的国家汽车生产率、最高的国内车辆销售额、1990年后最大的车辆出口额以及最大的轿车销售额罗马尼亚汽车市场得到发展,使我们在欧洲占据较高的地位。我们已经超过了像匈牙利或波兰等国家的市场。”
图1:近年来罗马尼亚汽车产量(未含进出口量)
数据来源: 罗马尼亚汽车制造商与进口商协会
从图1可以看出,2002年对于罗马尼亚本国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历经九十代到2001年的行业生产萎缩后,2002年后的罗马尼亚汽车行业已经踏上了产业复兴之路,其中,2005年更是发生了井喷式的增长,高达59.4%,一举使得罗马尼亚在东欧地区成为一个耀眼明星。
二、本土企业节节败退,外资或合资企业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
当前,罗马尼亚的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来自于以前的国营汽车企业,其效率低下,企业生产产品单一,设备老化,缺乏运营资金等缺点,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在罗马尼亚汽车工业中,外国公司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有法国雷诺(Renault)的汽车公司(指达契亚-雷诺集团)及韩国大宇(Daewoo)两家制造商工厂。2006年,达契亚-雷诺集团控制了罗马尼亚市场。该集团因销售10,7万辆车而占领市场的37%。其次是雷诺、大宇、斯科达、大众、白茹、福特、Opel、菲亚特、现代和雪夫莱。
法国雷诺汽车买下国营Dacia汽车厂后,积极扩张,现已成为该国最大汽车公司。其国内销售市场总量约为5万9,000辆,市场占有率为41%;出口外销市场涵盖俄罗斯、罗马尼亚、中国大陆及印度,2004年主销的车种名为Logan,销售极为成功。
韩国大宇(Daewoo)公司是罗马尼亚第二大供货商,国内销售市场总量约为2万6,000辆,市场占有率为19%,且以罗国内市场为主。
三、罗马尼亚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汽车生产者与进口商协会主席布连特·瓦勒马尔介绍了促进汽车市场显著增长的因素。他说“主要是全国的经济增长,其次是罗马尼亚货币的增值 这使得汽车价格降低,因为罗马尼亚用欧元来定汽车的价格,国内生产车的也是如此。我还要提到的是汽车销售公司通过降价进行的推销活动。”
目前罗马尼亚的汽车拥有率为平均每160人拥有一辆汽车。2006年,在85名罗马尼亚人中有一辆新购买的汽车。而2005年,在100人中才有1 辆新车注册。而其他东欧国家成绩更优秀,匈牙利为平均每52人拥有1辆汽车,捷克为平均每60人拥有一辆汽车,波兰为平均每105人拥有一辆汽车。因此,罗马尼亚相较邻近的中东欧国家的汽车拥有率而言,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挖。
四、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后的汽车产业展望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正式入入欧盟,成为这个统一大市场的一部分,其在关税等方面上将采取欧盟标准,以适应新的大市场的要求。
1. 关税下降,罗马尼亚进口汽车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相关欧盟相关法律,原来罗马尼亚机动车进口最惠国关税平均税率为21.5%,最高税率为30%都会有所下降,可以说,罗关税进一步下降将会进一步增强进口汽车的市场价格竞争力,增加汽车进口汽车的数量。
2.罗马尼亚将强化西欧汽车加工车间的地位
众多西欧在罗马尼亚投资设厂,将使当地汽车零配件工业的需求增加,并刺激产业设备升级,特别是以罗马尼亚目前每人100美元的廉价劳工,将会吸引许多西欧汽车业者近一步自波兰、匈牙利等国家东移。这将势必为以罗马尼亚为生产基地,产品出口中西欧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强化。
罗马尼亚汽车行业的发展,将随国内工业一步步与西欧市场的融合展示出更大的光辉。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25I358C2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