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论坛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每日车评】自主品牌车企唤回国人信心 市场冷淡行情不可逆转

盖世汽车网 2008-05-21 14:56:35

地震冲击波,汽车市场进入制冷期

受四川大地震的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在一路高扬的时候猝然遇冷,出现了紧急刹车的特殊情况,笔者估计,这种抑制性的影响将是较长期的,汽车行业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已经到来的发展低迷期。

汽车行业不会因为强震而停滞不前,这种抑制性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乌云背后是金边,我国汽车业还将会出现疯长的局面,因为国内的汽车制造商有着这样的冲动和欲求,有着积极进取的打不死的精神。因此,汽车企业应当理性面对

当前的灾难,正确认识暂时或者是较长期的发展低谷,利用这段时间苦练内功,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增强产品品质,为将来的雄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汶川大地震:震醒中国汽车人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最最迫切的工作,仍是制造坚固而廉价的经济车,其他性能与功能,那是下一步的需求,不是现在。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战略上的首考,那就是安全、牢固、廉价。

企业抗震救灾的社会责任要督促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不少企业已经把社会责任纳入其管理的体系中,但许多跨国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打造崭新企业形象来操作,而没有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个别跨国集团在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其获取更大利益的棋子,因此出现社会责任的取舍-忙于人权环保升级,疏于对抗震救灾的捐款献爱心。

个别跨国集团控制的中国合资车企在中国的抗震救灾表现与其道德标准形成严重反差。社会责任的道德标准双重性在个别跨国集团身上充分体现。这不仅是值得我们深思,而且是要研究对策-让跨国集团恢复其在本国表现出的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

面对天灾 除了哀悼还需反思些什么?

今天,国务院发布了将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的公告。这是举国表达对“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深切哀悼的时间,也是一次反思的机会。面对天灾,更应该思考一下“尊重生命、关注安全”的问题。制造安全的汽车以及安全的使用汽车,同样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汽车安全同样需要注意结构与选材。目前,欧系车型在此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通常会选择优质安全的材料制造车身,注重车辆的安全结构设计。在选购车辆时,需要特别注意车型的安全配置情况。这将为以后的安全使用,做好积极的准备。另外,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是车内空气质量。目前,国内还没有可供使用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但是,在提供安全车辆方面有责任意识的厂家已有作为。如大众公司在中国的中心实验室,就有参照建筑物室内空气污染标准的检测认证办法。在车辆的使用中,儿童安全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跨过10万元这道坎 自主品牌的上攻之路

对于多数自主品牌而言,10万元是道坎,跨过去并在与合资车型的比拼中立住脚比较难。但是目前车市上并非没有成功者,奔腾、海马3、荣威750等车型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以上汽、一汽、海马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快速前进,相对合资品牌来说,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正在从产品、研发、服务、品牌等全方位步入成熟阶段。先从产品品质做起,配合产品研发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最终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将推动自主品牌从稳健走向成熟,这也正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命脉。

丰田新日铁涨价协议:或波及中国?

作为新日铁的合资伙伴,中国重要的汽车钢板生产商,上海宝钢已经在今年二季度将冷轧卷钢价格提高至5596元/吨,涨幅17%。中国钢铁协会已经宣布,钢铁行业将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钢铁涨价正在考验着用钢大户——汽车行业。

不同于乘用车商们的观望,商用车厂商们颇有当年彩电价格联盟之势,涨价显得理直气壮。从年初开始,受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重型卡车的价格已经上涨七八千元,目前各商用车都在通过各种办法积极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是短期效果并不明显。而受迫于7月1日欧Ⅲ排放标准的实施,重型卡车的涨价预期仍在2万元以上。

与商用车的涨价信号同时出现的还有轮胎行业,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横滨、韩泰、固特异等轮胎纷纷上调价格,价格平均涨幅3%-8%不等。钢材、零部件、商用车以及轮胎的涨价信号已经越来越明显,这或许会同样大面积波及乘用车领域。

?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21I25625C302.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