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15年期间,全世界汽车整车的总产量上升了40%左右。2006年的总产量达到693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总产量为5000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4.2%左右(见表格1)。当前世界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已经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规模最大的前十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产量的总和即占全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3%左右。自从2000年年初以来,欧洲地区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整车生产地了,其位置被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所取代,该地区在这段时间期间的汽车整车产量上升了60%之多,主要是由于受到中国国内汽车产量的迅速增长现象的驱动,在2006年期间,中国国内的汽车产量已经上升到720万辆。
在2000年时,中国国内的汽车产量仅为200万辆。目前中国国内汽车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是由中外合资企业所实现的,相比在2000年时这一比例数字仅为四分之一左右。针对本国品牌汽车的生产状况而言,中国国内已经有16家企业进入了世界前50大汽车制造商的排行榜,但是在2006年时,其中最大的一家企业的世界排名也仅为第23位。而日本的丰田集团原先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轿车生产企业,如果将各种类型汽车的生产量综合起来计算,该集团在2007年上半年期间,一举超过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汽车制造企业(见表格2)。
在2006年期间,全世界各个主要地区上牌照的汽车新车总量达到达到6780万辆,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3.6%左右。其中,西欧和北美洲这两个规模相当的销售市场所涉及汽车新车上牌照数量仅占全世界新车上牌照总量的55%左右;相比在2000年时,这一比例数字曾经高达65%之多。在欧洲市场上,私人轿车新车上牌照数量仅占全部汽车新车上牌照总量的86%左右;相比在北美洲市场上,这一比例数字仅为稍高于50%左右,主要由被称为“皮卡”的小型卡车在北美洲汽车销售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十分可观。
西欧、北美洲和日本等地区的汽车销售市场基本上主要针对目前已有汽车群体的更新换代目的;因此,多年以来这一市场一直呈现非常缓慢增长趋势。2006年该市场再次出现低速增长、甚至是衰退状态。相反在中欧和东欧、南美洲、以及亚洲和太平洋等地区、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两国等汽车销售市场均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率。
欧洲地区国家的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所雇佣的员工队伍总人数超过100万人,每年所实现的营业总额则超过5000亿欧元。在2006年期间,整个欧洲地区的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总共生产了2140万辆汽车,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8%。其中,德国是欧洲地区第一大汽车整车制造国,该国制造的汽车数量大约占整个欧洲地区所制造的汽车总量的26%左右(见表格3和表格4)。法国在欧洲地区的排名位居第二位,排名其次则分别为西班牙和英国。
鉴于东欧地区国家(包含欧洲联盟10个新成员国、独联体国家和土耳其)内部汽车销售市场增长迅速,拥有发展机械工业的悠久历史,以及一支素质高、同时又成本相对低廉的熟练工人队伍,因此目前欧洲地区平均所生产四辆汽车之中,即有一辆汽车是来源于该地区国家。多年以来,俄国和土耳其两国之内的汽车产量一直有规律地保持着平均每年增长10%的水平。而在另外一方面,自从2003年以来,新近加入欧洲联盟的10个成员国之内的汽车产量一直保持着平均每年增长25%左右的强劲发展态势。其中捷克共和国一举超越波兰而成为该地区之中第一大汽车整车制造国。鉴于欧洲联盟的这10个新成员国不断地扩大投资规模,因此估计到2010年时,该地区国家的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到350万辆左右的水平。预计在更长一段时间之后,欧洲联盟的这10个新成员国之内大约三分之二的汽车生产能力将由捷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这两个国家来实现,而且主要涉及的是中低档汽车的生产制造业务。
如果各种类型汽车合并统一计算,欧洲地区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车产品销售市场,该地区在2006年期间所销售的新车产品总量达到2190万辆,与上一年相比上升了3.7%。但是在2005~2006年期间,西欧地区的新车产品销售数量仅增长了1.4%。即使德国和意大利两国汽车销售市场的轻微增长现象,也根本无法完全抵消法国和英国两国汽车销售市场的下降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体上,导致西欧地区新车产品销售市场发展不顺畅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新款车型稀少、汽车燃油产品零售价格的波动和上升、以及贷款利率的上涨等。相反在2006年期间,东欧地区国家的新车产品销售数量增长了12.9%;目前该地区新车产品销售数量已经占整个欧洲地区新车产品总量的22%左右;相比在2000年时,该比率数字仅为13%左右。
近年来,世界上各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均开始逐渐放弃其原有生产基地,而选择在家庭汽车普及率很低、以及劳工生产成本低廉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之内投资和设立汽车组装工厂(见表格5和表格6)。此外,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则通过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直接设立汽车组装工厂的方式而向其主要的竞争对手企业发起进攻。事实上,汽车制造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已经是一个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最近几年期间,只有一些在经营上遇到了严重困难的企业做出了降低其在本国市场上汽车产量的决定。正是出于这一考虑,自从2000年以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已经均分别将它们在本国的汽车年产量削减了100万辆以上,而菲亚特汽车公司则将其在意大利国内的汽车年产量削减了大约50万辆。
法国企业当然也无可避免地加入到上述汽车生产的国际化大潮之中。目前雷诺汽车公司和标志雪铁龙汽车公司在国外所组装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它们在法国国内所组装的汽车数量,其中东欧地区国家是法国企业所推行这种战略的主要受益方,受益程度排名其次的则分别为中亚和东亚地区国家。为了能够向上述新的汽车组装工厂提供技术支援,推进专门针对这些新兴市场生产项目的发展,外国汽车制造企业还加快了在它们原籍国以外地区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的步伐。正是出于这一原因,雷诺汽车公司计划在2010年前在罗马尼亚国内开设一个技术研发中心,之后则准备要在印度国内设立另外一个技术研发中心。
表1 2006年世界各主要地区汽车整车产量和新车上牌照总量统计表(含私人轿车和商务用车)
地区 |
汽车整车产量(千辆) |
新车上牌照总量(千辆) |
亚太地区 |
28192 |
21196 |
欧洲地区 |
21406 |
21851 |
北美洲地区 |
15882 |
19895 |
南美洲地区 |
3212 |
3529 |
非洲地区 |
566 |
1312 |
资料来源: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
表2 2006年世界前12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所生产的汽车总量和私人轿车总量统计表
排名 |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
所生产的各种汽车总量(千辆) |
所生产的私人轿车总量(千辆) |
1 |
通用汽车集团 |
8926 |
5708 |
2 |
丰田集团 |
8036 |
6800 |
3 |
福特集团 |
6268 |
3801 |
4 |
雷诺-日产联盟 其中: 雷诺公司 日产公司 |
5716
2492 3223 |
4598
2086 2513 |
5 |
大众集团 |
5685 |
5430 |
6 |
现代-起亚集团 |
3844 |
3413 |
7 |
本田集团 |
3670 |
3550 |
8 |
标志雪铁龙集团 |
3357 |
2961 |
9 |
克莱斯勒集团 |
2545 |
710 |
10 |
菲亚特集团 |
2318 |
1754 |
11 |
铃木集团 |
2297 |
2004 |
12 |
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 |
2045 |
1275 |
|
其他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
14551 |
7978 |
|
全世界所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
69258 |
49982 |
资料来源: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
表3 2006年欧洲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汽车整车产量和新车上牌照总量统计表(含私人轿车和商务用车)
地区 |
汽车整车产量(千辆) |
新车上牌照总量(千辆) |
德国 |
5574 |
3772 |
法国 |
3169 |
2499 |
西班牙 |
2750 |
1953 |
英国 |
1648 |
2734 |
意大利 |
1212 |
2597 |
欧盟10个新成员国 |
2390 |
1269 |
独联体国家 |
1733 |
2873 |
土耳其 |
988 |
618 |
比利时 |
918 |
598 |
荷兰 |
159 |
569 |
瑞典 |
333 |
330 |
资料来源: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表4 2004年欧盟各主要成员国汽车制造行业发展和经营状况统计表
|
员工队伍(千人) |
营业总额(亿欧元) |
毛利润总额(亿欧元) |
投资总额(亿欧元) |
净利润率 |
人均劳工成本(千欧元) |
毛利润率 |
欧盟25国 |
1121 |
5066 |
802 |
200 |
16% |
54.9 |
24% |
法国 |
168 |
875 |
132 |
41 |
15% |
51.1 |
35% |
德国 |
527 |
2204 |
395 |
90 |
18% |
68.4 |
9% |
西班牙 |
75 |
406 |
48 |
13 |
12% |
38.6 |
40% |
意大利 |
67 |
312 |
23 |
13 |
7% |
36.7 |
-5% |
英国 |
89 |
472 |
73 |
13 |
15% |
52.3 |
36% |
波兰 |
27 |
86 |
12 |
3 |
14% |
10.8 |
75% |
匈牙利 |
10 |
55 |
9 |
5 |
16% |
17.2 |
81% |
资料来源:欧洲联盟统计局
表5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每千人所拥有汽车数量统计表(含私人轿车和商务用车)
地区 |
1985年(辆) |
2006年(辆) |
欧盟15国 |
380 |
586 |
法国 |
446 |
595 |
德国 |
450 |
597 |
波兰 |
117 |
385 |
罗马尼亚 |
- |
163 |
土耳其 |
27 |
115 |
美国 |
708 |
813 |
巴西 |
86 |
124 |
韩国 |
25 |
322 |
日本 |
375 |
593 |
中国 |
3 |
23 |
印度 |
3 |
12 |
资料来源: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
来源:中国贸促会驻法国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19I13353C30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