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商务车市场,迈腾对于领驭和凯美瑞的技术优势很难兑换为销量上的优势!
——个性化的中高级车,从马自达6到锐志,都鲜有成功的案例,月销6000辆是这类车型目前为止的大限,迈腾会例外吗?
——北美中高级车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消费偏好一致性证明,中国市场更接近北美而不是欧洲!
在铺垫了整整一年之后,一汽大众的万人迷迈腾终于在企盼中露出神秘面纱,19.28万元~24.98万元的定价成为此次迈腾上市的最大亮点,迈腾试图在中高级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勃勃野心也可见一斑。
但是,从迈腾发布的车型参数来看,我们看到的宣传中迈腾被定义为紧凑型中高级车,而且这种定位将注定迈腾在商务用车市场上很难有作为,迈腾的车身长度为4765mm,此外,在决定车内空间的轴距参数上;而迈腾这个数据只有2709mm。而作为同门兄弟,上海大众领驭在2005年推出之后一直能够牢牢占据市场领先,这和领驭主打商务车市场密不可分,在最为关键的车身长度和轴距上,领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尽管全新一代的B6化身迈腾,迈腾放弃了商务车市场,未来将充满了疑问。
此外,迈腾相对于领驭最大的劣势是品牌,作为从帕萨特B6衍变而来的迈腾,作为妥协,一汽大众的帕萨特B6无法拥有在中国畅销书十多年的“帕萨特”品牌的使用权,所以,重新打造的迈腾仍然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此外,市场定位来看,迈腾将把未来的目标客户瞄准个性化的私人市场上。但是中高级车市场当前最大的购买人群仍然是公务车,这也是中庸无华的领驭能够畅销多年的原因,也是落地不到一年的凯美瑞所向披靡的锐器。而主打个性化市场的中高级车,从马自达6到丰田锐志,然后到去年的雪铁龙凯旋,无一成功案例。
马自达6和锐志和迈腾一样,都瞄准了个性化和私人客户,但是这两款车上市后的走势如出一辙,锐志在2005年8月份上市短短三个月之后迅速攀升到6000辆,随后因为购买群体的逐渐消耗殆尽,以后的销量再也没有突破这个数据。马自达6的情况和锐志非常类似,2004年上市不久,马自达6的销量开始一路盘升,随后在2005年10月份达到6000辆,随后开始回落,时至今日,马自达6再也没有突破自己的6000辆销售记录。马自达6和锐志还有此起彼伏的后来者,东风雪铁龙凯旋,日产轩逸都是个性化的中高级车,但是无论是凯旋还是轩逸同样无法突破6000辆销量的极限,所以,迈腾的目标,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而且,此次迈腾上市,对于关键总成配置并不和欧洲同步,所以,迈腾的技术优势并不一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加上迈腾此次的最大亮点就是务实的价格,但是这个优势在个人消费为主的市场还有不少号召力,但是对于价格并不敏感的庞大公务车购买群体显然并非最大卖点。
从帕萨特领驭和凯美瑞等统计数据显示,领驭的公商务车购买比例高达70%以上,凯美瑞的公务车购买比例也超过65%,此外,在这个市场领先的雅阁也拥有极高的公务车购买比例,君越的公务车购买比例甚至接近80%。所以,放弃了公务车市场,几乎就是等于放弃了销量。
作为目前欧洲市场所向披靡的帕萨特B6,它的成功并不能证明欧洲中高级车的市场消费特点适合中国,相反,北美中高级车的消费偏好更接近中国,从历年来北美中高级车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对比来看,北美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总容量比例在3:1左右,所以,从凯美瑞以及雅阁制定的年度销售计划来看,都非常接近这个比例。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独特性,类似帕萨特以及蒙迪欧等欧洲畅销车型同样有着一席之地,而蒙迪欧和帕萨特在北美市场并非主流。所以,综合来看,中国的中高级车市场是欧洲和北美的综合体,而且竞争格局更为惨烈。
所以,放弃公务车市场的迈腾,能否真的达到一汽大众月销1万辆的突破呢?我看悬!
不过,如果迈腾参考奥迪A6成功加长的案例,也来一个迈腾L(简称“ML”),说不定迈腾也能开创另外一段辉煌!
附录:
上半年中美车市上半年销售数据对比:
北美中高级车销量前五名车型的上半年销售总量
丰田凯美瑞 192,193辆
本田雅阁 163,551辆
雪佛兰Impala 148,699辆
日产Altima 127,584辆
克莱斯勒300 66,071辆
中国中高级车市场前五名车型上半年销售总量
丰田凯美瑞 80,664辆
本田雅阁 64,443辆
大众帕萨特 58,083
别克君越 37,803
马自达6 23,795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17I11045C30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