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智能底盘产业报告(2024版)
  • 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
  • 发项目获取供应商清单
  •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 2024第四届商用车自动驾驶大会
  • 2024第四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与中央计算平台创新峰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采购先行 菲亚特打响中国复兴战役第一枪

专访菲亚特中国副总裁、菲亚特全球采购中心首席代表郑显聪

盖世汽车网 2007-06-13 00:00:00

????? 6月12日,在整合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在中国的采购中心、于上海成立菲亚特全球采购中心的背景下,菲亚特集团第一次在华召开了供应商大会。会上,菲亚特中国副总裁、菲亚特全球采购中心首席代表郑显聪向供应商表达了菲亚特集团重振中国市场的决心和信心,并宣布2010年前在华年采购额至少达到15亿欧元的雄伟目标。会后,郑显聪接受了盖世汽车网的独家专访。以下是文字录音。

变革中的菲亚特:挺进300万辆
盖世汽车网
:郑总,请介绍一下这个时候在中国召开供应商大会的目的,以及向供应商传递的信息。

郑显聪:事实上,这几年对我们采购业务的推进很关键。因为中国整个供应商体系在汽车工业井喷式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肯定会超过800万,将来几年会达到1000万。这对汽车工业来讲,是发展零部件产业并且全球化的最好时机;另外,从人民币汇率上升趋势和整体经济状态来看,如果不能在几年之内把我们的零部件体系建立起来、让它全球化,那么汇率或者一些外在环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竞争上的不利因素。

采购先行 菲亚特打响中国复兴战役第一枪

盖世汽车网:菲亚特集团这两年在全球的复兴计划非常有成效,在欧洲取得相当的成果,请您介绍一下菲亚特成功复兴的关键点。

郑显聪:2004年公司任命Sergio Marchionne先生为菲亚特集团的总裁,也是我们菲亚特汽车的总裁,他把公司从濒临破产的边缘转变成一年赚20亿欧元的状态。造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重新组合了管理阶层,把最年轻、最有效率的经理人员派到总部和所有分支机构里去。举例来讲,菲亚特汽车新上任的品牌总监Luca De Meo先生就很年轻,还不到40岁。他们新发布了菲亚特500,这款车上有年轻人最喜欢的设备,体现了市场需求趋势。归结起来,菲亚特复兴的关键还是产品、产品、产品(注:再三强调)。产品弄对了,市场占有率才能节节上升。
过去几年来我们把车型平台整合成了4个,我们在这4个平台里重新打造中低端和一两个高端品牌。举例来讲,我们从2005年发售的Grand Punto现在是欧洲的销售冠军,今年发售的 Bravo占领新的市场;这两款新车,再配合阿尔法-罗密欧的159,蓝旗亚的Thesis这些中高端品牌,再加上法拉利和玛莎拉蒂一直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法拉利推出了599,玛莎拉蒂推出了Gran Turismo——每一次车展我们都能看到菲亚特的新车面世。将来你可以看到,在菲亚特现有的车型平台上,将来几年我们会推出20多款新车型。所以,所有的成功还要归结为产品。产品搞对了,公司业绩就上去了。菲亚特今年的销量肯定是要从220万辆一直提升,我们希望能够在2010年之内达到300万辆的目标。

盖世汽车网:总结来讲,菲亚特是通过改善管理、提升各方面的效率、加快新品推出速度,从而占领市场。

郑显聪:我想就是两个因素,我刚刚讲了产品和销售,再一个是成本的控制,以及怎样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的良好关系。今天这个供应商大会反应的是菲亚特要把全世界的关注点落到中国,然后再从中国去看全世界。让我们所有的子公司一起降低成本,并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水平。@@Page@@
整合资源 重振中国业务
盖世汽车网: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特别快,今年前4个月,仅轿车销量就已经达到200多万了,而且还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坦率地讲,菲亚特并没有在中国抓住这个增长良机,您怎么看菲亚特在中国的现状呢?

郑显聪:我的看法其实很简单,从现在开始,任何事情都在改善。我们现在在重整与一些合作伙伴的关系,希望在将来的发展中达到双赢的目的。在中国,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菲亚特这个品牌,但实际上还有另外9个品牌:如依维柯、玛莎拉蒂、法拉利、凯斯纽荷兰等等,这些品牌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只是很多人不了解它们是属于菲亚特集团的。所以菲亚特集团在中国的力量集中起来以后,我们希望让中国市场重新认识“菲亚特”这个品牌,并让它达成一定的效果。

采购先行 菲亚特打响中国复兴战役第一枪

盖世汽车网:菲亚特之前在中国确定的战略目标是2010年产销达30万量,这表明菲亚特对中国市场有很大决心,是这样吗?

郑显聪:是的。销售30万辆这个目标还是一直不变的,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很好的平台,然后提高产销量。刚刚讲了,产品是最关键的,我们将把依维柯全球很多的量,慢慢往这方面靠拢;另外,商用车方面的重庆红岩项目,现在也开始进行了;将来,我们还有其他一些新项目。就像我刚刚讲的,通过不断推出的产品带动整个菲亚特品牌。

盖世汽车网: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尤其是新进入者或者是想后来居上者,他们要成功,我们总结了3个要素,缺一不可。一是要有强有力的中国整车厂做合作伙伴;第二,要有一系列定位精准的车型,就是您刚才讲的产品;第三,要建立有竞争力的中国供应商体系。我们先来谈第二点,即引进新车型,我们知道菲亚特的紧凑型车在巴西非常成功,但是在中国市场表现平平,您怎么看这种不同市场的差异性,而且,您认为现阶段如果菲亚特引进新车型,进入哪个细分市场胜算更大?

郑显聪:我可以大概描述一下巴西的市场,巴西有1亿8千8百万人,其中5千万是赤贫,25%的人是低收入者,整个市场的消费水平决定了它适合发展低油耗的紧凑型车甚至更低端的车。举例来说,我们在巴西卖的最好的派力奥、Stilo,这些车的排量都是在1300/1400至1800cc之间。
巴西的市场还在发展,今年也不过才200万出头的产销量,而中国的市场已经达到800万台了,中国从高端的到紧凑型车都有。我认为,中巴这两个市场将来有机会合作,目前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多零部件开始卖到巴西。事实上我们最近在中国造的一些零部件,包括我们在中国做的派力奥项目——派力奥虽然在中国卖的不好,但是因为在巴西卖的好,我们可以把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卖到巴西去,那么我们中国的配套厂就能成长起来。还有,巴西有很多新技术——比如双燃料发动机——也可以带到中国来,让我们的紧凑型车有一定的增长。新车型方面,我们有Grand Punto、Bravo、Linea等。Linea刚刚在土耳其上市,Bravo在罗马上市,新的菲亚特500今年夏天会在意大利上市,菲亚特在产品上还是游刃有余的。

盖世汽车网:可以不断引进新车型?

郑显聪:可以不断引进新车型。而且意大利的设计,我想是世界公认的,这方面我们要发挥意大利的优势,进入中国不只是在紧凑型,还有可能在其他一些品牌,包括阿尔法-罗密欧也要做一定的贡献。@@Page@@
将心比心 与供应商共存荣
盖世汽车网:刚才讲的第三个要点是建立非常有竞争力的供应商体系,因为中国市场上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国际品牌如通用、大众、丰田的国产化率都已经很高了。如果菲亚特引进一个新车型,怎么样构建中国的供应商体系,让新车型引进时就有一定的成本竞争力?这可能是另外一个关键点。这一点您怎么看?

郑显聪:我想根据过去我在汽车业的一些经验,构建有竞争力的成本,第一,我们必须要跟配套厂同心协力。有很多事情不是可以单干出来的,我们刚刚在会上一直强调跟供应商的关系,所有的都会变成一种协力关系:你愿不愿意把你的心掏出来给人家看,人家愿不愿意帮你配套发展。如果你很诚心诚意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做到最多的事情,这已经不是到底多少钱的问题了,而是将来咱们能不能变成一个伙伴、一起走下去的问题,所以我个人很强调与供应商的关系,这个关系不只是纸上面所说的质量、交情、成本,还包括将来是否可以共存共荣地发展。

采购先行 菲亚特打响中国复兴战役第一枪

盖世汽车网:非常好。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今天这个会,整合菲亚特这么多子公司在华采购业务,成立菲亚特中国的采购中心,这是你们战略行动的风向标、一个前兆:你们既在中国建立很强有力的供应商基地、供应菲亚特的全球市场,同时又为中国本土市场将来可能引进的车型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供应商体系。您怎么来理解?
?
郑显聪:我想我这样来回答,Marchionne先生把我从另外一家汽车公司(福特,编者注)请到这里来,而且毕竟我还是一个中国人,他愿意把采购主管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交给我来尝试,他也看得起我;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够真正本土化,除了零部件要本土化以外,人才也要本土化,从这点看,菲亚特集团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你也看到了,我们所有的一级主管、总监全部都是中国人,而且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希望把中国最优秀的东西带到全世界,同时也希望全世界一流的企业都能来中国,把我们这种关系建立起来,并长期进行下去。? @@Page@@
国际化的建议
盖世汽车网:最后一个问题,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力度很大,决心也很大,但实际上多数公司现在进展的比较慢;同时,因为我们跟供应商打交道也比较多,我们从供应商那得到反馈是,他们对国际化、对出口到全球的整车市场,一方面有激情和渴望,另一方面又有犹豫,稍微好一些的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国内生意都忙不过来,这个时候他对国外市场的机会又很傲慢。对于这种情况,您能不能给供应商朋友们一些建议,给他们讲几句您认为适合他们国际化发展的忠告?

郑显聪:我个人只有一些比较小的建议,事实上来这里的都是专家。我能够说的只是,这几年大家把国际化的力度都放在欧美,而且放了太多的力度,已经让这些客户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了。但是全球化不是只有欧美,全球化还有拉丁美洲,所以我今天请了巴西等南美国家的采购副总裁来。我们的力度应该是真正的全球化,真正到达巴西、阿根廷、土耳其、波兰、俄罗斯、印度……事实上,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往这些市场走,而不是只一味地往欧美走,这样我们能够达成更高的效益。因为人民币如果走这些不同货币区的话,会是一个保护策略;而美元贬值对人民币市场是不利的。所以我认为,全球化应该真正落实,而不是只有欧美。
?
盖世汽车网:还有,从供应商层面来讲,他们要完全达到国际采购商的各种标准,能力上还是比较欠缺,您能否给供应商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哪些方面尤其需要提高?

郑显聪:我觉得,在全球化过程里,第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我们必须要和人家沟通的,这个沟通不只是语言上面,还有文化上的沟通,了解人家的习性是什么,而不是只会讲他们语言就可以把事情处理好,所以我觉得了解对方的文化要占绝大部分。这个对供应商来讲是首要的。第二,供应商本身要有技术和发展的前景规划,如果只是为了抄人家的产品,是不会有长远发展的,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能自己做到技术更新。我刚才讲到发动机,我们将来把研发全部落实的话,肯定能做出很好的发动机来。

盖世汽车网:谢谢郑总的精彩回答。

郑显聪:谢谢。

注:视频版本稍后上线,请登录http://cn.gasgoo.com/Autobiz/GasTV.asp)

?

盖世汽车网独家专访,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021- 51699066*859, 徐小姐,xuyf@gasgoo.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13I4420C102.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