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新华信专栏】上汽VS一汽:巅峰对决 共赢天下

盖世汽车网 樊宇 2007-12-13 11:30:15

  樊宇  来自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一汽和上汽,一个是背负着共和国汽车产业发展厚重历史的北方汉子,一个是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春风翩翩起舞的南方小生;一个保守稳健,一个机警灵活,兄弟俩共同谱写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传奇故事。

  2006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在经历过短暂镇痛之后的再次勃发,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使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不得不令世人关注。而作为中国汽车工业领袖的“一汽”和“上汽”,在这一年市场销量排名中,位次出现了一些变化。嗅觉灵敏的行业人士认为,2006年上汽集团超越一汽集团具有决定性的标志意义——以一汽为代表的传统国有汽车企业集团的领导地位正在逐渐被以上汽为代表的具有现代公司架构和国际化视野的企业所取代。进入2007年以来,一汽集团以力争第一的勇气和势头与上汽集团展开了激烈竞争,一时间,谁是江湖老大暂无定论。毫无疑问,两大业界企业领袖的巅峰对决,必将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崛起注入更多鲜活的基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论是谁胜出都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2007年1至9月一汽集团与上汽集团销量对比

【新华信专栏】上汽VS一汽:巅峰对决 共赢天下

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第一汽车集团(简称:一汽集团),从1953年毛泽东主席题名奠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商用汽车和乘用汽车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目前有四家参股上市公司,此外,还拥有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8家。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作为开创中国汽车业历史的一汽集团形成了“第一汽车、第一伙伴”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一汽集团厚重历史使命的集中突显,也是以商用车起家力求创造财富的社会使命的浓缩。

  2005年一汽集团汽车销售量率先突破100万辆, 2006年,一汽集团销售汽车共计116.57万辆,同比增长18.6%,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480.8亿元。2007年,一汽集团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1—6月销售汽车共计69.39万辆,同比增长23.27%。

  上汽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伴随新中国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形成的一家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投资和运营公司。自1984年以来,政府出面参与谈判使它与大众汽车(Volkswagen)以及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分别达成建立合资企业的协议。上汽集团的目标是在2020年以前建成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商之一,与通用汽车、丰田(Toyota)、福特(Ford)、戴姆勒-克莱斯勒 (DaimlerChrysler)以及大众并驾齐驱。在不断参与国际竞争,吸纳引入先进经营理念的发展过程中,上汽集团形成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创新能力、集成全球资源、崇尚人本管理”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以轿车工业发展为基础的人文关怀理念,也反映出上汽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

  2006年,上汽集团以全年销售整车122.40万辆,高于一汽集团5.83万辆的成绩,超越一汽成为汽车行业老大。2007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汽车销售76.10万辆,同比增长22.46%。

  产品战略:生产VS消费

  在追溯一汽和上汽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汽在创建初期所背负的新中国重工业发展重担和创造财富的社会使命,使得他在最初创立的“解放”卡车基础上在以提供生产资料产品为主的商用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上汽集团所肩负的中国重要轿车工业基地的使命也使得他在以生活消费类产品为主的乘用车领域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私车消费增长为上汽助力

  近几年,国内私车消费市场日益繁荣,上汽集团在国内乘用车和微型汽车领域突出的竞争优势为其快速发展加足了马力,而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资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功不可没。2007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取得了72.41万辆的销售业绩,占全国乘用车市场总销量23.5%。凯越、别克GL8、桑塔纳、领驭、Polo在各自细分市场均取得耀人成绩,上汽通用五菱继2006年成为国内微型汽车行业的新霸主之后,在2007年上半年仍以46.3%的市场占有率称雄微客市场。

2007年1至6月上汽乘用车产品各细分市场份额
                                         单位:辆

细分车型

1-6月销量

市场占有率

微型

19951

13.3%

小型

56777

13.7%

紧凑型

238156

22.5%

中型

123942

22.7%

中大型

11857

10.8%

MPV

23452

23.6%

SUV

257

0.2%

微客

249722

46.3%

汇总

724114

23.5%

数据来源:新华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通过年市场销售数据可以看出,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两家合资企业在国内乘用车行业市场竞争力相对突出。2007年上半年,一汽共完成乘用车销售54.85万辆,占全国乘用车销量17.77%。在国内小型轿车市场,天津一汽夏利名列榜首;紧凑型轿车市场,一汽-大众捷达基本稳定在行业前三名之列;在中大型轿车市场上,一汽-大众奥迪的绝对优势使得一汽集团以占细分市场56.3%的绝对优势傲视群雄。

2007年1至6月一汽乘用车产品细分市场份额
                             单位:辆

细分车型

1-6月销量

市场占有率

微型

849

0.6%

小型

94936

22.9%

紧凑型

294096

27.7%

中型

65379

12.0%

中大型

61798

56.3%

MPV

7802

7.8%

SUV

5708

3.4%

微客

 

0.0%

汇总

530568

17.77%

数据来源:新华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尽管一汽集团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旗下的十几家汽车企业,几十个产品品牌的大规模集团化战略格局,但从近几年的市场表现反映出,其优势仍然集中于以政府和企业单位等采购为主的产品系列,相对于上汽较为均衡的乘用车市场产品布局,在私车消费不断升级的时代一汽在乘用车市场略显吃力。

  生产资料型产品确保一汽地位

  今年1至9月份,商用车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产销分别达到188.94万辆和187.55万辆,同比增长26.04%和26.01%,增长速度均超过了乘用车。伴随着乘用车市场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利润率下降,商用车市场近几年的快速增长趋势吸引了众多汽车企业的关注,一汽集团有其得天独厚的商用车市场基础,而上汽集团则正通过一系列并购期冀补足商用车短板。

  在商用车领域,一汽以解放奥威牵引、悍威牵引和悍威自卸、骏威载货以及FM自卸、FK载货5个系列总共34个品种为代表的521重点产品及拓展车型,成为卡车市场的主销车型,而大量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应用则极大地增强了解放产品竞争力。据统计,2003年到2006年解放公司已累计销售汽车45.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945亿元、利润36.5亿元,成为国内无形资产增长最快的自主品牌和国产汽车第一品牌。

  在国内中型货车、轻型货车行业上汽集团均为空白,在重型货车领域上海汇众的重型车2006年全年销售不到500辆,排在行业十名开外,仅靠乘用车“一条腿走路”,无疑将制约上汽集团进一步的大发展。但通过近几年上汽集团在商用车领域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集团高层对于加强商用车产品战略的决心。

  2006年,上汽通过与依维柯合资和收购重庆红岩,整合上汽集团重型车资源,2010年形成4.5万辆重型车产销规模。在上汽原轻型商用车基地仪征方面,上海汽车日前吸收合并了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上汽制造仪征分公司,设立乘用车分公司、商用车事业部、燃料电池汽车事业部。在民用车方面,上汽股份还计划收购上海申联专用汽车公司100%的股权,并计划将上海申联注册资本从现有的1200万元增加至3000万元。

  2007年7月,上汽股份所属的上汽集团、南汽集团所属的跃进集团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宣布有意进行资产重组,在整车和零部件等业务上进行全面合作。

  随着上海电气(2727.HK)回归A股步伐渐紧,上汽集团旗下也将收编上海电气的兄弟公司——上柴股份。当上柴股份成为上汽集团的一员后,在同等性价比下,上汽集团的商用车可能会更多地选用上柴股份的发动机。

  由此可见,通过战略重组、走合资道路积极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是上汽的真正目的。根据新的10年发展规划,上汽集团强调要通过兼并重组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商用车的规模化生产,从以乘用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乘用车和商用车并举。

  自主研发:势均力敌

  随着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在乘用车市场上的快速成长,近几年国家对汽车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作为国内汽车市场领军企业的一汽和上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战略逐渐浮出水面。

  作为“共和国汽车长子”的一汽集团拥有国内最具实力的汽车研究机构和科研队伍,最早曾经承担国内汽车行业检测试验的一汽技术中心(原长春汽车研究所),是国家经贸委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目前担当着一汽集团商用车、乘用车及总成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具备了商用车、乘用车的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了CAD/CAE/CAM一体化的规模开发能力。2006年一汽奔腾、红旗HQ3、威志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一汽自主品牌轿车新产品系列性开发与投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在“十一五”中,一汽规划投入117亿元,到2010年实现总销量2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产销由2005年的55万辆提升到100万辆。其中乘用车要建好6个平台,做好16个产品,以满足各层次用户需求。进一步在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等核心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在一汽集团制定的100万辆自主品牌产销计划中,乘用车占50%~60%,其中红旗占20%~30%,天津一汽占30%左右。

  一汽自主品牌的优势在于摸索时间较长,产品规划也较为系统完善,有红旗品牌的基础,销售网络比较健全完善,同时一汽还掌握了底盘、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技术,今后在自主方面还将有大动作陆续推出。

  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隶属于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项目组共同构成了上汽的研发基础。上汽希望通过自身的长期积累能够在自主品牌领域迅速打开局面。上汽的自主品牌发展的思路是通过海外并购,利用别人的技术打造自己的品牌。由于通过并购直接拿到了国外成熟品牌的先进技术,起点较高,而之前的一系列营销推广动作也投资巨大,但这种自主发展“第三条道路”的模式目前尚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在品牌推广、技术消化方面仍存在不小的风险,整个营销网络也有待完善。

  上汽在自主品牌研发方面的计划是:2008年形成车身自主开发能力,2010年具备整车和发动机开发集成管理能力,2015年前形成底盘和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业内人士分析,商用车有望成为上汽自主品牌的战略支撑,该公司将把主要投资用于研发能力的获得以及商用车业务拓展上。上汽集团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自主品牌汽车产量达到60万辆,其结构是乘用车20万辆、商用车40万辆。

  经营思路
  灵活VS谨慎


  上汽: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宏图

  借助于整体上市,上汽正在逐步向一个初具现代公司特征、架构清晰、治理完善,也颇具国际视野的企业集团转变。2006年12月20日,上海汽车对外公告,已正式完成向控股股东上汽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的327503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相关股权变更工作。交易完成后,上海汽车成功拥有了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11家整车企业、3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和1家汽车金融企业的股权,标志着上海汽车顺利实现了主营业务由汽车零部件为主向汽车整车为主的转型,从而成为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以及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至此,整体上市后的上海汽车目前成为国内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同时市值进入了沪、深两市A股的前20强。

  上汽集团的“十一五”战略目标是,在2010年时建成国际性汽车公司,整车规模达到200万辆,形成自主品牌经营体系,国际经营实现新的突破。

  上汽所奉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也走在了全行业的前面,近几年来,频频大手笔运作:

  2002年,上汽集团出资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将作为中方股东代表进入该公司董事会。这是我国大型汽车集团首次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汽车工业的重组和购并行动。12月20日,上汽、通用汽车和上海通用又携手开创中国汽车工业兼并重组新模式,三方共同出资9亿收购山东烟台车身有限公司,上海通用经济型轿车基地从此移师烟台,后来正式命名为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上汽集团占25%的股权。

  2004年 “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动力总成”项目,上海通用、上汽集团和通用中国所占股份分别为50%、25%和25%,由上海通用实施运营管理。2004年3月7日,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正式签订了《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重组股权转让协议》。

  2004年6月,上汽集团与英国罗孚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共享技术平台。2004年10月29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债权团代表朝兴银行在汉城签署了最终买卖合同。中国汽车企业首次海外收购行动终于尘埃落定,上汽集团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2007年2月8日,双龙汽车在韩国证交所发布2006年经营数据(未经审计),公司营业利润扭亏为盈,经常利润亏损比2005年略有减少;自2005年1月上汽完成股权收购交割以来,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首次实现营业利润盈利。这表明,这家上海汽车的海外经营实体已顺利度过收购后的整合期。据市场相关人士分析,双龙汽车的经营业绩表明中国汽车公司在海外整体收购后的第一仗就取得开门红,意义不同反响。

  一汽:担负重任 谨慎前行

  相比较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历史负担明显较重成本偏高。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汽集团既担负着促进企业发展的重任,更担负着维护稳定大局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2006年,一汽销售收入为145.11亿美元,职工人数却达到了13.4万人,而上汽销售收入为143.65亿美元,职工人数约6.5万人。运营成本过高是导致一汽盈利能力逊于上汽的重要原因。

  一汽的大规模改制和重组尚未启动,相对于上汽集团通过本土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的快速发展壮大,一汽似乎更多体现出年长者的谨慎,但在中国汽车工业“第一”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压力面前,一汽必须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

  日前,一汽确定了“十一五”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总销量超过200万辆、自主产品销量超过10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一汽“十一五”发展方针是: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在海外战略方面,一汽将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加大出口量;第二要和国外的研究机构合作,进行自主研发等事宜;第三步才考虑海外设厂和并购等事宜。

  目前,一汽已经在俄罗斯建设解放卡车和红旗轿车基地,俄罗斯利哈乔夫(简称ZIL吉尔汽车)将出现一汽的新组装厂生产红旗牌轿车。一汽集团的俄罗斯市场推进方式,是以SKD组装为主,利用俄罗斯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有利政策,建立合资生产基地,逐步建立以一汽为主的销售服务网络。

  一汽重点向海外市场推广的产品包经济型轿车(C1)、重型卡车(J6、J6H)、新一代轻型卡车(L501、L601)等。

  创新VS稳健

  尽管国内汽车市场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车型推陈出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企业竞争环境的恶化,使得众多企业利润率节节下降。而随着私人购车数量的快速上升,一个利润巨大的汽车服务市场逐渐被汽车企业看重并加大投入力度,而上汽再次以领先的步伐抢占了先机。

  上汽在行业内以富于开拓创新闻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后,将所有经营性资产划归股份公司,专门从事投资性业务,并在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频繁布子。

  2005年开始,上汽集团在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维修、汽车物流等领域通过与物流公司TNT、世界第二大汽车租赁公司AVIS、日本著名汽车用品供应商黄帽子、油品公司壳牌等大名鼎鼎的国际集团进行合作,在汽车服务业连番出手,延伸和强化自己的产业价值链。

  2005年3月,由上汽集团牵头,7家单位投资5亿元组建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亮相,标志着上汽集团在金融服务领域迈出一大步,与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相呼应,上汽集团已能够为客户提供从按揭贷款到车辆保险的一条龙服务。

  相对于勇于开拓的上汽来说,一汽老大哥的稳健和传统使他在一些新兴市场上错过了先机。与早在2005年就开始拓展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市场的上汽相比,2006年初,长春陆捷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才标志着一汽集团“大物流”正式启动。2007年10月,一汽集团、广汽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三方合资组建的同方环球(天津)物流有限公司(TFGL),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运营,主要为一汽与丰田、广汽与丰田的合资事业体及丰田在中国的全资事业体提供一流的物流服务。同月,一汽四环、一汽夏利、一汽轿车拟与一汽财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北京设立专业汽车保险公司。可以看出,一汽集团对于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也早有关注,并逐步进入战略部署的实施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13I13379C302.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