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 Seck 先生准备给他在塞内加尔的建筑公司购置几辆汽车,他打算购买从欧洲进口的二手车。几个月前,他走进了塞首都达喀尔城市中心的一家汽车经销商Espace Auto。
在一番比较后,最终Seck先生花14.5万美元买了6辆中国车,其中包括由中国长城汽车公司制造的两辆四轮驱动的SUV,每辆3.2万美元。“为什么要以比新车更高的价格买一辆二手车呢。”Seck先生表示,一辆欧洲进口的丰田SUV陆地巡洋舰(Toyota Land Cruiser)在达喀尔要价约4万美元。
华尔街日报指出,对世界主要的汽车品牌来讲,非洲太穷以至于不可能成为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对于中国车企如长城,奇瑞和吉利等,在进军欧美市场计划受挫后,非洲等欠发达市场成为他们大展身手与欧美及日韩车企PK的战场。专家认为,对于大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中国车相对而言具有大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中国车企迈向下一个丰田或现代的第一步。
“长城将与世界著名品牌同台共技,”长城汽车在其公司网站上宣称。至今,中国车卖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今年前5月中国汽车海外销量为6.1万辆,同比增长200%。“高性价比使我们的车在非洲畅销,”长城汽车非洲销售经理Zheng Guoqing表示,“这里的排放标准以及安全性能要求都没有那么高。”
在非洲比较富裕的国家,如南非,一年的汽车进口金额,包括新车和二手车,约100亿美元;而非洲经济落后国家的汽车进口金额大概为1.6亿美元。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一年的进口金额约上千亿美元。
中国车企已经与外国车企在新车市场开始激烈的竞争。在南非,长城已经于今年年初成立了20家经销商,并计划到2008年时,扩大到30家。但非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都不如南非景气,如西非的塞内加尔,当地大部分消费者不可能去买新的丰田,福特或是大众车。这些国家每年从发达国家进口成千上万辆二手车。
几年来,达喀尔Espace Auto销售的大众品牌新车一直经营惨淡。一年办前,该经销商决定去中国寻找商机,以抢占当地二手车市场份额。“我们需要提供些在价格上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Espace Auto的负责人Jean-Paul Coquerel表示。
去年,Espace Auto售出103辆进口中国车,大众车为116辆。Mr. Coquerel 表示对中国制造的汽车质量恐慌没必要,“30年前,人们都担心日本车的质量,现在丰田控制着世界。”
自2003年到今天,出口到塞内加尔的中国车金额番了18倍,达790万美元。 而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口出口到塞内加尔的汽车数量下降了2/3,仅2727辆。两年前,塞政府停止进口超过5年车龄的汽车,以缩减部分便宜的二手车市场。其他非洲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为低价位新车腾出市场。这对中国车企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
那些富裕国家的汽车公司往往将二手车数量作为新车容量的重要参数。“拓展市场的能力是中国企业”法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发言人Jean-Pierre Mercier表示。“至今,他们发展的速度超过预期。”印度塔塔汽车也正在推出一款2500美元的汽车,在非洲各国登台亮相。
除了出口外,中国车企也在海外拓展制造基地。2003年,奇瑞在伊朗建设了一家工厂,去年又在埃及开始在一家大宇原来的工厂生产汽车。
在价格压力下,一些欧美车企也开始推出自己的便宜车型。日本日产汽车和法国雷诺正在与印度的马亨德拉公司商谈制造一款低于3000美元的汽车。雷诺的小型车罗根,已经在罗马尼亚生产,并开始在非洲出售。上个月克莱斯勒与奇瑞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制造汽车,在一年内出口到拉美和东欧,然后再出口到北美以及欧洲市场。
在欧洲,二手车产业已经开始感受到这股浪潮。得益于非洲和东欧市场的贡献,二手车产业在过去二十年内在欧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荷兰因地势平坦和限速低而成为二手车的热销市场。每周二上午,乌得勒支(荷兰南部城市)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上千辆。 超过80%的销量发往东欧,一位市场管理者Liddy Keermans表示。现在,东欧的二手车市场依然增长强劲,但是市场人士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进口车将对这个市场产生冲击。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汽车贸易商们每年吸引数千名非洲买家。“对于那些出口到非洲市场的汽车商,欧元的强势和中国都将构成威胁,”布鲁塞尔一家汽车贸易商Majed Ghammachi表示,他的公司每年出口4-5万辆汽车到西非15个不同国家。“我们必须积极在非洲寻找新的市场以保证我们的销量持续增长。”
36岁的刚果银行家Elir Odio以前会给在刚果的家人购买二手车。然而,去年他的父母告诉他想买一辆中国车,因为中国车已经在刚果面市出售,而西方公司基本已经撤离刚果。
“如果欧洲公司还不来,那么我们都会去买中国车,”他说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12I11364C30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