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10月11日,盖世汽车注意到,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CTO王兴兴在主论坛圆桌论坛环节亮相。
10月9日,赛力斯下属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赛力斯凤凰”)与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合作协议,共创人工智能应用新生态。
目前,Peter Hinterdobler正寻求损害赔偿,以支付医疗费用及其他相关开支。
9月26日,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发言称,宇树科技机器人算法今年已经历几次迭代,预计下半年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日前,EIR(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云计算与康养场景落地等方向展开深度协同。
9月10日,盖世汽车注意到,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韩国将在2029年开始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并在2030年开始大规模生产人工智能(AI)驱动的自动驾驶汽车。
近日,金固股份提交注册全资子公司——杭州金固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同步组建了具身智能事业部,正式拓展具身智能产业版图。
马斯克是在特斯拉发布最新“总体规划”后不久做出这一预测的。
近日,据相关消息透露,机器人新创公司“无界动力”将于近期完成首轮融资。根据企查查信息,无界动力成立于2025年3月21日,主要聚焦B端工业场景,打造双臂轮式机器人。 ...[详细]
均胜电子已定位“汽车+机器人Tier1”,于2025年年初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为海外头部机器人企业、国内机器人头部公司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客户提供包括大小脑全域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等。 ...[详细]
8月15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均胜电子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已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并于2025年4月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8月8日-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在北京亦庄举办,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8月7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 ...[详细]
不是硬件或成本,而是机器人大模型不够用。
7月28日,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星河WORLD园区机器人剧场开业。店内集聚数百种机器人及配套零部件,深圳乃至国内的机器人头部企业纷纷入驻展示。
7月28日,盖世汽车获悉,近日,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汤科技”)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
盖世汽车7月21日获悉,近日,知行科技宣布将与地瓜机器人携手,打造基于地瓜机器人RDK S100P智能计算平台的机器人控制器iRC100。
有分析称,一旦该交易完成,智元机器人可能会通过借壳上纬新材,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成为当下热门的科技话题。在人形机器人这一新赛道,湖北省早已开始布局。
6月26日,在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海尔已经布局了机器人产业,既做工业机器人,也做家政服务相关的机器人,比如陪伴类型 ...[详细]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春市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一汽旗新动力(长春)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5亿元人民币。
特斯拉提交的诉讼称,前员工Jay Li在离职前窃取了特斯拉的机密文件,以帮助其初创公司Proception在机械手研发领域“绕过常规开发流程”。
Kovac表示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并称他的离职不会对该项目产生任何影响。
6月17日,盖世汽车获悉,国内招聘平台发布的《2025年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机器人产业供需双涨,2025年前5个月,国内机器人产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6%。 ...[详细]
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一凡介绍,该4S店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核心,创新性地集机器人销售(Sale)、零配件供应(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于一体。 ...[详细]
6月9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天眼查显示,近日,江苏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
6月6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天眼查显示,近日,上海众启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虞晔。该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6月4日,四维图新成员企业六分科技与智身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体“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技术升级展开深度协同。
6月5日,盖世汽车获悉,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兴任杭州具身智能产业联盟首任轮值理事长。
5月29日,盖世汽车获悉,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在上海张江正式举行。会上,人形机器人产业标准互认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涵盖虚实融合训练场、真机与仿真训练数据等5项全国行业标准。 ...[详细]
5月29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天眼查显示近日,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成立优必选(十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
5月2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北京人形)官方宣布,其于近日联合上海、浙江两地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及优必选、宇树科技、中国信通院和工联院等主流企业。
5月9日,中鼎集团官方宣布,其已于日前同核心技术团队合资设立合肥星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以推进人形机器人力觉传感器产品的进一步落地。
2025上海车展上,均胜电子正式推出机器人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套件、轻量化机甲以及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汽车与机器人在技术上同源、生态上协同。
4月28日消息,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上海具身智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于近日已完成工商注册,基金的目标规模为10亿元。 ...[详细]
舍弗勒集团正加速拓展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业务,未来将利用其制造方面的专业技术扩大人形机器人的生产规模。
当人工智能遇上马拉松赛道,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即将在北京亦庄上演。
近日富临精工发布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磷酸铁锂研发、产能建设及智能机器人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近日,智元机器人公司联合创始人彭志辉(稚晖君)在B站上线的新视频中,发布了新款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灵犀X2。
知行科技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业务覆盖机器人、核心软硬件等,契合"AI+汽车"向具身智能领域延展的产业发展方向。
盖世汽车获悉,近日,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乾勇,注册资本5000万元。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赛力斯全资持股。
奔驰公司向Apptronik投资了数千万欧元,Apptronik的机器人已通过“远程操作”,针对奔驰生产流程中的特定任务接受了培训。
3月17日,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宣布,其股票简称从“知行汽车科技”变更为“知行科技”,以更好反应公司的业务范围——新切入机器人领域。 ...[详细]
2025年3月5日,在国务院发布的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同步提出了“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与“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经充分研究论证,蓝思科技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月11日,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奇股份)发布公告称,其与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签署《合资公司投资协议》。
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1月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贵兵,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销售等。
12月26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了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也是首款人行机器人,这离本月初其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出现在公众视野,相隔了仅仅不到一个月。 ...[详细]
枢途科技于2024年4月成立,主要聚焦以前沿数采及模型技术加速具身智能发展,驱动更多机器人进入复杂场景打造新质生产力。
如身机器人致力于打造真正走入家庭、服务老人的智能康养机器人,该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在德国慕尼黑设有欧洲研发与运营中心,浙江嘉兴设有生产基地。
巨蟹智能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智能驱动与高性能机器人关节研发。目前,巨蟹智能已经构建起涵盖谐波减速机、人形关节模组、人形机械臂等在内的完整产品矩阵。
目前,镜识科技主要推出了3款产品,分别是消费级双形态机器人BAOBAO、工业级模块化四足机器人Apollo,和面向教育科研市场的黑豹II高机动四足机器人。
荆楚人形机器人,成立于2025年4月,公司核心团队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和国内外顶尖高校,以及国内头部企业,具备从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本体,从运控算法到具身智能的全栈自研能力。 ...[详细]
钧舵机器人成立于2018 年,是一家由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团队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研发和应用,致力于为行业自动化智造最有竟争力的电伺服执行部件。 ...[详细]
灵猴机器人依托视觉感知技术和运动控制技术,自主研发的机器视觉、直驱电机、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产品广泛应用在3C、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首形科技成立于2024年,由哥伦比亚大学机器人与机器学习专业博士胡宇航创办,专注于打造全球首个跨越动态“恐怖谷效应”的超高仿生情感交互机器人。
优理奇机器人(UniX AI)成立于2024年4月,公司创始人杨丰瑜来自耶鲁大学,首席科学家王贺升为上海交大电气学院副院长。
本轮融资由钟鼎资本领投,老股东IDG资本持续加投,资金将主要用于自研核心零部件攻关、机器人本体与运动控制技术开发及意识仿生模型迭代等。
泉智博致力于研发与制造新一代高扭矩密度、高力控精度、高效率机器人一体化关节,并已经实现了关节模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研。
模量科技专注于以材料创新与算法融合为核心,打造覆盖多场景、多形态的触觉传感产品,包括具身智能触觉模组、工业压力分布检测系统 、全柔性电子皮肤等。
微分智飞成立于2024年,公司致力于打造通用空中机器人具身智能大脑及其集群系统,依托自主导航、具身决策、端到端控制及群体智能四大核心技术,打造面向多样复杂场景的飞行机器人基座模型。 ...[详细]
据盖世汽车Seeds报道,9月15日,艨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正式完成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拓新界资本独家投资。在此之前,艨码科技曾于今年6月宣布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 ...[详细]
北京星源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8月1日,由北京智源研究院孵化,致力于实现多模态空间智能,构建物理世界的通用具身大脑。
自变量成立于2023年底,是国内最早实现端到端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公司,自主研发“WALL-A”系列VLA(视觉-语言-动作)操作大模型,构建了统一的认知与行动框架。 ...[详细]
9月8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千寻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
双方还达成了多项产业战略合作:Infini Capital计划在合适时机增持优必选股票,目标成为优必选不超过5%持股比例的重要股东;联手投资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等。 ...[详细]
目前,智平方不仅自主研发了首个全域全身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还围绕Alpha Brain正向设计研发了AlphaBot系列机器人,并据此为多个领域的头部客户提供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 ...[详细]
极佳视界成立于2023年6月,公司专注于世界模型驱动的物理世界基础模型,主要产品包括自动驾驶模型Drivedreamer、具身基础模型GigaBrain、通用具身本体等Physical AI全栈系列产品。 ...[详细]
梅卡曼德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可与多种形态的机器人深度融合,使其具备多模态感知与自主规划能力,能够快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并执行多样化、复杂任务,实现跨物体、跨任务、跨环境的高通用性操作。 ...[详细]
成立于2018年的视比特机器人,专注于“AI+3D视觉”、工业智能软件及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桥介数物成立于2023年5月,核心聚焦于机器人“小脑”——即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
本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中金资本、首发展创投、上海半导体装备基金、澄凯基金、德同资本、可可普丰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继续加注。
据官方介绍,松延动力在今年上半年已斩获超2000台的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一亿元。 在量产交付方面,8月1日,盖世汽车报道,松延动力宣布7月实现量产交付105台人形机器人,月度交付首破百台。 ...[详细]
本轮融资由京东集团领投,招商局创投及商汤国香资本跟投,老股东零一创投继续追加投资,慕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此次A+轮融资背后,不仅有一线财务投资机构,也汇聚了政府产业基金与头部产业资本,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与商业潜力的高度认可。
越疆机器人是全球首推“机械臂+人形+六足”具身机器人平台的企业,已在全球出货量超八万台协作机械臂,服务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
2025 年6月,千寻智能正式发布搭载自研VLA模型的全力控人形机器人 Moz1。作为国内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 在硬件领域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
星海图已推出多款标准平台产品,包括通用仿人形机器人R1 Pro、轮式双臂移动平台R1 lite,并构建了全链路具身智能开发平台EDP,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真机测试于一体。 ...[详细]
成立于2023年8月的星动纪元作为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从成立起便坚持软硬一体的技术路线,致力于打造物理世界中的通用智能体。
宸境科技通过视觉大模型、多传感器融合、三维导航、动态三维建图等技术,构建了覆盖室内外全场景的感知与交互平台,并将空间智能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出PhysicalAI通用型感知模组,为机器人提供“眼与脑”。 ...[详细]
加速进化成立于2023年6月,主要开发人形机器人产品,由程昊创立并担任CEO,他本硕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具备近十年的互联网大厂大规模产品研发经验,曾担任字节系高管。 ...[详细]
鹿明机器人成立于2024年,由前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资深机器人专家喻超创办。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关节模组、视触觉模组等核心零部件和LUS、MOS两大系列人形机器人。 ...[详细]
地瓜机器人构建了覆盖芯片、算法到软件的完整产品体系,并针对智能机器人从消费到工业领域的场景化需求,形成了覆盖5~500 TOPS*各算力段的完整产品布局。
乐享科技是一家聚焦家庭通用小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定位“机器人+AI时代”下的新一代家庭移动硬件终端。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的核心孵化企业,具身科技与西南精密制造龙头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集成的全面国产化布局。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专注于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落地应用,产品涵盖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覆盖工业、商业及家庭等多元场景。
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变量机器人”)已于日前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
月31日,成立仅14个月的杭州千寻智能(Spirit AI)宣布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由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P7)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等多家机构跟投。 ...[详细]
3月26日,具身智能技术公司它石智航(TARS)宣布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刷新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天使轮最高融资纪录。
逐际动力聚焦打造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并衍生了包括双足机器人等产品,其以全自研核心的软硬件技术,结合人形基础模型,打造通用移动操作平台与具身智能软件工具。
意优科技主攻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一体化关节模组,其自主研发的“高扭矩密度一体化关节模组”突破了传统关节模组体积大、重量重、扭矩密度低的瓶颈,在性能、成本、可靠性等方面具备优势。 ...[详细]
灵宝CASBOT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研发面向场景落地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产品,2024年11月13日,灵宝CASBOT发布了其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产品“CASBOT 01”。 ...[详细]
据该公司透露,今年预计实现共计500余台多型号人形机器人在服务业、教育、文娱、展览等多个行业的量产落地。
傲意科技成立于2015年,主要专注于脑科学与机器人两大核心技术的交叉领域,打造了集神经接口、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研发平台。
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4月,致力于研发生产通用智能具身终端。智平方由郭彦东创立,其是美国普渡大学博士。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公司新能源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量产、推广以及开拓全球市场。
傅利叶成立于2015年,业务涵盖人形机器人核心业务与智能康复解决方案,天眼查数据显示,傅利叶已完成10轮融资。
10月13日,万里扬官方宣布,其旗下机器人公司首台行星关节模组产品于今日在在金华基地下线。
近日,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正式官宣,双方就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展深度战略合作,龙旗科技下达数亿元金额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
天奇股份将采购总价3000万元的Walker S系列工业人形机器人,该笔采购将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交付。
日前,开普勒机器人宣布,该公司“蓝领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已正式启动量产,开始交付商业订单。
9月16日,天永智能宣布通过控股子公司百思凯科技与国内全栈人形机器人企业柏奥尼克机器人(下称PNDBotics)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推动人形机器人在中国的规模化应用。 ...[详细]
双方还达成了框架性采购合作意向:未来三年内,将根据项目进展与市场需求,采购预计不低于2000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用于重点领域场景落地。
根据协议,深圳慧智物联作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与智平方在未来三年内于惠科全球生产基地部署超过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盖世汽车注意到,7-11于近期在日本东京的一家便利店引入了工作机器人,此次试点是日本因劳动力短缺而推进自动化进程的一部分。
9月3日,优必选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 ...[详细]
此次下线的“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详细]
9月2日,星尘智能宣布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战略合作,在未来两年内合作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
8月27日,均普智能发布消息称,旗下公司普智未来机器人工厂即将有2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下线,涵盖人形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两种类型。
其中,N2人形机器人交付量为92台,E1人形机器人交付量为13台,环比增长176%,创下公司成立以来最高量产及交付纪录。
采购方将从普智机器人公司采购50台人形机器人,已支付预付款约35.6万元。以此计算,此次销售的人形机器人均价约为56.5万元(含税)。
双方共同宣布,将依托均普智能首条人形机器人量产中试线,正式启动智元两大核心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智元G1 机器人大规模量产;A2 全人形机器人一定规模的量产。
6月25日,盖世汽车获悉,有媒体从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威科”)获悉,该公司第2000只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电子皮肤已于近期下线交付。
近日,奇瑞国际公司园区内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活动——奇瑞与AiMOGA团队联合研发的墨甲人形机器人首批220台全球交付仪式。
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携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一体式关节与低压伺服驱动器惊艳亮相。
现代汽车集团与波士顿动力公司宣布深化战略合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采购数万台机器人,并投入210亿美元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整合。
10月13日,大咖机器人 X7 系列正式启售,限量100台。据了解,X7系列共包括两个版本,其中X7 EDU版标准价8.98万元,早鸟价6.98万元起,相较于同类产品具有显著价格优势。 ...[详细]
10月11日,盖世汽车获悉,被称作“美国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发布了其最新产品Figure 03。
10月9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沃尔玛美国网站近日上架中国宇树G1人形机器人,基本款售价为21600美元(现汇率约合人民币15.4万元),免费送货,一次可以订购六台。 ...[详细]
此次发布的轮式人形机器人主要针对注塑行业工艺场景,通过“工艺数据→AI大模型→执行”的闭环设计,实现人形机器人产品从能干活到会干活的转变。
9月9日,优必选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正式上架京东。该款人形机器人提供基础版、中配和高配三个不同版本,其中基础款售价仅29.9万元,支持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 ...[详细]
8月18日,盖世汽车获悉,近日,深圳睿心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睿心医疗)发布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标志着血管介入诊疗开启“全自动”智能阶段。
此次开售全系列产品包括涵盖远征A2、灵犀X2、精灵G1、OmniHand灵巧手、四足机器人D1、绝尘C5六大产品线。
7月28日,盖世汽车获悉,近日,擎朗智能旗下人形机器人品牌“擎朗人形”在上海举行品牌发布会,正式推出首款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
7月9日,盖世汽车获悉,越疆机器人正式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越疆机器人方面介绍,从技术层面来看,越疆六足机器狗实现了多项突破性创新。
据外媒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西木科技(Westwood Robotics)公司近期发布了其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THEMIS V2。
机器人集成及人工智能(AI)驱动自动化技术供应商RobotLAB宣布推出BroBot™,这是该公司首款面向教育、物流和酒店业等多行业大规模实际应用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详细]
这款融合仿生四足架构与氢能驱动的前沿装备,不仅重新定义了越野载具的性能边界,更揭示了未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全新路径。
3月29日,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举办的发布会上,优艾智合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设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震撼业界的姿态推出了"天演"系列七款人形机器人。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欧洲机器人公司Neura Robotics计划于今年6月份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4NE-1,并表示该款机器人将是市场上最出色的机器人。
闪电匣Arm搭载可升降7自由度仿生双臂,操作直径达2米,配合自研的11自由度五指灵巧手PUDU DH11,形成行业领先的末端操作能力。
近日,松延动力在B站上线的新视频中,发布了旗下新款人形机器人NOETIX N2。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实现连续后空翻的动作,其起售价也仅有3.99万元。
10月10日,灵心巧手宣布正式推出Open TeleDex模块化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开启具身智能遥操控制的“三重任意”新时代。
这项成果有望成为提升物流中心、大型仓库和智能工厂中自主移动机器人生产力的关键技术。
日前,知行科技宣布,该公司首款国产芯机器人通用域控制器——iRC100已于9月14日正式下线,并向包括国内主流通用和专用机器人企业在内的首批用户交付。
高性能RISC-V CPU和AI开发商Tenstorrent与定制处理器IP和芯片解决方案供应商CoreLab Technology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业界首个专为快速发展的机器人和汽车市场量身定制的开放式架构计算平台。 ...[详细]
这标志着全球首个采用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 (ViLLA)架构的通用具身智能模型向全球开发者免费开放,将极大降低具身智能的技术门槛,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详细]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员开发出新人工智能(AI)模型,可训练人形机器人进行徒步旅行,有望加速具身智能的发展,使其能胜任自主搜救、未开发地区生态监测等任务。 ...[详细]
9月18日,均胜电子正式发布机器人AI头部总成和基于英伟达Jetson Thor芯片的全域控制器,以及新一代机器人能源管理产品。
9月2日消息,据天眼查显示,近日,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腰部机构及机器人”专利获授权。据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MOTIF机械手,突破传统机器人手技术局限,新增了类人感知能力,可应用于工厂作业、烹饪乃至焊接等众多领域。
据外媒报道,马萨诸塞州丰田研究院(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学家已训练出一款机器人,使其像人类一样运用全身力量搬运大型物体。
人类本能地行走和奔跑——快步走感觉毫不费力,且会自然而然地调整步幅和步伐,而无需有意识地思考。然而,对于实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来说,掌握基本动作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适应新的或意料之外的情况。 ...[详细]
受这一生物创新的启发,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昆虫级机器人,它内置了可自我变形的风扇,可以模仿水黾的敏捷动作。
国际研究团队依托基于ROS2的开源框架开发新系统,使多个机器人能以智能、灵活且安全的方式协同作业。
均胜电子在机器人“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积极进展,推出行业首创的“大小脑融合+供电+散热”一体化集成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域控制器”胸腔及底盘总成。 ...[详细]
8月19日,盖世汽车注意到,近日,优必选“机器人自体换电结构、装置及方法”专利公布。
英伟达在会上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机器人开发者的全新全新Omniverse库、Cosmos世界基础模型(WFM)及AI计算基础设施等创新解决方案。
近日,智元机器人推出行业首个面向真实世界机器人操控的统一世界模型平台 Genie Envisioner(GE),并宣布将开源全部代码、预训练模型及评测工具。
美国密歇根大学(U-M)研发了一种名为开放即兴分类(open ad-hoc categorization,OAK)的新方法,可帮助人工智能(AI)系统根据不同的分类情境,动态地对同一图像进行不同的解读。 ...[详细]
该研究团队由KAIST机械工程系的Kim Jeong教授和Park In-kyu教授共同领导,成功发布了一项名为“可现场编程的机器人折叠片”(field-programmable robotic folding sheet)的创新技术。 ...[详细]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发了一款新型可编程纳米流体忆阻器,其可模拟人脑的记忆功能,为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初创公司OpenMind正采用软件优先的方式,处理机器人技术相关问题,并推出了一款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与硬件无关操作系统——OM1。
该机器人薄如纸张,却能产生强大的力量,能够在狭小空间内移动并操控物体,适用于从手术机器人到工业设备等各种应用。
这种新型肌肉,或称执行器,提供了构建机器人肌肉骨骼系统所需的性能和机械特性。
RoboNautilus的外壳采用3D打印设计,仿照帕劳鹦鹉螺(Nautilus belauensis),其内部腔室经过重新构造,可容纳电子器件和气囊,以实现浮力调节和被动自行扶正。 ...[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加州机器人公司Figure推出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内部能源平台的第三代产品F03电池。这款新电池将在公司BotQ工厂生产,可提供2.3千瓦时的电量。 ...[详细]
据外媒报道,韩国研究人员发明新人工感觉神经系统,无需单独的复杂软件或电路即可模拟生物感觉神经系统。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机器人,它能够通过整合来自自身环境或其他机器人的材料,实现物理上的“生长”、“自愈”和自我提升。 ...[详细]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全新且资源需求更低的方法,开发了一种复杂程度更低的深度学习控制系统,该系统只需一张图像就能教会柔软的仿生机器人移动并执行指令。 ...[详细]
本公开属于机器人设计技术领域。陪伴机器人包括底座、支架、功能机构、罩体、充气机构和控制单元;支架与底座相连;功能机构位于支架远离底座的一侧,且与支架相连。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系统,允许机器人协作运输物体,同时利用人类听不到的高频声波。
盖世汽车讯 研究人员从简单的儿童玩具——弹跳球中获得灵感,为设计更敏捷、更可预测的软体机器人找到了关键突破。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科学家发现,越南春卷中使用的厨房原料可降解生物且无毒,适合用于软体机器人原型制作、推广和一次性应用。 ...[详细]
该仿生机械手通过收集可用于规划机械手运动和轨迹的详细触觉信息,在触觉操控任务上的表现优于现有的各种机械手。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SNU)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颖的听觉技术,仅使用一个麦克风即可识别人体位置。 ...[详细]
6月10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天眼查显示,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直膝行走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专利公布。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器人系统实验室(Robotic Systems Lab, ETH Zurich)的一个小型机器人研究团队设计、建造并测试了一款能够与人类进行羽毛球对打的四足机器人。 ...[详细]
韩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Robotic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的机器人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团队设计、制造并成功测试了一款能够进行高速跑酷动作的四足机器人。 ...[详细]
F3T传感器的设计灵感源自人体皮肤的分层结构,在其四层结构中集成了多种材料和传感机制,从而实现突破性改进。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韩国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可在水下自由活动的光驱动人工肌肉,为下一代软体机器人技术开辟新路径。
5月27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近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伴随者自动跟随机器人系统”专利公布。
盖世汽车讯 软体机器人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著称,但大多数软体机器人仍依赖刚性电子元件进行控制和计时。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与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近日推出TWIST(全身仿生遥操作系统),这套新系统可实时驱动机器人高精度模仿人类操作者的全身运动。 ...[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受章鱼神经系统启发,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团队研制出一款能通过感知环境自主决定移动或抓取物体的机器人。 ...[详细]
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Mechanical Engineering)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独立式双足机器人。 ...[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一款功能强大、轻巧的机器人乒乓球机器人,能够高速精准地回击球。
来自阿姆斯特丹AMOLF的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软体机器人,它可以行走、跳跃和游泳——所有这些都无需大脑、电子设备或人工智能。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轻型软体机器人,能够沿着预设轨道在空中运输货物,其原理类似于缆车。 ...[详细]
9月,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赛道的融资热潮持续攀升。据盖世汽车统计,上个月国内具身智能及机器人领域公开披露近30笔融资,已知融资金额逼近40亿元。
9月26日,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计划通过18C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登陆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交汇地带,具身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重构科技产业竞争格局,站上发展C位。
去年全年市场规模仅约2万台,按照业内预测今年规模也难以突破3万台,这意味着明年预计将实现超两倍的增长,整个四足机器狗的市场正迎来爆发性增长。
机器人,究竟可以做什么?以及何时才能摆脱人成为真正的智能体?这些疑问,在今年以来机器人在春晚上舞动、马拉松赛事和运动会表演之后,已成为许多观众心中的现实之问。
随着人形机器人热潮升温,灵巧手产业也站到了规模化爆发的关口。但高通用和低成本怎么平衡?该优先模仿人手的功能还是外形?这些问题,正让这个新兴赛道变得热闹又复杂。
有消息称,多位传感器产业链业内人士分析,该产业国产替代不断加速,2024年国产六维力传感器出货破万台,而价格仅为进口产品一半左右。
在以往的国际车展上,中国企业更多是以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优势崭露头角,而此次,从智能驾驶延伸出的具身智能产品,标志着中国汽车科技企业开始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开辟新赛道。 ...[详细]
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人形机器人行业已呈现出技术突破加速、资本密集布局、商业化落地提速的鲜明特征。在2025年这一机器人爆发“元年”,行业内外都在期盼这场资本盛宴,也在等待产业商业化节点的到来。 ...[详细]
如果将时间拨回一年前,人形机器人还在“蹒跚学步”,仅简单的行走,就需小心翼翼维持平衡。而如今,头部玩家的人形机器人不仅能稳步行走,还可以在田径赛道上奔跑。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现场,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站在演讲台前,面对全球机器人产业精英,抛出了一个观点:“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家对机器人数据这个问题关注度有点太高了。” ...[详细]
2025年被认为是机器人爆发的元年。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形机器人企业频获大单,被认为正式迈入“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元年”。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正引发新一轮技术范式革新。作为融合物理交互与智能认知的颠覆性研究方向,具身智能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赛道。
ChatGPT爆火后,资本一直在寻找AI领域下一个“叙事”。而具身智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接过AI“接力棒”的赛道之一。自2024年以来,具身智能赛道融资消息不断。
5月22日,浙江万里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悉,新公司将专注于机器人关节模组,包含电机、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单品和组合的关节模组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25年,“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当下最具潜力与前景的领域之一。作为科技界领军巨头的华为,已经悄然加大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入。
新能源汽车产业萌芽至今,不少城市和地区纷纷推出相关激励政策,以推动自身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一城”。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这场对话不仅揭示了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的核心密码,更勾勒出未来十年人机共生的清晰路径。
科技浪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奔腾而来,具身智能已然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指向标。倘若将 2024 年视作具身智能元年,那么在 2025 年,具身智能领域更是热闹非凡。 ...[详细]
一则关于达闼机器人多地分公司“人去楼空”的新闻引发行业震动。这家曾被誉为“云端机器人全球专利第一”的独角兽企业,如今深陷停摆危机。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Marc Raibert在参加达索系统3DEXPERIENCE World峰会时表示,其人形机器人研究所AI Institute已经购买了宇树科技的机器人。 ...[详细]
印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司Vanar Robotics发布人形机器人Vanar Generation 1,宣称是“南亚首个具备全场景自主决策能力的通用人形机器人”。 ...[详细]
计算机视觉领域泰斗、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又发表了一场“爆论”:"当下人形机器人的所有演示都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些机器人实际上都很蠢。"
今年2月,华为提交的“MATEROBOT”商标申请引发行业震动,其布局人形机器人的野心浮出水面。
2025年,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整个汽车行业。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制造,再到人形机器人,AI不仅让车辆更聪明,也在改变汽车从研发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敏实集团与具身智能新锐智元机器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人形机器人智能外饰,无线充电,关节总成、柔性智造解决方案展开深度合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纳入国家战略,标志着这一领域正式迈入政策红利期。
在大众还在意犹未尽于人形机器人上春晚扭秧歌时,2025年2月,一段人形机器人完成270度前空翻的视频再次引发了全球科技界震动。
人形机器人行业起势,小鹏汽车也不断更新该公司相关业务消息。3月以来,关于小鹏汽车人形机器人业务的消息不断。
与如今中美人形机器人产业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作为人形机器人起源之国的日本却表现得颇为安静。
在杭州“六小龙”爆火之后,一场“中国硅谷”争霸战正在打响。如今,深圳已经按下了“AI+”产业发展加速键。
当汽车行业出现从“软件定义汽车”进入“AI定义汽车”的趋势后,部分整车企业开始标榜自己为“AI汽车公司”。
据盖世汽车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国内已经有近十家车企及相关供应链企业宣布大力拓展具身智能相关布局,其中不乏比亚迪、广汽、长安等传统车企巨头。在此背景下,具身智能俨然成了汽车行业竞相追逐的“新风口”。 ...[详细]
从产品形态来看,具身智能不仅仅局限于人形机器人,还包括其他实体机器人,比如轮式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宠物机器人,甚至自动驾驶汽车等。
“通用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在CES 2025开幕演讲中,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如是宣告。本届CES,英伟达发布了一系列面向AI时代的新产品和技术。 ...[详细]
继自动驾驶和飞行汽车,具身智能得益于大模型及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正在汽车圈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2025年,人形机器人进展迅速,量产及商业化落地提上日程。 特斯拉预计2025年生产5000台Optimus,2026年规划量产5-10万台。Figure AI首条BotQ自动化生产线已正式投产,目前年产能达1.2万台,计划在4年内提升至10万台。 ...[详细]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引擎和认知延伸工具,能够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解决复杂问题并催生变革式创新。为进一步理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盖世汽车研究院重点从产业发展背景、应用现状及竞争格局、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洞察分析。 ...[详细]
具身智能打开了AI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窗口,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成为继大模型之后的又一个前沿科技热点。为进一步理解具身智能的产业发展与应用,盖世汽车研究院重点从产业发展背景、产业应用进展、未来产业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洞察分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