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如期开幕,英国豪华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携7款车型亮相2号馆汽车展区。据悉,这是捷豹路虎第二次参加进博会。
记者现场了解到,捷豹路虎亮相本届进博会的7款车型分别为:捷豹I-PACE、捷豹F-PACE赛旗版、捷豹F-TYPE赛旗版、路虎揽胜SVA巅峰创世加长版、路虎揽胜运动版、路虎揽胜星脉、路虎发现。7款全新进口车,展现了捷豹路虎当前在电气化和英伦风范与中国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产品阵容。
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国总裁及奇瑞捷豹路虎董事、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代理总裁潘庆先生表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环境,为捷豹路虎实现‘立足中国、发展共赢’的战略愿景创造了新环境和新机遇。”
毫无疑问,当前各大跨国车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都想抓住中国这一全球汽车大国的开放机遇,进而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发展理念融入“中国基因”,以期赢得更多中国消费者的信赖。而捷豹路虎此次借助进口博览会这一全球性平台,将展现其在体系建设、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思路和成果。
全面投入,推进本地化进程
自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捷豹路虎通过丰富旗下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国产化进程等相关举措,至今为止,其累计销量已经超过80万台,并完成了两期整车生产基地和首个海外发动机工厂的建成。如今,在捷豹路虎的战略规划中,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其全球最重要的单一市场,而是定位于推动全球发展的战略核心。
潘庆指出,当前,捷豹路虎正通过“从项目投资到全面投入、从英国产品到中国源发,从单边供应到多边共赢”的在华发展路径,实现更长远的布局,将中国打造成全球发展的战略核心和全方位的创新中心。
捷豹路虎创新产品设计工程中心
从今年年初至今,捷豹路虎中国着力投入体系能力建设,并在提升中国经销商盈利能力、清晰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力、透明化管理以及开源五大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除此之外,捷豹路虎还在华建设了研发团队,以加速全球产品的本土化进程;提出“双引擎•双创新”战略,跨界合作科技巨头,吸取中国动力,赋能全球发展。
据介绍,捷豹路虎在中国建立了一支面向未来攻坚的本土化百人研发团队,主要履行五大职能:深度分析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实现全新英杰力发动机的国产化;建立与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合作模式,把中国的高科技及时融入到捷豹路虎产品中;以中国研发团队和采购团队优势助力捷豹路虎全球产品研发项目;第一时间面向中国消费者优化产品体验。
捷豹路虎方面表示,本土化研发团队的成立,是希望能真正为中国消费者做到在捷豹路虎未来的产品的研发第一步,就能融入中国消费者需求,目的是把中国市场的需求自然融合进全球标准中,让中国的标准成为世界的标准。
通过科技创新拥抱“新四化”
当前,在国内车市和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四化”迈进的过程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命脉。捷豹路虎也通过此次的参展车型,向中国消费者传递出其积极拥抱“新四化”的发展成果。
其实,捷豹路虎在“新四化”方面的创新发展,除了通过本次的参展车型加以体现外,也彰显了捷豹路虎在中国研发新进展。
在本土化研发团队的支持下,捷豹路虎当前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在电动化方面,捷豹路虎目前拥有纯电动豪华SUV捷豹I-PACE、路虎揽胜运动版PHEV车型以及搭载48V轻混系统的全新路虎揽胜极光等多款车型。而按照捷豹路虎2020电动化战略的发展规划,即自2020年起,其所有新推出车型均将提供电动车型选择,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和轻度混动车型。如今来看,捷豹路虎正在积极践行2020电动化战略。
而在智能和网联化方面,捷豹路虎不仅在英国本土与英国自动驾驶联盟合作进行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还与Waymo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捷豹路虎表示,中国是其自动驾驶技术全球研发的重要一环,捷豹路虎有专门的团队来研究适用于中国的自动驾驶实现方案,以确保该技术的实用与可靠。
接下来,捷豹路虎仍坚持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带来系列产品攻势。在今年9月初举办的成都车展上,捷豹路虎宣布,至2021年底,其将有30款全新及改款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
通过本次参展进博会的产品阵容,及其背后的研发体系和生产制造能力,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积累多年的开放创新、合作发展、高效务实的“中国基因”,已深入融进企业发展命脉;这也将促使捷豹路虎将中国打造成全球战略核心和全方位创新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11/6I70137210C109.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