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称,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想办法抢滩欧洲市场,其战略途径一般是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汽车制造商想要以此为平台赢得口碑;另一方面是想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制造商希望尽快熟悉当地经销商模式,以扩展海外市场。
欧洲梦需要“垫脚石”
多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一直试图在欧洲站稳脚跟:吉利是其中的领跑者,于2005年便首次亮相法兰克福车展。然而截至目前,并没有中国企业真正打开欧洲市场这扇门,部分原因在于国产车在欧洲的声誉有待提高。在此前的碰撞测试中,江铃陆风SUV和华晨BS4轿车表现得不如人意,欧洲便对中国品牌充满不信任。
但是,一些汽车制造商的最新动态让情况发生了改变,比如长城汽车在德国新建研发基地。毋庸置疑,研发本土化能够让这些汽车制造商“师夷长技”、与当地经销商建立联系。“
这些研发中心必然会对推动中国技术进步做出贡献。”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汽车管理中心主任Stefan Bratzel称。
Bratzel正与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合作,以研究汽车制造商的创新之举。“看起来,这汽车制造商更有可能是在为进军欧洲市场做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能开发出满足欧洲市场需求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就没有立足之地。” Bratzel如是表示。
当然,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或设计工作室也不一定是进军该市场的前兆,或者说是必走之路。
此前,有些品牌一直在欧洲“悄然存在”,但是却没有尝试推出新车型。比如,上汽集团早在2005年就在欧洲设立一家小型研发中心,江淮汽车亦是如此。
然而,最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加速洗牌期,中国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发展全球业务,以谋求生存。
一方面,中国很多省份提前实施严格的“国六”排放标准;另一方面,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日趋紧张。
上述不利因素促使预测机构LMC修改对中国轻型车市场的预测。这家分析公司现预计,中国经济明年将继续萎缩,而中国汽车市场短时间内不能复苏。
比“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走得稳”
对此,分析师警告称,尽管拓展海外市场可能有助于缓解制造商在国内面临的困境,但是想在欧洲取得成功,还得适应残酷的竞争环境。
事实上,当中国汽车制造商准备进军欧洲市场的时候,一些国际汽车制造商已经明确表示要缩减欧洲业务,甚至有美国企业已经完全退出欧洲市场,比如通用汽车。
梅茨勒银行汽车分析师Juergen Pieper认为,中国品牌未来10年的计划是在欧洲创造其整体销量的10%。"尽管目标并不大,但是他们将从福特和通用汽车等竞争对手那里知道,想要在欧洲汽车市场赚钱并非易事”,Pieper称。所以最终来看,发展欧洲业务并不会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首要任务。
去年,陷入财务危机的观致汽车还曾考虑于德国建立研发中心。2013年,在欧洲E-NCAP碰撞测试中,观致3轿车击败众多欧美品牌,成为年度最佳紧凑型轿车,获得最高五星评级。
虽然观致是第一个拿下该战绩的中国品牌,但是显然,其登陆欧洲市场的计划仍然遥遥无期。
蔚来汽车在慕尼黑设有一家研发中心,并拥有近200名员工。但该公司创始人李斌向《欧洲汽车新闻》透露,该公司将理性选择时机向海外市场扩张。“进入一个市场比较容易,但想要生存下去并取得成绩却很难。”
尽管如此,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设立一个小规模的研发中心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吸引新的设计和研发人才,同时还能够限制财务风险。之前的事实证明,法兰克福是一个受欢迎的地方,因为该城市位于欧洲汽车产业集群中心,并且毗邻欧洲大陆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
其中,奇瑞汽车便将法兰克福郊区作为其欧洲研发中心所在地。该研发中心于去年底成立,旨在帮助奇瑞在欧洲上市做准备。负责欧洲业务的主管Jochen Tueting强调,奇瑞汽车一直秉持稳健增长的原则,欧洲市场的相关计划仍处于筹备阶段。与此同时,Tueting补充道,团队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芜湖母公司的设计和可行性工作上。
Tueting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奇瑞并不急于推出更多的产品,以争夺‘第一个在欧洲获得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头衔”。
今年5月,吉利也在奇瑞欧洲研发中心附近开设了一个研发中心。预计在未来几年,吉利的欧洲研发中心将雇佣约300名工程师,助力其提速电气化和排放方面的发展。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的做法与现代汽车之前的举措类似。2003年,现代汽车在法兰克福附近建立了研发中心,不久之后又与起亚联合成立设计工作室。正是在这里,ix35紧凑型跨界车与其同平台产品——起亚Sportage得以研发。
“这些中国品牌正在向那些做得好的品牌学习,”Bratzel称。在他看来,现代和起亚能够在比丰田短得多的时间内于欧洲站稳脚跟,部分原因是它们很早便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08/200154225422I70122675C30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