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部分地区国六排放标准执行日期的临近,国五转国六背后隐含的一系列问题已然成为近期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更是表示在今年7月1日,跳过国六a,直接开始执行国六b阶段。这使得多地区经销商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汽车市场销量的持续下滑,大量国五车型积压在在经销商手中。在今天的“国五转国六难之辩——汽车排放与消费信心一样重要”研讨会上,来自汽车行业的多位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 吴迎秋:
●就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在国五切换到国六的这件事情上,要重新考虑一下。
●厂家压力大,但自主品牌选择承担。
●国五转国六,对于企业对于经销商带来很大影响。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 蔡海员
●国五转国六政策提前过早,市场未做好充分准备。
●合资品牌生产能力不足,优先供车给即将实施国六标准的省市和地区,北京供给紧张。
●自主品牌或断供,经销商前景堪忧,面临生死存亡。
●消费者持币观望居多,期待市场明朗化。
资深汽车媒体人 邓玺
●应考虑厂商把国五升级成国六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点。
●政策实施起来应该是逐渐的分步,分层,也应该是环保局跟政府包括跟经销商、消费者有这样一个引导的过程。
●消费者不明白国五跟国六区别,盲目消费,导致供需不平衡。
中国企业报 李邈
●现在有些分割了,技术储备更好的人,反而是在打压,包括经销商我觉得这是都可能出现问题的。
中国消费者报 施乾元
●任何一个技术肯定是大规模投入的,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不是比较合理,目前来看还是存在问题的。
●国五到国六,投入了这么大的成本,让消费者背负这样的责任,这是不是合理,这是需要考虑的。
●解决环保问题,并不是只有去提升排放标准这一个主线。
腾讯汽车 陈瑶
●国五和国六的差别对消费者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大家只是因为不确定性所以导致没有去做。
●国五车型的低价出售,最核心的消费诉求点并没有被终端市场把握住。
华夏时报 赵云
●国五切换国六,具体部门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协调,应该是整个部门,厂家、政府部门、消费者很多方有一个协同。
北京晚报 刘莲
●整体汽车形势下行的情况下,更应该关注产和销的问题。
●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需要统筹和协调。
●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环保和产业协同发展非一朝一夕可成。
消费者方面:
●国五、国六成为消费者买车最重要的因素。
●价格导向非常明显,国五的车型优惠力度明显高于国六。
●消费者搞不清楚国五和国六的差别。
有车智联 李重
●国五转国六对经销商的影响并不太大,大部分的国五转国六都是博世在做,以空气质量为主。
●暴露出来的两个问题,第一卖的车的量少了,第二成本增加。
●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企业良性的健康发展,还有经销商的生存环境。对于消费者来讲,整体影响不是很大。
●国五转国六是一个持续稳固综合发展的一个事情,需要先具制定体规划,在规划中发现目标并朝着大目标前进。
车网传媒 安琦
●国家应引导和支持,让企业顺利过渡,而不是一味将压力施加在企业的身上。
●消费信心有问题,手里有钱不敢花。
●环保检测、路政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参与到政策的落地当中来。
出行财经 孙铭训
●国五到国六周期过短,对车企技术的成熟度,以及竞争力或会产生问题。
●国五到国六提速过快,车企成本增加,应给一定时间或周期,提高企业竞争力。
网易汽车 王昉
●国五转国六的过程中,消费者大都持观望状态。
●产业政策应分层缓慢推进,不应该是一刀切。
凤凰汽车 马青竹
●国六推行时间不确定,导致车企产品的研发周期混乱。
写在最后
史上最为严苛的排放标准——国六真的要来了。“共建蓝天”的固然是我们追求的宗旨,但实际的经营困难也是摆在各个经销商面前的棘手问题。而此轮“国五”大限将至,对经销商而言,无疑是“左手理想,右手面包”的抉择。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06/040711371137I70108770C30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