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于2021年在中国量产首款搭载蜂窝车联网技术(C-V2X)车型,旨在加速福特智能网联战略发展,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的驾乘体验。
由此,中国成为福特全球首个将C-V2X技术应用于量产车上的市场,这也体现了福特针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所做出的快速反应,更彰显了中国市场对于福特全球战略部署的重要性。目前,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产品的热情,为智能网联汽车孕育出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
C-V2X,是一种先进无线通讯技术,它让车辆、信号灯、交通标识、骑行者和行人的通讯设备实现互联,并共享当前状态,位置及行动意图等信息;该技术能提升汽车对于周边环境感知能力,从而帮助改善车辆安全性能和道路交通效率,并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C-V2X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是福特‘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表示,“得益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5G技术的高速发展,福特的C-V2X技术开发和测试取得显著进展。‘科技,普惠于民’不是一句口号,我们正以‘中国速度’推进C-V2X车型的量产计划,从而为中国车主带来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的驾乘体验。”
拥抱5G时代
中国已成为全球5G技术的领先开发者。C-V2X是基于从4G到5G蜂窝网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5G技术全面成熟、构建完整5G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国内三大网络运营商均已发布了5G商用时间表,正快速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5G汽车联盟成员(5GAA)的主要成员,福特汽车与行业内各公司和各地政府组织紧密合作,全力支持C-V2X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和应用。
C-V2X技术将与福特Co-Pilot360™智行驾驶辅助系统相互协作,使车辆接收前方道路交通变化信息、以及预知传感器可接收范围以外的风险,从而提前发出预警,甚至可以在驾驶者未采取行动的情况下紧急制动。此外,C-V2X也将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辅助。正如人们依靠听觉和视觉协同工作来感知周边世界一样,该技术可以在LiDAR,雷达和摄像头传感器的基础上帮助车辆实现更全面的视野,大大降低由于复杂路况、恶劣天气、视觉盲区等带来的潜在碰撞风险。
加速技术测试,全面推进C-V2X商业化
今年三月,福特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上海示范区”)合作开展基于C-V2X的驾驶辅助技术的测试工作。测试借助边缘计算技术(MEC),能够将云端的数据处理工作分布至道路基础设施,从而减少延迟,提升系统可靠性。在测试中,利用路口的摄像头采集信息,配备C-V2X技术的福特车辆能够提前知晓前方路口处的交通状况,包括未配备C-V2X技术的车辆及行人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动向。该测试中使用的解决方案使得福特C-V2X车辆能够在C-V2X大规模普及前,得到更为全面的安全防护。
此前,福特汽车已与合作伙伴在国内进行了多项针对C-V2X的技术测试,旨在持续评估C-V2X的性能表现,为2021年的商业应用做准备。
2017年年底,福特在上海示范区首次进行了 C-V2X在中国的技术验证。2018年5月,福特参与江苏无锡LTE-V2X车联网城市级示范应用重大项目——全球首个城市级开放道路的车路协同应用项目,首次在中国开放道路进行C-V2X测试。 随着蜂窝通信技术从4G到5G的演进,LTE-V2X属于C-V2X的第一阶段。
2018年11月,福特参与了上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的世界首例C-V2X技术“三跨”互联互通应用展示,即,跨整车厂、跨终端供应商、跨通信模组(芯片)制造商进行信息交互的应用测试。“三跨”应用测试不仅帮助扩大福特C-V2X车辆的适用领域,更为实现中国 C-V2X技术全面产业化奠定基础。
“C-V2X技术需要在更多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和车辆上普及后才能发挥出最大潜力。率先在中国市场的量产车上应用C-V2X技术将大大推动这项先进技术的发展,”福特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和产品执行总监Don Butler表示,“我们将继续和行业内各公司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推动C-V2X技术普及,共同实现‘智能汽车服务智能世界’的愿景。”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03/270835143514I70095935C6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