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当前汽车产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网联化,而汽车产品也不断从传统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演变为大型智能移动终端,朝着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用车场景、更好驾驶体验的方向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撑产业,汽车电子整体市场规模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增长。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为1 160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 60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5.51%。其中增速最高的是ADAS板块,2016年市场规模为70.88亿美元,2022年预计将达到214.47亿美元,复合增速达20.27%,成为未来汽车电子的主要增长点。故近两年无论传统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还是新兴的科技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基于汽车电子的智能驾驶技术,其中包括德赛西威。
12月26日,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的领先企业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德赛西威,股票代码:00292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敲钟上市,登陆中小板市场。据悉,本次德赛西威发行价格为20.4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20.42亿元,后期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汽车电子移动互联技术集成产业化项目、汽车电子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汽车电子移动互联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进一步提升德赛西威产能和研发能力,助力德赛西威从传统的汽车一级制造供应商向软硬一体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借力资本运作 重点建设三大项目
具体来看,汽车电子移动互联技术集成产业化项目旨在通过新增汽车内饰电子产品产能,改善德赛西威现有产能不足问题,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为实现这一点,德赛西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及检测设备,并配备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生产人员,来提高工厂自动化检测能力以及产品精度,提升产品质量,最终打造一个空间结构布局合理、装配水平稳定、工艺精度较高的汽车内饰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突破产能瓶颈,满足下游企业不断严苛的质量与性能要求,全面提升德赛西威产品竞争力。
“汽车电子移动互联技术集成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98 451.99万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收入达414 197.32万元,年均净利润25 767.76万元”,据德赛西威相关负责人透露。
汽车电子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则以工业4.0为核心,立足建设标准化的生产厂房,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与高素质、经验丰富工作人员,从而打造一个自动化水平高、清洁环保的数字化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实现更高的工程效率和生产灵活性,拓宽利润增长点,同时帮助德赛西威进行前瞻性的新产品研发。例如,帮助德赛西威积极推动车载用户体验,通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驾驶信息及显示终端,以多通道交互系统和产品融合,推出基于用户使用场景设计的智能驾驶舱概念,并构建先进的人机交互HMI系统,让用户能够更轻松地获得特定场景下的驾驶信息和娱乐内容。
“汽车电子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额66 685.98万元,截至2017月6月30日,项目已投资27 633.58万元,整体进展顺利。预计达产后,该项目年均收入可达319 990.48万元,年均净利润保持在20 203.16万元。”
而汽车电子移动互联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是在德赛西威现有技术研发中心基础上,进一步配置先进的、高精度的硬件研发设备及软件研发工具,并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最终建立与德赛西威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平台,全面提升德赛西威技术研究及创新能力。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1 625.31万元。
“可以说,此次发行上市,意味着德赛西威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同时也是一条新的起跑线。我们将谨怀着‘高效创新,提供专业价值,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首选合作伙伴’的愿景,保持‘倔匠’精神,在未来的征途上继续探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努力将德赛西威打造成在全球汽车电子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公司。” 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在上市仪式上表示。
依靠技术创新 加速智能化转型
事实上,作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创新是德赛西威与生俱来的基因。
自成立之初,德赛西威便坚持自主创新,秉承以技术创新占领市场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汽车电子研发设计、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其中研发方面,德赛西威依托无线通信、3G/4G移动网络、卫星导航、图像处理、语言识别、车载总线、音视频处理、自动控制与车辆舒适性、人体工学分析等技术,先后获得了数百项国家专利,并有大量面向未来自动驾驶的技术正在研发当中,涵盖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控制等多个领域。
“截至2017年6月30日,德赛西威及下属子公司拥有尚在有效期的、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共计261项,其中发明98项,实用新型137项,外观设计26项,专利技术涵盖产品的核心算法、人机交互应用、逻辑传递调度、应用系统整合、具体车载应用功能实现、产品测试、产品制造和产品技术趋势预判等多个方面。”据德赛西威副总经理段拥政介绍。而促成这一切的是,德赛西威近1,500人的研发队伍以及平均每年不低于营业收入6%的研发投入。
生产方面,德赛西威通过引入行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如SIPLACE贴片机、选择焊、回流焊、美国NI测试硬件及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稳定性。不仅如此,从2010年开始,德赛西威还自主开发了多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S,可实现SMD贴片安装控制、生产过程互锁防错控制、检验及测试数据和状态的跟踪追溯等功能,极大提高了SMD的效率。同时,制造过程全部生产数据通过网络进行系统信息化管理,使得汽车电子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状态也得到了及时跟踪,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德赛西威同时还是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工业4.0战略的重要发起者,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积极践行者。早在2015年7月,德赛西威就宣布启航工业4.0实施战略规划,并携手西门子数字工厂集团启动制造执行系统(MES)项目,且于 2016年与西门子相继启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与质量管理系统(QMS)。接下来,德赛西威计划在2020年内按步骤分别实现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智能运营的规划目标,打造汽车电子行业工业4.0模范工厂。
而质量管理方面,德赛西威以 “追求卓越”为质量方针,将“零缺陷容忍、顾客满意、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渗透到公司运作和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德赛西威通过全面推广APQP、PPAP、MSA、SPC、FMEA五大质量工具和PDCA质量环的应用,鼓励全员参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从研发设计、供应商管理、生产制造、产品交付及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保障汽车电子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发展到现在,德赛西威已经拥有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器、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显示模组与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在内的多个系列的成熟产品。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器和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作为德赛西威的主打产品,2016年产能分别达到了434.7、202.5、76.5万台,产销率为93.82%、95.97%、87.85%。
“未来,鉴于ADAS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德勤预测,2020年全球ADAS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德赛西威也将大力培育ADAS产品线,同时加大在相关人才、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投入,抢占市场先机,建立ADAS民族品牌。”德赛西威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目前德赛西威在车道偏离、盲区监测、低速移动物体检测、行人识别等方面已经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开始产品化。预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产后,德赛西威将新增400余万台ADAS产能。
携手科技企业 积极迎接产业变革
虽然在深耕汽车电子市场的过程中,德赛西威一直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随着以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为代表的新一代汽车技术逐步走向量产落地,而这两项技术均已被证实仅靠一家企业难以实现,德赛西威也开始像越来越多研发自动驾驶的企业那样,选择了商业“联盟”,以更好地推进汽车智能化,迎接产业变革。
譬如与腾讯车联的合作。2017年5月26日,德赛西威与腾讯车联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在汽车智能化的实施与落地上展开密切合作。具体来看,腾讯车联将携手腾讯云、腾讯科恩实验室,全方位支持德赛西威具备云端和大数据处理等能力,同时输出腾讯在整体安全、AI智能语音、智能出行以及腾讯强大社交账号体系下的信息娱乐服务能力,促进德赛西威从汽车电子硬件制造商向软硬一体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而德赛西威则凭借在车联网产品落地与前装方面的优势,为腾讯车联应用打开市场。
以及与百度的合作。2017年6月7日,德赛西威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BCU和MapAuto两个维度,在自动驾驶所涉及的高精度地图与自定位、汽车环境感知、决策等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打造自动驾驶汽车专用的计算平台量产产品,推动自动驾驶量产和普及。其中,德赛西威主要负责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的框架以及其他一些底层设计,如产品安全性、功能安全性等,百度则主要贡献软件技术和算法。据悉,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未来研发完成后,有望用于L4自动驾驶。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案例。可以说,在德赛西威从汽车一级制造供应商向软硬一体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坚持的是“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来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产品布局,另一方面则通过商业协同,推进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也就是在产品、技术落地前,先绑定合作伙伴关系,再共同推进研发,共享研发成果。
正是有了这样清晰的布局,特别是围绕软硬件的整合和制造同时进行全面的部署,在当前智能驾驶一步步逼近量产的过程中,德赛西威离成为真正的软硬一体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也越来越近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12/27112535253570030732C6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