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作为第一个演讲的嘉宾,我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其实我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刚才高主任已经涉及到了,我就是做一个注解。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为什么还希望要强调“走出去”?
要成功“走出去”,面临的障碍是什么地需要先做好什么事情?
汽车企业早已探索尝试“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会带来什么新的机遇?
首先是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增速从原来的19%自然回落到11到12,这是千亿量汽车的增速,或者是汽车年销量的增速,经历不到7年的时间。
实际上从13、14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汽车潜在的增长,实际的可以支撑汽车增长率已经回到内在的要求,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导致我们整个的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
目前从这个图上来看我们已经从一个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阶段,如果按照上一张表,如果按照90年的概念,整个的人均GDP达到9000到12000的时候,是我们现在汽车市场所储备的阶段,它的重要特点是汽车销量的增速转向中速增长。目前我国人均GDP是11600,这是16年的指标,如果按照这个指标未来两到三年可能会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年均增速4%到5%。
我们汽车企业下一步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因为我走东亚国家比较多一些,我的分析也是基于中亚,其他的地区东南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16年我们的整车出口71万辆,其中对“一带一路”的国家出口占到60%,这个比重今年还有提升。大部分企业根据我的理解还出现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也存在短期化的行为,存在着内耗的情况。
我们的新车定位比较尴尬,因为在这些国家,大家随处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欧洲和日本的二手车,在它的街上什么样的排放标准都有。在目前这个阶段,在正面的竞争没有形成,主要是发达国家二手车,主要是配套体系在当地不够,容易发生卖一辆赔两辆的。有很多的潜在需求,因为配套跟不上,它的示范,它已有车的抱怨,可能会导致潜在用户的流失。一些企业缺乏把海外市场当成一回事,包括当地建设自己的队伍,缺乏对当地政治经济,还有文化、宗教、消费这些因素全面系统的研究。汽车市场是各个国家高度关注的工业领域,在贸易、投资,资本市场的收购和兼并,当地的一些政策,这是我们汽车企业走出去面临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
“一带一路”的倡议对汽车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首先深化政策沟通可以搭建产业合作的平台,尤其在一些沿线国家,当地的政局不太稳定,影响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和业务拓展困扰比较大,通过“一带一路”,通过一些国家的协调和沟通,发挥双边合作和高层对话机制的重要作用。为汽车领域合作交流搭建比较好的平台,它可以拉动沿线汽车市场的需求。沿线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条件相对经济增长比较乏力,汽车需求和保有量普遍比较低。但是,通过国家在“一带一路”推进的过程当中,在当地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产业政策,包括产业项目的落地,可以有效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对于拉动当地的汽车需求和汽车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是中亚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从这儿可以看出来,以中亚为例子,这些国家依赖于能源出口。还有一些国家依赖于侨汇,经济增长和币值容易影响,东亚国家由于客观分工的原因,前苏联国家的制造设备不完美,中亚国家的制造一直在30%到40%,长期以来很多的工业都是依赖于进口的。
从贸易畅通角度来说,可以改善贸易投资环境,逆全球化升温迹象还是存在,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有恶化的倾向。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能够加快推进我们国家与沿线30多个国家的经贸协议,与20多个国家商谈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消除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夯实我们国家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基础。同时,从资金的融通角度来说,有赖于完善汽车体系,促进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
我们国家在金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特别是在拓展境外融资渠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建设多元化的金融欧支持和服务体系。
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合作供应,民心相通说虚也比较虚,说实也比较实,对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在东亚国家的发展过程的了解,它在汽车产业走出去,或者说汽车出口的国家当中,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但是重要的经验,通过与当地开展,设计汽车,甚至是汽车之外的一些合作、基金、培训,能够迅速拉近两国的距离,对当地出口国的品牌,市场的拓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既然提供这些机遇,我们政府应该做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实现产业贸易和政策的转型,健全国际化服务体系。因为从目前我们的发展阶段来看,产业政策的转型,是下一步我们国家提升产业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主要就是从以前的选择性的产业政策转向公共性的产业政策。
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就是利用一些资源确定一些技术路线,一些项目,或者是一些区域的发展。功能性的,它更强调于建立一个储备的政策平台,建立一个政府对企业,对经济服务的支撑体系。
利用国家高层领导的对话机制,需要把汽车产品纳入到双边与经贸合作的内容框架里来,建立中间组织和行业组织更普遍、更深入的合作机制和沟通平台。
提供信息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深入研究目标国家的标准投资和贸易政策,包括一些市场运行,特别是一些宗教文化和消费方面的特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的服务。
还有一个就是简化汽车对话投资的审批流程,对企业海外投资项目进行引导和协调。
第二,加强内外部的协同发展,推进国际产能的合作。在这一块,特别是要发挥政府的功能,要引导国内企业更加协调的,更加相互配合的参与“走出去”,特别是在重点的市场形成一种竞争和合作的协同关系,避免再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窝里斗的情况。
促进共建汽车产业园区,共建境外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及配件生产基地和培训中心,共享信息资源。
推动商用车与国际工程项目的打包发展,鼓励厂商、竞销商、服务商实现产业链“走出去”。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改善国际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出口环境的程序,降低贸易成本,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产品通关效率。
积极推动全球汽车科技标准和法规的制修订,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加快汽车产品双边互认的作用。
完善财税金融服务政策,探索产溶联合“走出去”新模式。
推动金融服务体系同步走出去,在税收、贷款、贴息、进口出现、消费信贷等方面汽车企业的金融支持。
强化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融平台“一带一路”项目专项贷款对汽车企业的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汽车企业境外发展的信贷管理和信贷评审制度,建立多层次的汽车产业境外投资担保体系。
促进国内金融和保险机构建设跨境服务的体系,特别是探索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汽车融资租赁和相关的保险公司。
企业应该做什么市?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战略目标,随时对本国家进行调整和推进,作为研究者,我在这儿不指手划脚了,企业应该比我们更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企业应该怎么做?“走出去”和发展国内市场,我觉得是汽车企业内外双修的事,不但是必要性,也有必然性。刚才高主任提出下一步建设汽车强国,一定把“走出去”作为一个的支撑。其实内外双修并不贸易,汽车要实现可持续的和快速的拓展,“走出去”必然的要求,只是早和晚的区别。
在中国市场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走出去”就成功一半,中国竞争的环境和消费环境和沿线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这儿有一个根本地的作用和练兵的作用。如果在中国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你走出去,最起码在你的产品和品牌以及服务竞争力方面有一个很强的机制。
“走出去”不仅是产品走出去,更要强调品牌、渠道、服务和金融的齐步走,不是同时要推进,是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当地金融情况和消费情况有一个规划。怎么在这个规划之前有一个意识,我不仅在当地卖汽车,而是一整套的都要进去,特别是品牌和渠道方面,前期工作都要做好,然后产品走出去。
“走出去”不是我们自己跟自己玩的事情,在当地引进,在全球汽车的配套资源,比如说当地研发资源,当地金融资源,当地的研究机构,包括行业协会都要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最终达到当地政府、企业、消费者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让汽车企业更有底气,“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企业参与全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红利,也是国家更高更深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当中的重要机会,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这是以往汽车产业“走出去”所不具备的非常重要的背景。
这张度大家也知道我要讲什么,我们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不但有一个能够打的自己,同时背后也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对自己走出去进行支撑。《战狼2》能够取得成功,这两个缺一不可。
以上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最后预祝本次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业内专家原创文章,作者本人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12/01021959195970028729C3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