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国汽车工业研究院给我们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分享一下我们在工作当中的心得、收获和体会,也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各位同仁,今天我向大家交流和汇报的主题是“互联网+交通+汽车融合的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主要从三个角度解析一下我们目前工作的理解。第一,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第二,上汽在大的趋势下一些工作的构思和实施状态。第三,怎么迎接趋势下的跨界,怎么把握这个机遇。
智能汽车,移动共享、互联和自动驾驶,一定是汽车产业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基于这些技术构建的共享移动的出行模式会是随后交通系统里面的有机构成。另外我们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国内外有志于参与到智能汽车企业对外发布的布局,我们把这些信息罗列在上面,这张图我们在内部多次交流用过,今天我再简单阐述一下。这个图有三个趋势,第一,整个产业链,还是按照技术的成熟度、客户的市场接受程度、用户的可接受程度,逐步地推出更符合市场以及用户需求的智能服务。第二,在相同的时间轴上有这么几类企业,会比整个产业链更快。一,传统的汽车工业,以德系三强、日本丰田、美国通用这些为主。二,长期在安全领域里面有所投入的,大家知道沃尔沃,从被动安全做到主动安全,现在做ADES。三,一些跨界的企业。像特斯拉、百度。第三个趋势,无论传统的还是跨界的,怎么对外宣称的,但是大家的共识,还是把眼光盯在2020年,认为这个时候可以向用户推出产品级服务。这个时候技术的成熟度和成本的可接纳程度,2018年可以做到。但是汽车作为一个影响到用户出行模式的重要工具,它的任何一个功能的量产离不开整个社会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像保险、交通设施、金融服务、法律法规,大家共同的判断是2020年。这个图我为什么今天还拿出来呢?上汽最近对于国内外技术趋势的理解观察了一下,今天的CES上,我们的收获是汽车工业逐步掌握了智能驾驶或者智能汽车核心的发展,前几年跨界的趋势,通过这两年沉淀,大家慢慢感觉到汽车工业的复杂与技术挑战性,这个趋势下正如刚才吴总介绍的,一种更加双赢的合作会是随后一些跨界资源要进入到这个行业很关键的渠道。
看完汽车再看交通,智能交通,我们观察全球三个最主要的经济体,首先看美国,美国人做智能交通首先是从工具标准开始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启动了一个VSC的项目平台,这个平台最主要的作用,做原型系统开发测试验证。得到测试验证之后,美国人启动了VRI,最根本的目的是搭建一个从单车走出去的实验床以及少规模的测试示范。这个基础上美国人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做了一个项目,用来测试用户对于汽车上对于相关功能的接受程度。美国人现在全力以赴地进入到后续的测试验证,这是美国人工作实施的脉络。再看欧洲,他们用了一个EC项目,2003年左右就开始,真正实施是在2005、2006年,做了三件事情。投COOPERS、SAFESPOT、CVIS,真正把通信和汽车结合起来了。主要用来做协调,大家知道如果要做一个ITS,欧盟那边发现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打通欧洲内部和ITS相关的内容。这个基础上欧盟围绕几个核心项目,启动了把车和交通结合起来。最后看一下日本,集中在ADES上。还有AHS项目,集中在高速公路有急转弯天气的时候,可以做一些报警提示。第三步,把车和路结合起来,智能导航、智能交通。真正意义上全局性ITS规划全球还是在摸索,但是不同纬度以及客户实际的需求去构建一种局部的ITS功能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服务了。第二,从车辆的互联和智能这两个角度为牵引,推动ITS技术进步以及服务的落地已经成为全球大家共识的可行的工作方法。我这里简单罗列了几个比较重要的或者典型的ITS的测试区,在欧洲、美国、日本过去5年都围绕着智能交通一些设施及示范区的建设,他们工作主要核心就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的应用等等方向。
讲到这里,就引出我们理解的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的关联,为什么做汽车的人现在开始关心智能交通了,传统的ADS系统,从通信、数据构成以及基于数据的管控,传统的ITS系统、人车路互联的ITS系统,把这几个东西往这里一放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了,传统的ITS系统和人车路互联的ITS系统存在着大量的互补,而且基于汽车的智能、互联以及基于通信技术的进步,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大数据云平台的后台运算、数据管理,是完全可以把两个东西作为一个有机融合,它的有机融合会真正推动一个更加智慧、高效的城市交通出行系统的发展,而大家知道城市的交通出行系统会是一个智慧城市的核心有机构成之一。第二,智能驾驶离不开场景,适合于中国交通环境特点的场景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以及跨界融合的资源,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设施环境。因此我们理解适合于中国交通的智能汽车产品,是我们开发数字化应用平台最核心的支撑。基于这种分析,我们对于智能汽车的判断,它不仅仅是数字化业务的数据来源,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后一定要从交通系统里面支撑我们的技术进步,它一定也是一个数字化业务的结果。
我们怎么把我们对于趋势的理解落在实际工作当中呢?首先提到上汽的战略转型,刚刚谢院长开场介绍就提到了,汽车工业都在往出行服务方向上做转型,上汽也坚定不移地走在这条路上,这句话或者这个名词讲起来就是一句话,但是技术层面上我们是怎么理解转型的呢?我们就用了一张这个图,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解析我们对于出行移动服务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成。第一,我们一定要围绕着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种服务尽可能上线,一定是一个O2O架构。我们要把我们整个4S店服务贸易尽可能上线,同时让车载端有一种最快速地方式获取这些信息,这是O2O架构,我们要把这些服务和车载端放在O2O的架构里。我们的第二个分析,所有服务一定是最适合于这种服务生态需求的通信方式获得的,异构的服务于O2O架构的通信网络,对于汽车工业进入到出行移动服务领域里面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三,我们不仅要关注基于前面两个O2O架构以及通信架构构成的人车路互联的生态,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生态和传统的ITS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新的出行架构。这个架构最核心的技术就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在这种架构下,上汽目前项目运行是什么样的呢?第一,我们16年7月1日发布了RIS,获取了大量生态链的服务。另外上汽自有的异想天开和EVCARD合并了,成立了环球车箱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享受到核心交通服务。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我们同步展开了高速公路等技术研发,目前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积累正在搭载着量产平台,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我们在智能驾驶环节已经经历了2代平台。最左边的是第一代,而我们第二代里面整个核心部件零部件、指标定义、供应商选择、软件供应开发,现在是上汽全自主知识产权。另外对于V2S技术的重要性,我们DSRC和LTE—V都做了尝试,在系统里面有哪些服务等待着我们挖掘。开发整车的同时,我们会关注这个车辆进入到市场,我们上汽和同济大学合作,已经初步建成了第一期以城市交通场景为基础的智慧基地,我们可以从道路模拟进入交通场景模拟的测试环节,这个场地里我们大概模拟了城市交通场景里面最关键最典型的这么几个交通场景,与此同时我们上汽也是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有机的构成和测试方,我们会竭尽所能支撑整个上海把智能网联测试基地以及智慧城市这条路上的探索和功能实现,并且服务于上海市民,这条路上我们会坚持走下去。基于我们对于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的综合理解,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智能网联尽可能地构建一个更贴近用户、数据的渠道。第二,我们要把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需求有机地支撑,最终我们打造两大块生态互联网+交通的出行生态。
现在讲讲我们理解后面我们需要做一些什么,除了我们企业自身承担的责任之外,我们有这么几个。第一,全面的智能汽车安全评估体系是国内产业链必须要重点关心的,大家知道2016年9月份美国交通部发布了一个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这个指南无论在美国、欧洲、日本还是中国是相对来说最全面的对于智能网联汽车进入我们生活的安全评估体系,我们也呼吁在国内能有一些行业包括政府把这套体系建立起来。第二,一些基础设施设备。第三,有一些基础性的关键技术,包括一些操作系统。更加务实的是落地的实施规范,我们智能网联汽车牌照可以上路做测试,外加一些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定位是我们汽车很核心的技术支撑点之一。
以上就是我的简要报告,希望能够介绍一下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情况。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业内专家原创文章,作者本人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3/14091214121470008967C3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