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上好,我是蔡旌,来自博世苏州部件有限公司驾驶员辅助系统,我这边负责博世在中国的雷达研发,包括软件开发、系统测试、硬件开发。我们团队现在有64位同事,给中国主机厂提供ADAS系统。
我今天的演讲内容是有关行人的,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在行人研究包括产品开发上面的最新情况。这边看一下比较严重的事故,我们把行车记录仪放在里面,其实这样的事故在很多地方都会发生,刚刚何博士包括陈总也是这样提到的,确实每天发生这样一些类似的事故,有的时候虽然驾驶员比较谨慎提前反应,仍没有办法避免,导致一些伤亡事故。
真正的系统到底能不能帮助驾驶员减轻负担?特别在交通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系统怎么才能更好的帮助驾驶员减轻这方面的负担呢?
这里有一个小视频,提前2秒看到行人介入,系统进行直接干预,提前进行报警,这是需要我们研发并提供给消费者的。
在事故研究方面,我们看2013年中国事故交通总数据可以分成三层,最顶层有死亡事故的,最底下一层有事故,中间一层事故比较轻的。可以看到500多万的事故里面,其中5%跟行人有关,20多万起死亡事故里面,有23%的事故跟行人密切相关。
我们ADAS对事故场景分析和对事故的重建,数据分析下来,发现不管前面有遮挡物还是无遮挡物,横向穿行66%,这是两个数据总和,跟何博士分析数据类似,他们分析62%左右。如果我们要相对应到前面20万数据里面,是十几万的死亡事故。
我们可以结合2018年C-NCAP草案的公布,现在中国紧随Euro-NCAP引入对AEB的评分标准,包括两块,一块AEB车对车,有前面车辆静止、移动或者前面车辆进行制动三种情况。另一块为AEB对行人。因为在这方面,特别是交通事故的分析对整个中国交通事故安全分析有积极作用,能避免更多同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非常支持,包括我们也提供相对应的产品来满足C-NCAP在这方面的要求。
C-NCAP分两大块,远端对左侧进入碰撞点是25%和50%,近端是25%和70%的碰撞点,我们看测试车辆的速度。其实C-NCAP是以CIDAS的数据分布,要求40公里以下,尽量能够避免碰撞,对于高速度,比如50到60能减掉20,就可以打满分。
我们可以看到刚刚视频里面,消费者对紧急制动的要求,或者说希望有这种功能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这个功能在所有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包括安全系统里面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盲点监测、后视摄像头,包括自动停车等等功能
博世在ADAS里面特别是安全辅助方面有很多产品。为了实现对行人保护,我们最主要用了中距离的雷达,包括多功能摄像头,进行一个摄像头、一个雷达组合起来的数据融合方案,这在很多欧洲主机厂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在2014年大众帕萨特B8车上面,用了博世的摄像头和雷达,中间有很多数据的互通,把不同的目标进行数据融合,这个系统在整个欧洲的帕萨特上是标配,选配ACC和变道辅助功能。
2016年我们在欧洲导入新一代功能更加完善的系统,该系统在Euro-NCAP多项测试中都拿到了满分。我们数据融合有讲到一些方案,要求雷达看到很多目标,比如说在正常的道路上,基础设施看到不同的车,在比较拥挤的城市工况,可以通过雷达探测不同的物体,我们视频对整个物体有比较好的判断,特别对物体的宽度,包括对车道线、行人有特别好的探测。在不同探测媒体进行数据融合以后,对物体判断特别准。
大家知道视频总有系统的局限性,特别在中国雾霾比较严重,有些车都不开灯,有些时候滥用大灯,类似的道路上的一些基础设施和灯光都会对我们的视频造成影响。
我们的系统怎么让雷达也能探测到行人?博世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包括真实的工况里面行人的走动过程,通过雷达探测手和脚一些细微的运动变化等,通过这些特征把人识别出来。通过ACC功能,我们需要比较好的雷达天线控制方法,在天线里面我们计划有一组天线会看得比较远,还有一组天线看比较近的地方,但是视角比较宽。
具体的实现,在对我们周围物体进行速度判断的时候,我可以有这样的判断曲线,这个曲线上面可以看到红色和黄色的点,它的速度其实不稳定,通过不稳定的因素和多谱效应探测到物体。
总而言之,博世在这方面提供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统,能够给中国的交通道路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得大家能够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出行,博世在这方面,特别在雷达领域有35年的经验,和20年视频开发经验,希望大家有机会到苏州来参观,讨论行人保护方面的问题。
谢谢大家!
互动环节
主持人:各位有什么问题吗?
提问:请问刚刚有提到关于摄像头跟毫米波雷达做融合的事项,我想问一下目前博世在做融合这一段,是结果融合、特征融合还是更深层次的一些融合?
蔡旌:我们以目标、物体类型进行融合。
提问:通过雷达做检测,目前检测率怎么样?
蔡旌:还是非常高的,现在最主要是性能检测,不是雷达传感器,包括视频传感器探测的结果,而是新设计的车辆的基础制动,包括增压的制动率、在短时间能达到的最大制动率等。
提问:现在博世在标准的测试道路上面,如果静停撞上障碍物多少公里?
蔡旌:对静物还是行人?
提问:静止的车辆。
蔡旌:我们设计最大可以到40公里。
提问:博世在刹车距离越来越长和通过转向也可以避免,中间矛盾博世怎么解决的?
蔡旌:很尴尬的一个情况,有时候提前制动有可能让驾驶员感觉非常不舒服,这时候我可以开车避免碰撞。有时候我没有办法去通过转向调整,那制动用晚比较不好,这是一个平衡点。当然我们设想包括一些数据上的分析,对静止物体或者速度比较低的这段,尽量比较晚的去刹车,对于运动相对速度比较高的还要晚,让系统和驾驶员自己必然,最后一段让制动刹车的话,不太希望博世看到的,最希望看到报警或者车辆进行抖动,有一个刹车辅助的功能,能让驾驶员自己接管这个事情,最后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尽量避免。
提问:从系统介入来说,现在只有制动介入,博世有没有转向介入这方面的策略?
蔡旌:有转向介入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现有工况里面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没有成熟的策略在这边。究竟系统怎么辅助你,怎么转,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概念。
提问:蔡博士你好,针对以后的低成本车辆,为了过C-NCAP防撞,博世想主推雷达融合还是什么?
蔡旌:现在产品里面有两块,一块是雷达,用单雷达就可以做到行人保护,这是比较低成本的方案,还有立体摄像头也可以制动,功能都比较好。
提问:这两种方案博世都提供?
蔡旌:博世都有。
提问:博世会继续研发单目吗?
蔡旌:单目在新一代产品会做这件事情,其实功能也是非常好,但是它也是基于深度学习里面有更新,在2019年的时候会量产。
提问:博世单目和双目方面两条腿走路?
蔡旌:单目成本比双目便宜一点,我们希望单目摄像头在驾驶辅助系统中广泛应用,也不排除立体摄像头在驾驶辅助系统上面的用,我们双目摄像头目的是为了以后的自动驾驶,不过要看什么时候有什么样客户来进行导入。
提问:谢谢蔡博士,您刚才提到的可能会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警告优先、绕行、变道优先,这个针对中国状况来制定的,还是东西方都一样的?因为我们知道东西方驾驶情况不太一样。
蔡旌:驾驶员研究方面,中国驾驶员和欧洲驾驶员,在紧急工况来说区别不是很大,包括TTC、驾驶员对路况分析判断的时间点比较类似,只是0.1秒左右时间的区别而已。
提问:关于AAB的制动,我们知道驾驶员开车的时候,如果驾驶员开车制动太早会违背意向,制动太晚可能减轻不了伤害,合适的制动范围,或者最晚的制动点怎么控制的?
蔡旌:一块车对车的制动点,我们博世内部,包括跟客户讨论一定安全等级的,一般来说,我们在现有的系统导入情况下,减掉的速度不是特别高,安全等级比较低,SUB左右,在SUB的情况下,制动点最主要是看探测,跟驾驶员行为有关系的,后面能减掉多少,看你基础制动和ESB增压的时间,还有TTA的时间,这个时间也是固定的,我们对制动点有比较明确的时间点,不能太早,太早很麻烦的,我们通过转向避免,还是让系统来避免制动,对行人更加明确,因为行人在一定范围之内,我们系统才能制动的,很多情况下,行人这些项目拿不到满分,不是因为系统的原因和传感器的原因,大部分原因,我们没有办法在这么短时间里面,把车制动下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11/0803305630567000042872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