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先后介绍了江铃旗下全新驭胜S350搭载的这台2.0LGTDi发动机的技术渊源、技术亮点、NVH优化、发动机供应商、特有功能等等,从多个角度仔细解读了这台引人注目的自主发动机的给力之处,获得了读者的热烈反应。既然这台发动机这么牛掰,它的研发过程也是如此富有国际范儿,那么它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走进江铃公司位于南昌市的小蓝工厂,近距离、无死角地参观一下这台发动机的生产线——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汽车公司最为核心的机密之一。
配件由大厂提供,这里只是总装
按照完整的发动机生产工艺,发动机工厂应该包括铸造、机加工和总装三部。其中,铸造就是铸造缸体等铸造件;机加工是把铸造件进行机械加工,让其符合产品标准;总装则是将加工好的铸造件,与其他供应商提供的配件总装到一起,完成整个发动机的生产。
而正如前面文章中已经提到过的,江铃这台2.0LGTDi发动机,在配件层面与美国人的那台发动机是可以完全共用的,而且配件也来自他们的全球供应体系,江铃的发动机工厂省去了铸造和机加工两个工艺,只保留了完整的总装工艺,所有配件均来自美国合作品牌的全球供应体系,配件在其他公司处生产完成,运到小蓝工厂之后,通过先进的总装工艺进行总装,完成发动机生产。
这样做的好处是,共用配件降低发动机物料成本、大厂供应保证配件品质、集中力量做总装确保发动机总装质量。
全球领先的总装工艺
介绍完发动机厂的背景,下面我们正式开始参观工厂。提前需要说的是,这个工厂所使用的生产工艺,完全来自江铃的外方合作伙伴,我们甚至在控制终端的屏幕上,可以同时看到江铃与合作伙伴的Logo。这一方面证明了生产线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双方的合作相当深入。
一进发动机车间,我们就感觉到了不同。为了保证车间内部清洁无尘,江铃的发动机采用了自主品牌少见的正压车间,即通过上图的空调系统,源源不断向车间内部输送干净的空气,让车间内气压大于外部,如此一来空气自然向外流动,避免灰尘进入。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国际化的生产标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因为只有按照国际化的标准生产的产品,其品质才能足够令消费者满意。
现场随处可见英文指导说明,可见江铃发动机工厂的技术水准。
几乎所有厂家都在学习丰田生产方式(TPS),而其中最知名的一个核心就是持续改进,这一点我们在江铃的工厂也看到了。
生产线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作为一个生产工艺先进的发动机工厂,这里大量使用了工业机器人来代替操作工人,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在许多关键工序上,江铃采用了全自动的生产工艺,保证生产质量。
例如涂胶工艺,同样是全自动进行。
技师正在演示自动化生产控制操作,只需几个简单指令,剩余的生产工作就可以交给电脑和机器人来完成了。
在控制系统的界面上,我们看到了江铃与其合作伙伴的LOGO,说明这套系统,乃至这套生产工艺都来自外方的技术支持。
即便有些环节必须人工操作,江铃也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方法来优化工艺。如上图中,针对某个部位需要不同配件的问题,江铃使用了带有灯光指示的料架,需要哪个配件时会有灯光提示,避免技师出错。
柔性化生产工艺。看到1.5/1.8L和2.0L的标牌了么?这条生产线通过柔性化生产工艺,可以同时生产不同排量的发动机产品。
氦气泄露检测系统,向发动机内部注满高压氦气,查看发动机密闭性。下图即为完成测试后通过检验的发动机检验结果。从发动机编号可以看出,检测报告已经被记录在案,并且会被保存十五年。
实际上,江铃发动机工厂的工艺以及特点,远比本文所列举的这几点要多,但限于篇幅,我们只能介绍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亮点。
通过此次参观江铃的发动机工厂,我们解开了心中一直以来最大的谜团,就是江铃如何能够生产出如此优秀的一台发动机。而江铃的办法,简单汇总就是引进先进生产线、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用全球化的标准要求员工,进而换来的是发动机产品的高品质,作为中国乘用车产业的一个新玩家,江铃已经在这方面走到了大家前列。当然最重要的,此次参观让我们对全新驭胜S350所搭载的这台2.0LGTDi发动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更强的信心,相信上市以后它优异的表现,一定会带来热烈的市场反馈。
全新驭胜S350预约试驾,豪礼等你抢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03/29025749574960356770679.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