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 董愚
跟董愚先生的聊天进行的非常愉快,之前的几个月,一直在做国内汽车人才的系列访谈,访谈之中,诸多企业都提及海外人才引进问题,一方面是资深人才引进难,另一方面人才引进后如何使其“人尽其才”,同时能够长久留用下来。而反过来,海外汽车人才尤其是华人工程师们目前所处现状如何?他们对国内的汽车发展又将如何看待?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回国发展方面有何期待值……
此次跟董愚先生的交流主要围绕以上话题进行。
发展存“天花板” 各层级人才归国着力点不同
底特律这座“世界汽车之都”虽历经沧桑,然其深厚的底蕴吸引无数汽车精英在此驻足。而在此,大概有5万华人,数量相比其他地区不算很多,但成份相对较为复杂,既有来自大陆、港台也有来自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因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原因,这些华人大多选择在硕博毕业后从事产品研发为主,在三大汽车公司及当地的零部件集团从基础做到管理层。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吸引着海外的才子们陆续回国发展。不过,每个职业阶层、每个人在选择回国的时候考虑的角度有所不同,董愚先生在其介绍中,将其大体分为三类:
首先是高端技术人才。这些人在海外有家庭,有稳定的工作,并且在某一领域有较大的公认度和影响力,相对来说回国的可能性不太大,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在海外,华人发展存在‘天花板’,至于原因就我个人来看可能与根深蒂固的文化理念有关。而回国意味着有更大发挥空间和平台,因此那些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会舍弃现有,投向国内。这些人才被吸引的原因主要是凭一腔热忱和事业心,现任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就是当中一个”,董愚表示。
其次是院校毕业获得高级学位,在美国拥有几年经验的技术人员。近年,为了鼓励海外学子回国发展,国家实施诸多鼓励政策如“”,企业也给予较大平台,对于此类人才来说,国内的吸引较强,一般回国后,会就某一技术问题组成团队,担任总监级别职务。
再则就是青年学生。这部分人群的归国可能性最高,主要是拿到学位后被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吸引,而不想在美国定居生活。
“事实上,在美国还有一类人群宝库,那就是退休人员,他们的自由度更大,阅历也较为丰富,企业如果将其为我所用,所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国家的利好政策及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在招纳海外人才开辟了先决条件,然而相对于2008 - 2009年来说,还是难度较为大了点。在此时间点,底特律部分汽车公司及零部件企业遭遇重重危机,大量裁员,大批优秀人才回到国内。而现在,底特律汽车工业已经复苏,产业环境良好,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招纳工作。
“因此,政府、行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做不同的战略思考”,董愚表示。
北美与国内 “根”在“桥”在
虽然华人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然共同的根基血液和情怀让他们最终凝聚在一起。4年前,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在底特律成立。目前此协会共有13个专业委员会,包括传动系统、动力系统、NVH、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等。旨在为同行之间、同技术领域之间提供学术信息、联谊的交流平台服务,促进美国和中国汽车行业的相关组织、团体的交流与发展。
“北美共有16个规模较大的华人学术团体,包括医学、生物、工程、科学等等,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虽然较为年轻,但已是当中最大的华人专业团体之一,得到美国当地政府的认可。现有约2600名会员,其中一半以上拥有博士学位”,董愚向介绍到。
2014年,这批在底特律生活工作多年的华人专家集体献礼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出版了《底特律 - 对接中国汽车产业》一书。董愚先生作为该书主编之一,在谈及出书目的时表示,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虽已位处全球第一,然对于起步较早的欧美汽车工业来说,还存在哪些差异差别和差距?这不是一篇文章一个演讲可以说清的,需要实实在在地进行调研分析,涉及到市场、法规、技术、管理、售后、融资等各个领域多重话题,既要考虑现在又要放眼未来。“我们立足北美,只能作为国内行业的参谋,若国内想要了解海外汽车领域的整体轮廓,我们可以很详尽地介绍并为国内厂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而在国内企业与北美汽车人才的对接上,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正在做着积极的努力。今年10月份,该协会助力一汽集团底特律招聘会,当时报名人达数百人,取得理想效果。此外,董愚与夫人胡凤卓女士目前亦正在建立海外汽车人才智库,将供行业参考。对于协会未来发展,董愚先生表示,“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仅仅是全球华人汽车组织当中的一个,事实上所有的组织目标是一致的,然却没有进行充分地进行整合。未来我们会跟中国以及其他地区相关协会大力合作,为美中和全球汽车工业共同的目标、为汽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而努力”。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12/1611535653566035126973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