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家车险改革试点工作终于落地,黑龙江、山东、广西、陕西、重庆、青岛6地的车险企业也开始正式实施车险新政。商业车险由原来的保险会统 一定价变成基准保费乘以费率调整系数的新算法,直白一点讲,给车险公司一定的定价权,开放市场,鼓励竞争,让车险更好的为车主的安全和出行服务。
面对6000亿的车险市场,我国近50家汽车保险公司,仅人保、平安、太平洋三家盈利,其余40多家亏损。销售模式传统、交易流程复杂、汽车维 修业乱象横生等一个个用户痛点,无论是车险企业还是第三方公司,都在等待一个引爆点。车险试点改革具体方案的公布,无疑让车主、创业者、媒体、投资人、险 企的眼光和资源都聚焦到车险这个行业上,此中也已经诞生了不少互联网车险创业企业。从2014年下半年起,“互联网 车险”开始变得热闹,比价导流,信息 聚合成为创业的热点。
2014年的车险改革的信号让车车的负责人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机会。如何让复杂的车险变得简单化?成为许多互联网车险创业型公司的命题。而对于国 内出现的比价平台,业内专家表示:”比价平台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信息服务平台,消费者在比价平台上进行比价后,还是需要与车险公司进行二次沟通,只能对消费 者车险的购买起到辅助的作用,并没有简化消费者的体验过程。PC时代,对创业公司的命题是信息聚合和互动,才诞生了BAT这样的巨型公司。在移动时代,消 费者不仅需要简单的信息聚合,更需要重度的垂直服务,这就是为什么美丽说、蘑菇街从引流平台到交易平台的本质。“
业内领先的互联网车险公司对车险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比价上,比价只能加大车险公司的“恶意”竞争,他们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让车险变得简单化、透明化、可视化,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如何实现复杂的车险简单化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车车车险的负责人,他认车险应该走移动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首先,要有一个平台为用户呈现国内主流车险产品。比如车车车险,就与国内主流的车险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平台聚合人保、平安、太平洋、中国太 平、安盛、大地等国内车险公司的产品、价格、理赔网点、服务水平等车险主要衡量指标,让消费者看的明白,选的容易。避免各家政策不一,说辞不同,概念混 淆,带给消费者的选择障碍。
其次,互联网险企在算法方面要有所突破,采用智能的算法,为客户推荐定制化的产品。消费者到底买什么险种合适,目前大多数情况,都是任由4S店 或保险代理公司的客服进行“忽悠”甚至“恐吓”。而车车的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车主往年的投保信息,精准的推荐“最实惠”“最合适”“最全面”三种套 餐,让消费者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避免“只买贵的,不选对的”的错误决策。
再次,价格要透明,可以做到比保险公司的官方报价更低。车车的价格,直接采用了保险公司最新的报价体系,比4S店和传统代理公司便宜15%。车 险改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依据车险公司本身的营销、广告、管理、客服进行定价,而车车的出现,直接可以砍掉车险公司这部分费用,由于全部采取线上交易, 真正做到0代理费,0手续费,0管理费,最终的目的就是还利于民。
第四,企业不应止于优化前端的购买体验,更注重后端的理赔ACE(Absolute Comfortable?Experience)极致体验服务。目前,车车车险与北京300多家4S店达成了合作,为用户开辟了“理赔绿色通道”,致力于 一站式理赔服务的打造。用户出险后,既可以选择自行与保险公司申请定损理赔,也可以选择车车车险的“理赔ACE服务”。用户只需在车车客户端点击选择附近 的4S店,专业的理赔客服人员将全程协助车主进行定损、理赔、付款等服务,在车险公司原有服务上,不断升级优化,给车主的理赔服务上一份双保险。
最后,车车负责人指出,简单、透明、快捷是移动化的车险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复杂的信息整合交给车险公司,用户的体验必须是简单又方便。例如, 目前上线的车车微信,用户只要输入自己的信息,3分钟完成轻松选择车险产品和投保公司、在线支付,保单24小时生效。全部流程消费者可以在微信端完成。未 来,我们从开启车车微信到理赔服务,都可以实现消费者随时查、随时看、随时反馈、随时调整的目标。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多元化,车车还提供PC端网站、 APP和400客服电话,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从上述专家的采访中,我们不难发现车险行业的痛点真不是比价这么简单。要做好全流程一体化,在资源整合、服务打通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所有的 人都相信,互联网 就像一把尚方宝剑,拉开一个口子,借力政策的风口,服务升级已经是不可抗拒的趋势。至于谁主沉浮?只能交给时间验证。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06/15065928592860338874504.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