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汽车市场的价格变化让大家有些措手不及。首先拿价格开刀的是第一季度的销售冠军上海大众,4月5日,上海大众官方宣布对多个车型降价促销,此后数天内,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多家重量级车企陆续跟进。4月17日,上汽乘用车宣布下调荣威、名爵两大品牌车型价格,成为首家跟进的自主品牌企业。这股降价潮是否会继续扩大?对车市走势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期盖世汽车网业界调查(调查时间4月27日-5月1日,参与人数2367位)就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调查共设三个问题,以下将根据调查结果及专家访谈逐一阐述。
调查1首先探讨出现这股车企降价浪潮的原因,结果表明,大环境的变化是主因。43%的参与者认为车市增速放缓,竞争加剧是根本原因。39%的参与者选择了“库存高企,车企压力大”。
紧跟国内经济环境,中国车市将进入平稳增长的新常态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
所谓平稳增长阶段,就是由此前较高速度的增长向低速甚至是负增长的换挡期。在盖世汽车网此前针对2015年车市走势的调查中,近半(占比48%)参与者认为2015年国内车市增速下滑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以2014年个位数的增幅为基数,今年可能出现负增长。
从前三个月国内市场的销量情况看,以上绝非危言耸听。中汽协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15年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0.16万辆和615.30万辆,较之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3%和3.9%,增幅回落明显。
车市增速放缓,但中国车市世界第一的“体量”仍在,各大车企依旧在争相布局,这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供需矛盾,在车市增速明显放缓的前提下,多数车企仍在大规模扩产能,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为抢占更多或起码稳固当前的市场份额,各家车企不得不白刃相向,降低价格贴身肉搏,期待以量取胜。
而库存高企可以说是与车市竞争加剧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伴随着车市增速放缓,如何消化产能成为各家车企共同面临的难题,一般情况下,车企的解决之道就是向经销商压库存,而经销商要快速释放库存,只能降价售车。“与其让经销商自发的降价,不如车企直接官方调低售价,这样还更容易管理。”上海大众对此直言不讳。
目前,已有多家重量级车企陆续加入官方降价的队列中,未来,这轮降价大潮是否会继续扩大?调查2的结果一目了然,超过七成(占比73%)的业内人士对此很肯定,大环境如此,能抗住市场压力不降价的企业并不多,这轮官方降价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一季度经济运行和中国汽车工业产销的情况,今年车市增速可能达不到年初预计的7%。”4月21日举行的“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提醒行业提高警惕:真正的低速增长时期已经到来。
从几家率先公布官方降价企业的具体市场表现来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上海大众虽仍是一季度的销量冠军,但46.17万的销量较之2014年一季度下滑近10%;一汽大众3月销量更是同比跌落18%,速腾、迈腾等“焦点车型”集体销量跳水,一片泛绿;北京现代同样出现下滑,一季度售车27.99万辆,同比下降1.51%;长安福特第一季度虽仍有12%的增长,但3月份的单月销量增速仅为4%......,面对市场下行预警,一众车企不得不做全盘考虑,降价实属无奈之举。
重量级的车企均已先后加入价格战,其他车企便更难独善其身。北亚车市副总经理颜景辉对此曾预测,几大主力车企的官方降价,势必会引发连锁反应,预计今年会有更多车企在市场压力下加入到价格战行列中来。
目前,市场下行的预期下,主流车企的产能扩张并未放慢,未来的市场竞争只会更加严峻,此前车企集中降价的狂潮可能将再度上演。
面对来势汹汹的车企官方降价大潮,有业内专家仍比较淡然,认为这只是个别车企的营销手段,影响不会很大。对此,业界如何看待?调查3中,近8成(77%)参与者明显不认同此观点,认为在车市低速增长几成定局的2015年,车企官方降价或将成为常态,对车市影响巨大。
各大车企的销量目标年初就已经规划好,相信经历了2014年的单位数增长后,各家车企对2015车市开年遇冷都会有所预估,但一季度销量增幅就直接降至4%左右,还是大大出乎预料,如此对比,厂家的全年产销计划可能还是过高,这也是导致合资车企全面开打价格战一大原因。
合资车企官方降价如果成为常态,自主车企必将受影响。“在传统车领域,我们没有任何定价权,只能陷入价格战。”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此坦言。合资品牌的此轮官方降价,或将把其与自主品牌的大规模市场对决提前,自主车企的日子将更加难捱。
另外,经销商也会受到波及。新车销售的利润本就不高,车企官方调低价格,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厂商之间的矛盾也可能进一步激化。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05/0608324432446033461261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