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报告 > 正文

TNS:疲软的车市 反超的机会

盖世汽车网 TNS专栏 2015-05-11 07:30:00

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张速度正在放缓,但中国本土车厂依然有大把机会超过跨国公司。 要发生的迟早会发生。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终于到了头:2014年的销量同比仅增长了9.8%。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对新车销售的限制多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了(虽然媒体不无夸张之处,但消费者的信心显然受到了影响),供过于求损害了经销商的利益。但是尽管如此,增速放缓对每家汽车厂商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品牌会更灵活地迎合各地消费者的需求,投资开发定位准确的创新,精准宣传自己的创新成果。这些策略帮助底蕴深厚的品牌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是中国本土车企亟需补上的一课。

在最近三四年里,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外国车企所蚕食,因为国际品牌历史悠久,而且采取了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营销策略。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去年有三家中国本土国企获得了成功,这证明中国品牌也有获胜的机会。随着中国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为他们度身订作的创新可以抵消一部分跨国品牌的光环,让中国车企有机会冒出头来-尤其是如果他们针对某一个细分市场强化研发创新的话。

我所赞赏的第一个中国品牌是长安。它的成功案例是三厢轿车逸动,这款新车安装了电子平衡控制系统。它极大地提升了驾车者和乘客的安全性。这一配置在该价位的轿车上很少看见,但中国消费者显然非常认可。长安汽车去年大部分的增长都来自于畅销的逸动。

第二个品牌是在多用途车(MPV)市场上收获颇丰的东风汽车。东风知道MPV的总体销量不佳,但这也正是增长潜力所在:MPV介于便宜的面包车和价格较贵的SUV之间,将MPV作为集两者之长的车型进行营销就可以引爆它的增长。东风重新设计了它的景逸汽车,装上了巨大的SUV式的前车灯,再配上全景天窗,这让不少消费者对MPV刮目相看。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汽车品牌和西方汽车品牌、谷歌、苹果公司一样,也进入了"互联网汽车"(Connected car)领域。北汽集团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与乐视公司合作的全新互联网概念车。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正在互联网汽车领域投入巨资,将于2016年底之前发布一辆业界领先的概念车。另外,奇瑞与易到用车、博泰合作,发布了将推出为共享而生的智能互联网纯电动车概念,即"只租不卖"的智能电动车。

很快这一新的商业模式会吸引到汽车行业之外的玩家。富士康和腾讯已经与中国豪车代理商和谐汽车集团成立了合资企业以研发互联网电动车汽车。虽然现在还不清楚这一联盟是将自行制造汽车还是请其它公司代工,但这至少表明互联网汽车研发的中心正在从美国向中国迁移。

汽车硬件上的创新可以让消费者们重新把国产品牌纳入考虑范围,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路径。以东风和哈弗为例,它们提出了汽车金融领域的创新。哈弗的SUV价廉物美,使得它成功打入了这一高增长领域。它对自己产品的五年保修承诺(比常规的三年保修多两年)也有效地拉高了自己在去年的销量增速。哈弗也是我认为去年表现最好的第三个中国品牌。

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组合可以让中国本土品牌在放缓的车市上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现在经销商的利润率都被空前压缩,如果品牌能帮助自己的经销商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它们将会得到经销商更好的支撑。比如说,新车销量增长不高,那么就帮助他们开拓汽车租赁、二手车销售、车辆售后服务业务。这些举措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经销商网络,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自己的汽车能够继续让尽可能多的潜在购买者看到。

海水退去的时候才可以知道谁在光着屁股游泳,而不再火箭式增长的车市也将重塑汽车行业的格局。这是中国品牌挑落跨国车企的难得机会。中国车企没有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但如果他们专注在某一领域实现创新,增加自己在市场上的曝光度,他们一样能变成流行的品牌。中国的很多智能手机品牌都实现了这一飞跃,如小米、联想和华为,甚至二线品牌如中兴和Vivo,它们通过在创新、产品性能和创造口碑方面的成功,打败了苹果和三星对中国市场的统治。现在轮到中国汽车品牌上阵了。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04/290339043946033406748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