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即将结束之际,全国人大代表、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玉华与轮胎世界网沟通表示,企业要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发展问题,用实力说话。
全国人大代表、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玉华
实力从何而来:科技创新 两化融合
谈到今年的“两会”,丁玉华深有感触地对轮胎世界网说,李克强总理报告的字里行间,都在提醒形势的严峻性和转型升级的迫切性。特别是面临“过剩经济”、 “新常态”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勇敢地抛弃短缺经济粗放增长的发展思维,扔掉仍然依靠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环保红利发展经济的幻想,给“发烧的脑袋降降 温”,从“歌舞升平”缺乏危机感的状态中警醒过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美国“双反”等因素影响下,国内轮胎企业一年来经受着严峻的市场考验,有的企业开工率甚至降至60%以下。企业的实力从何而来?丁 玉华告诉轮胎世界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次艰难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政策机遇,是企业真正实现脱胎换骨的机会。
要升级,就要找到突破口。作为一家具有近40年历史的老企业,三角轮胎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出口面临着 国际贸易壁垒。但丁玉华根据自己多年来丰富的行业经验,做出敏锐的判断:低成本和低附加值产品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企业要突破,就要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大幅 度提升。
在“转型升级”方针的指导下,三角轮胎开展了工艺和装备的全面创新,不断推进企业向“绿色智能工厂”跨越,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在采购、研发、制造、销 售、服务、管理等方面全面信息化。丁玉华透露说,三角轮胎在初步建成智能化制造基地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建设一座新基地,计划今年年底投产。其智能化水平在 原有基础上又有跨越式提升。
轮胎世界网了解到,三角轮胎的智能化新基地投资巨大,引进国际先进厂商的一流制造装备,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数码识别和机器人技术,欲打造领先行业5年以上的先进技术优势。
华丽变身关键: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14年,在国内轮胎行业整体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三角轮胎仍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丁玉华向轮胎世界网表示,正是多年来企业注重修炼内功,适时应变创新,才铸就了三角轮胎多年来的辉煌发展。
据介绍,三角轮胎的华茂生产基地经过数年精心打造,已经成为一个数字化的“智能工厂”,里面充满着现代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气息,包括高效运行的原材料自 动化立体库、自动化密炼栈道、半制品物料运输机器人、自动化分拣线等。在这里,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 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外,三角轮胎不断着眼于全球市场,构建全球营销体系,其销售网络已经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他们持续深化国际市场的战略合作,相继与固特异、卡特彼勒、大宇等跨国巨头加强沟通,建立价格联动机制,并与合作伙伴获得了双赢。
三角轮胎加速转型、华丽变身的过程,或可给国内的轮胎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目前的全球经济,正经历一次比较大的产业变化,呈现向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同时,节能、环保的倡导,正成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化之路的动力。
然而,传统产业的升级并不容易,尤其是像轮胎这样的传统产业,重量级的自主品牌较少,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市场大部分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国内企业只能走低端路线。各企业为抢占市场,又不得不靠产品大幅降价,导致无序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产业发展处于恶性循环中。
同时,中国轮胎在国际上正受到各国贸易壁垒的阻击,低成本道路走到了尽头。对于一向以“中国制造”为豪的轮胎产业来说,世界工厂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向“中国创造”转变势在必行。
今年,中国轮胎产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全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结构不稳定,在全球价值链占据低端的现象短期难以改变;同时,美国“双反”调查,俄罗斯等新 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原材料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又使该行业外部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对于这样一个“大而不强”的行业来说,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 无疑成为解决其发展瓶颈的有效良方。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轮胎世界网分析认为,中国轮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建立在“改革、创新、创造”的基础上,以发展新型生产力为核心,向质量效率型增长转变、向中高端市场转型,最终实现“中国创造”的目标。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03/1705555655566032928299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