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到今年7月,自主品牌持续出现十一连降,在此提出的是,所谓的十一连降不是指“销售额”,亦非是“市场份额”,而指的是“市场份额同比”下滑。
针对此下滑原因,业界持不同观点,如自主品牌的主要阵地三四线城市增长乏力、汽车限购/限牌政策等。针对以上观点,新华信进行了一组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目前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在一线城市已趋于饱和,二线城市增长乏力,三四五线城市则仍有极大市场潜力。
而对于限购/限牌政策,事实上,自主品牌在限购城市份额较小,一线城市早已限购,且非自主品牌主打阵营,而二线城市和准二线城市所占份额亦不多,何况限购之前有抢购潮存在,却依然无法阻挡自主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限购/限牌对自主品牌的影响较小。
原因何在?
既然以上观点都不成立,自主品牌十一连降的真正原因何在?
汽车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戴文涛表示,一直以来,A级车是自主品牌拼销量并赖于生存的车型空间。新华信在研究中发现,2010年以来,A级车市场总体保持高速增长,然自主品牌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近3年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且2014年上半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A级车市场受阻是市场份额同比连续下滑的主要原因。
此外,合资品牌及消费升级双向挤压也是自主品牌生存受困的原因之一。合资品牌挤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产品下探、价格下探、渠道下沉、技术升级。过去3年,合资品牌大量投入A级车型及SUV车型,对自主品牌构成较大压力。而在价格上,合资A0主流车型与自主价格上出现部分重叠,且A级车价格也主线紧逼的趋势。渠道上,目前合资很多品牌都扩大了网点建设,不仅稳固一二线市场,还同时深入三四线市场,进一步挤占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而自主品牌在各级别城市的份额普遍下降,由于汽车限购及消费升级,一线城市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最快;其次是五线城市下降4.2个百分点,值得引起关注;与此同时,二、三、四线城市亦均下降3个点左右。技术上优势自不必说,在消费者心中已然定位。
产品下探
价格下探
渠道下沉
如何突破?
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持续的下降并非是长久之计。新华信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深耕战略市场;首先,深耕A级车市场,此领域是自主品牌扎根较深,也是输不起的市场。虽然不如以前,但仍有一定价格优势存在。其次,深耕SUV市场,从2005-2013年自主品牌SUV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今年下降明显,不过整个SUV市场亦呈下降趋势。消费者对于自主SUV市场接受度较高,因此此领域需要再度深挖。
2、收缩产品线;之前,诸多自主车企实施多品牌战略,主张多生孩子多种树,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自主尚缺乏多品牌营销能力且无资源,产品种类太多,相互蚕食严重,容易导致1 1<1的境况。一些企业如长安、奇瑞、吉利已看到这一点,开始进行品牌整合。
3、打造产品个性 丰富品牌形象。随着消费升级不断加快,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且消费主体逐渐趋向年轻化,因此个性化定制诉求越来却强烈。至于如何做到个性化,戴文涛认为外形和核心技术是两大关键要素。
虽然出现十一连降,然自主品牌一直在寻求突破,究竟如何突围,这个不是以上几个因素所能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期待早日逆转!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4/08/23095111511160309092709.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