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上汽通用五菱如何续写下一个十年辉煌

盖世汽车网 Sunny Li 2012-11-27 08:49:20

11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以下简称五菱)投资80亿元的柳东乘用车基地投产,该基地设计年产能40万辆,初期将生产合资自主品牌宝骏旗下630、乐驰等平台产品。至此上汽通用五菱的“乘商并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同样是在11月18日,这家以制造微车起家的合资企业,也迎来了它合资公司挂牌的十周年纪念日。选在一样的日子进行乘用车基地的投产,显然不是巧合,五菱进军乘用车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

开启转型之路 进军乘用车市场

在微客市场上,从五菱过去的销量数据表现来看,可谓十分抢眼。公开数据显示,从合资前的2002年到2011年,上汽通用五菱产销量从14.6万台增至130万台,销售收入则从37.7亿元上升到460亿元。截至到目前五菱在微型商用车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并连续六年国内微车市场排名第一。不过在商用车市场的出色表现,并没有使得五菱固步自封,五菱公司的大门口依然悬挂着“艰苦创业”四个大字。随着宝骏的上市,五菱的转型之路也正在逐渐开启。

与此同时,在过去几年里国内的微客市场也呈现出一个大起大落的发展,2009年,在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性政策的推动下,微客市场跟着整个车市进入“井喷”时代。该年微客市场以79.7%的销量增幅,远高于我国汽车市场平均水平;而2010年又实现25.5%的增长,不过增速已低于车市平均水平。在2011年伴随着刺激性政策的退出,微客市场开始进入“拐点”,全年销量以两位数大幅下滑。截止到今年5月,我国微客市场继续延续去年的下滑局面,销量同比下滑4.7%至96.97万辆。

在微客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上汽通用五菱实现了逆市增长,并成为到目前为止唯一实现销量持续保持增长的企业,但这一市场利润空间低,且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冲击,五菱如果仅仅依赖这块单一业务,未来的发展难有大的突破,由此五菱开始将目光转向乘用车市场。

努力成效出现 未来前景仍待观察

进军乘用车之初的五菱仍然体现了其倡导的“低成本、高价值”的管理理念,并打出了“可靠的伙伴”这样的品牌口号。数据显示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在9月销量超过6500辆之后,10月继续稳固在6500 辆以上,达到6634辆。如果算上换标的乐驰,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宝骏产品,在10月已经月销过万。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宝骏新基地落成后,将保持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出,此外,未来产品还将覆盖微型、小型、紧凑型轿车市场,SUV和MPV产品也会陆续推出。而柳东乘用车基地设计年产能40万辆,也是为后续能推出更多产品以及车型做好准备。

不过,我们依旧记得2011年11月,通用在向监管部门递交的文件中披露,将支付5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的现金购买五菱10%的股份,由此通用汽车占上汽通用五菱的股份从34%提高到了44%,同时广西政府控股的五菱集团的股权将从15.9%降至5.9%,而作为股权转让条件,通用需把轿车项目引入广西并提供技术服务直至2013年。

如今时间已经走到2012年年底,眼见距离通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有效期不远。而未来五菱的乘用车技术将从何而来,以及更多新的乘用车产品如何保证如期推出,现在还不得而知。当然,通用作为五菱的股东方,不会停止对五菱的支持,而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将是上汽与通用2010年所签下的联合开发动力总成的协议推进情况,以及双方在未来电动车技术上的合作。

不过,沈阳也曾对外界说“不论是‘五菱’还是‘宝骏’,都是我们自主创新研发的成果,是‘自主’品牌。宝骏用的是外资汽车的资源,走的是自强不息、完全本土化的开发流程和运营模式。”虽然他不否认,“宝骏”的开发离不开通用在技术上的支撑。但沈阳强调,“宝骏”属于 “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联合开发”。

此外,经过过去十年在商用车上的经营,无论是技术研发能力还是品牌影响力,五菱都得到了一定的积累,也为五菱进军乘用车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宝骏乘用车品牌,其产品采用了独立的渠道销售。而为了进一步丰富产品以及扩大品牌影响力,今年8月,通用雪佛兰乐驰也正式加入宝骏品牌阵营,更名为宝骏乐驰。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一个新品牌,面临自主品牌整体下滑的环境,仅凭一款车,能实现月销5000辆已是不错的成绩。但要实现销量上万,宝骏必须要尽快导入更多的车型,来支撑起该品牌。

而从上述的种种举措来看,五菱在进军乘用车市场上所作出的努力可圈可点。但是对于一个新进入的品牌,如何在已经充斥了众多品牌的乘用车市场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五菱的未来发展之路还有待更多的探索。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11/27084920492060137394722.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