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urope-Asia Automobile Innovation Forum
  • 2025第七届金辑奖评选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报告 > 正文

调查:自主品牌海外召回凸显中国汽车技术标准缺失

日前,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发布了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两公司在澳销售产品的部分发动机及排气垫片中含少量石棉的警示公告,ACCC组织责成相关企业对含有石棉物质的产品实施召回。虽然ACCC没有对长城和奇瑞的车辆作出强制召回的处理,但是两家企业仍然采取了主动召回和更换部件的处理方式。此次两家车企召回的车辆数接近2.6万辆。

此次召回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首次在海外市场的大规模召回,加之一直以来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亦鲜有召回案例,此次长城与奇瑞的召回引发了业内诸多讨论。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以及由此带来的启示,盖世汽车网围绕此进行了一期业界调查(调查时间2012年8月20日至8月26日,参与人数1810位),调查共设4个问题,下文将结合调查结果与对业内专家采访逐一阐述。

首先,在导致此次自主品牌召回的根本问题上,“中国缺乏汽车技术标准与规范”获得了最多人的认同,约41%的参与者选择了此项。其次,“出口企业对当地标准与法规人士不足”也被相当比例,约34%的业内人士认为是导致此次召回的问题所在。另外,有20%的人士认为自主品牌本身的技术质量标准不够高,导致产品质量满足出口市场要求才是造成召回缺陷的根本原因。还有约5%的人士认为导致此次召回的根本问题不在上述三个选项中,而是另有原因。

调查:自主品牌海外召回凸显中国汽车技术标准缺失

引发此次长城与奇瑞在澳大利亚召回的问题在于它们使用了当地禁止使用的石棉。两家车企在回应此事件时皆表示是由疏忽导致,长城表示是没有注意到当地的法规,而奇瑞则称是零部件配送错误。然而事实或许并非如此简单,首先石棉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欧美诸国限制使用,到20世纪末包括澳大利亚在内许多国家已全面禁用石棉材料,至今已有十余年,而长城出口澳大利亚早在2008年就开始,理应提前了解的法规如今却以被警示的方式才开始重视。有推测者认为,无论长城是否提前知悉,都说明企业对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重视意识不够,而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汽车业缺乏标准与规范。奇瑞的解释更是说明了这一问题,零部件配送错误表面看企业管理的低级失误,但背后依然是对标准、流程以及技术法规等重视不够的结果。

由此看来,此次自主品牌海外召回表面看来是对当地市场的标准法规缺乏认识,而根本原因却在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汽车技术标准与规范,或者说是标准与规范的执行环境差而导致企业对这方面的重视严重不足。以石棉为例,目前我国只是禁止在制动器中使用石棉材料,但仍未禁止在其他汽车零部件上的使用。这导致我们对自身技术质量标准要求不够高,或者对他国市场技术法规的忽视。

在我们的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道出自主品牌有其无奈。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最大优势是价格,因此在成本控制上下足功夫,甚至不排除铤而走险的做法。石棉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隔热材料被汽车厂商采用也就不足为奇了。亦有“阴谋论”者认为,长城、奇瑞几年前就进入了澳大利亚市场,当地政府理应早该发现问题,选择在他们发展势头正劲时警示,有打压外国车企的嫌疑。

尽管此次召回关注度较高,但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它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并不大。约54%的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此次奇瑞与长城的反应积极,召回处理得当,事件的影响并不大。不过,也有32%的参与者认为此次召回会影响中国汽车品质形象,会给中国出口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另有约14%的人数认为这一事件是否会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负面影响较难判断,选择了不好说。

调查:自主品牌海外召回凸显中国汽车技术标准缺失

在获悉澳大利亚ACCC的警示之后,长城汽车立刻发表了“长城汽车关于部分产品垫片中含有少量石棉问题的声明”,并深夜主动告知主流媒体;同时,长城汽车澳大利亚的经销商已通过信函形式通知了受影响的车辆车主:“当受影响垫片在日常的保养维护中,需要修理或更换时,长城汽车经销商对受影响垫片更换为非石棉垫片。” 奇瑞汽车也很快便宣布对澳大利亚市场的某批次的奇瑞瑞虎(Tiggo)和A3产品进行召回处理,并坦然发布召回原因,是因为该批次的瑞虎(Tiggo)、A3右舵车的排气管垫片和进气歧管片含有澳大利亚法律因为环保的要求而被禁止使用的微量的石棉材料,具体为瑞虎(Tiggo)的排气管密封垫和垫片-进气歧管,以及A3的垫片-进气歧管含有石棉材料。召回共涉及产品2445辆。

车企迅速及时的反应,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国外市场消费者视汽车召回为正常市场行为的理性认识都对于这件事情的化解皆有利,其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中国汽车的出口集中在对环保与安全要求不高的新兴市场,几次向发达市场发起的进军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的一次进军计划因为在安全碰撞测试中取得零星的最差成绩而直接夭折。截至目前,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的低质低价的印象并没有实质的改观,召回可能引发的更广泛的质疑与不信任。这也是出口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在调查3中我们对此次事件可以引发的启示进行了提问,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练好内功是成功国际化基础,否则可能摔得更重”获得了最多的认可,约33%的人士选择了此项。其次,“自主品牌需联合相关机构制定可国际化的技术标准”也获得了24%人的投票。

调查:自主品牌海外召回凸显中国汽车技术标准缺失

近两年来,由于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放缓,加之竞争激烈,在外资的强大攻势下,自主品牌份额持续下滑,许多企业出现了经营困境。在此背景下,出口成为了一些企业谋求突破的战略要点,一段时间它们也频传“捷报”。但由于出口国都是各项法规标准要求较低的新兴市场,这样的“捷报”对技术、质量以及品牌的提升并无多大价值。这样的出口作为企业应对困境的缓兵之计无可厚非,但如果战略重心偏移,对这样的出口形成依赖,那么这对企业和行业都存在较大风险。因此,练好内功,提升自身技术、质量、服务以及品牌才是成功国际化的基础。

其次,此次召回也再次提醒了自主车企制定可国际化的技术标准是保证出口顺利的重要前提。在金融危机后,由于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以及全球经济再度面临疲软威胁。世贸组织在今年6月发布最新报告中发出了保护主义可能抬头的预警。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更应该谨慎。而满足出口市场的标准法规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自主品牌应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协会应该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避免因不熟悉标准而出现贸易摩擦。

此外,有20%的参与者认为此事还说明了车企在海外扩张时应控制节奏,不可盲目攀比出口销量。目前,不少自主品牌在通报销量时,由于国内市场成绩平平,便重点强调其出口业绩的成长性。但如前文所述,这种“质量”不高的出口,并不能给中国企业带来多大提升。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与客户,反而可能带来风险。另外,还有约23%的人士选择了“需承认国际化过程中,自主品牌仍存在许多不足”。

最后,在关于我国是否也应该立法全面禁止使用石棉产品的问题中,绝大多数人士站在了肯定的立场。约80%的认为应该立法禁用,而持相对观点的人仅占7%。另有约13%的人士选了不好说。

调查:自主品牌海外召回凸显中国汽车技术标准缺失

我国是石棉的第一使用大国同时也是第三生产大国,根据国标《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12676-1999)规定,“制动器衬片应不含有石棉”,该标准强制执行时间是2003年10月1日,但我国尚未有全面禁令石棉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上的使用。目前石棉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各种发动机垫片和隔热材料上。由于石棉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其细小的纤维可能致癌,理论上在密封件上不会对驾乘造成威胁,但是对维修人员有很大的危害。

许多业内人士开始呼吁以此为契机,国内应该全面禁止使用石棉,以完善规范技术标准。目前,含有石棉的垫片或者隔热棉也有诸多替代品,比如进/排气歧管的垫片就可以使用不锈钢材料,防火墙等部位的隔音隔热材料也可以用更为环保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代替。

而且,长城与奇瑞已经开始考虑采取行动。长城汽车表示:“未来国内外市场所有产品,都将停止使用含有石棉的零部件,对于国内已经售出的相关车型的处理办法正在商讨之中。”奇瑞汽车也表态:“从7月开始,在国内销售车型的相关零部件已经被替换,后续的排查工作也已开展,并逐步替换。” 如果能借此制定相关的标准法规,那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08/29094942494260087460634.shtml

 ;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