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链 > 正文

日、韩汽车零部件配套打开一道门缝

轮胎世界网 2012-05-04 16:56:22

喧闹的北京车展终于告一段落。整车展馆的“繁华”,衬出零部件展馆的“萧条”,让不少业内人士为中国的汽车未来发展捏一把汗,也让一些零部件企业的老总倍感失落。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悲观。车展期间,有一位春风满面的中年人,看上去对此次参展的成果十分满意,还一再表示,展台的冷清不代表企业不行。

这位陈姓人士来自浙江,是一家民营零部件企业的老总。

“别看参观零部件的人少,我们这次的收获可一点儿不小。”他介绍了收获所在:公司成为日本一家一级供应商的配套商。

“谁都想不到,我们会给日本公司配上套。以前,这可是比登天还难的事!”他说,此前,日本人已经去公司考察了好几次,产品也做了检测认证,但直到这次车展双方见面,才最后确定下来。

这位陈总的话并不是夸张。多年来,在中国汽车业有个说法,即“日韩配套体系的大门是全封闭的”。但现在,人们发现,这个大门正在逐渐打开一道缝,让一些有备而来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得到了机会。

江苏天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北区的李经理,对此有更深切的感受。据他介绍,当初他们想进入现代汽车的配套体系,虽然其产品价格比为现代配套的韩国企业的材料还低,但人家就是不要。

“现在变了。日韩主机厂想抢占市场份额,就得把产品的价格降下来,可他们原来的配套商是不可能自己降价的。这些主机厂就引进一个中国供应商,价格上有竞争力,质量上也不比他差,逼着原配套商不得不随着降价。”

据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有很大关系。为了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主机厂用尽各种手段降成本,而采购是决定成本的重要一环。重压之下,原来相对封闭的日韩配套体系不得不放宽限制,面向价格更具优势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开启。

当然,另一方面,“合资自主”现象的出现,也让中方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为中方参与选择配套商提供了方便条件。

原来主机厂打压供应商的一个“杀手锏”,就是不及时付款,也就是靠“赊账”拿配套产品,而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据李经理介绍,现在对方规定的付款期限一般是1到3个月,如果对方在规定期限内不给钱,他们就不再给对方配套。

日本汽车企业原来是最“固执”的,一直坚持只用从日本带来的供应商,现在这一僵局也在逐渐打破。丰田于2010年在中国成立了“国产化委员会”,专门推进整车降价,从而为中国产零部件进入其体系,创造了一些机会。

“销售市场的变化,决定了配套市场的变化。”李经理这样总结道。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05/04045622562260015331539.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