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有话就说: 最近,媒体上疯传着一个词语:“青出于蓝”,语自上汽执行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最近与媒体一次谈话的主题。
“青”,自然是指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了,但“蓝”所指为何,陈志鑫没有明言,我觉得,可以是合资公司,因为不仅上汽乘用车公司绝大部分高端人士,包括陈志鑫本人,来自合资公司,技术方面若明若暗有合资公司的影子,还因为上汽所属合资公司的丰厚利润,为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这可是当前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最急需的资源。用陈志鑫的话说:“上汽自主品牌‘不差钱’”。的确,为打造乘用车自主品牌,上汽业已投入了230亿元,“十二五”期间还将再投入222亿元,共计450亿元。这样的大手笔,这样的大气魄,实在令国内其他自主企业难望其项背,所以有媒体戏称其为“富二代”。
陈志鑫曾在合资企业干过20多年,从机修做起,经过工艺、采购、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的历练,一直做到总经理;此后有四、五年时间全面负责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是汽车业中极少数既熟知合资公司“黑匣子”里的秘密,又深深感受过自主品牌辛苦的中国人之一,所谓“知己知彼”,陈志鑫之谓也。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自主品牌企业销量大幅下降,市场占有率比去年下降约4个百分点。守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肥水却流不到自家田里,自然让做自主品牌的人心里堵得慌。不过,陈志鑫认为,“销量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入主上汽乘用车公司不久,陈志鑫即提出坚持两个“能力”:即“青出于蓝的学习能力”和“胜于蓝的创新能力”。他把这称之为“上海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理念和态度”。“青出于蓝胜于蓝”,已经在陈志鑫脑海中“沉淀”多年了。
中国自主品牌缺乏“整体核心竞争能力”,究其原因,一是起步太晚,历史积累不足:二是资源缺乏,投入不够,这决定了中国自主品牌只能由低端起步。低档低价,在市场快速增长时期,依靠性价比还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一旦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就弊端尽显,品牌溢价能力差,企业缺乏后续发展能力,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当“低投入,低价格,低档起步”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创业的普遍模式时,上汽却从海外收购高档成熟品牌入手,创出了一条“高起点”的路子,当然,这与它财大气粗有关,而别人则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这种独辟蹊径的发展路径,让上汽自主品牌起步不久就形成了“中国主导、全球联动,一头海外”的研发模式,把全球公认的两大优势资源:“英国设计”和“中国制造”,进行了创新结合,使其在研发、制造、服务三大领域,初步具备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构成了上汽乘用车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陈志鑫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上汽乘用车临港制造基地,不仅拥有水溶性油漆车间、无人焊装车间等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制造体系,和国际领先的技术与工艺,还建立了完善的QCOS系统,102个品控环节及100%在线监控,在制造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是上汽全集团——包括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学习榜样。
陈志鑫还宣称,上汽自主品牌轿车没有一个零部件比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差。将在明年10月推出的强混电动车,一次充电可以从上海开到北京,百公里油耗2.5L,绝对是世界水平。
还有一件事情可能很多人未曾留意,上汽乘用车发布的第一个品牌并不是产品,而是服务品牌:“尊荣体验”。在大众、通用还是2年 6万公里的保修承诺时,上汽自主品牌起步就提供3年 8万公里的保障。陈志鑫说:“这是基于我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最近上汽又在国内首创“宅捷修”服务,听起来像“宅急送”,是一项大众化亲民化服务产品,旨在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提高上汽车子的使用价值。
尽管上汽自主品牌同样遇到了市场困难,但这是暂时的,上汽“高起点”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正如陈志鑫所言,他们缺乏的只是“时间”和“火候”, “总有一天会达到大众、通用的水平,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我们也和他一样,希望大家“相信荣威、相信MG、相信上汽的自主品牌,相信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青出于而蓝胜于蓝’。”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9/05081022102244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