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贝洱:谨慎态度下的全面中国计划

专访贝洱亚太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盖世汽车网 2007-12-25 20:47:58

许有喜:贝洱亚太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有喜先生为华裔,先后居住于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学习机械工程和工业管理专业。1987年来到中国,在组织和管理汽车供应商的合资企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5年7月1日加盟贝洱公司,担任贝洱亚太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系列访谈之十

全球战略 紧跟客户

盖世汽车网:许总,您好。很高兴您接受盖世汽车网的采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贝洱公司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以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著称。

许有喜:好。100年前,贝洱公司还只是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小的个体企业,如今它已发展成了一个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有员工18500人,总部在斯图加特。贝洱在汽车行业的主要国家,比如欧洲的德国、法国、捷克,都有厂;在北美也有几个厂;在远东,在印度也有合资企业,在中国有3个合资企业,在日本有2个合资企业,现在在韩国还要建一个厂。基本的情况就是这样。更详细的资料就是在这个年报里。

盖世汽车网:你们在韩国还要建一个厂?

许有喜:要建一个厂,因为通用汽车明年底在韩国开始有一个新的车型。这个品牌中国这边也有,上汽的这个平台模块是我们提供的。在韩国有部分生产基地,在上海也有一个基地。为了满足韩国的生产要求,今年也开始在那建生产基地。

盖世汽车网:在日本没有?

许有喜:在日本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厂,但是有合资,和东洋合资的。东洋自己独资的厂或者贝洱德国或亚洲生产的产品,送到日本这个合资企业去组装,然后再卖给日本的客户。这个合资企业的主要客户是日本的整车厂客户,不管是日本本土还是西欧、北美的日本整车厂。

盖世汽车网:在印度有吗?

许有喜:10或11年前,我们与印度的Anand Group建了一个60:40的合资企业。Anand Group是印度比较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我们与这样强大的伙伴合作,那个合资企业也很成功。

盖世汽车网:概括而言,亚太地区的业务大概占你们全球业务的多少?

许有喜:从销售额来说,亚太地区在全球业务的比重还不到5%,其中比较大的是中国的业务。中国业务的比重可能是1%或2%。但是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比较新,从2004年开始建厂,我们来得还是比较晚,但是这2年销售额的增长还是比较厉害的。像2006年比2005年平均增长了50%左右,50%-53%这个范围。今年我们不同企业平均也还会再长37%,其中2个厂的增长率是50%-57%这个范围。所以中国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市场。

盖世汽车网:就是说你们的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平均增速。那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许有喜:我们的全球战略是,我们主要的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到哪。我们作为整车厂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对我们也是有这种要求。当然,我们进来时,主要的大客户就是国际品牌,比如以轿车方面为例,有通用、大众、奥迪、标致、雪铁龙等。卡车方面,国内几乎没有什么进口的品牌,我们在卡车方面主要是针对中国国内这个市场。我们与东风集团有一个合资,在十堰和武汉,那个合资企业的主要业务是针对商用车,就是卡车,特别是从重卡;同时那个合资企业也提供给东风集团下面的轿车项目,比如神龙公司的标致、雪铁龙车型,因为我们在欧洲也是它们的供应商。这也是我们一个很大的市场,在那个合资企业占了很大的比例,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东风卡车,有重汽的业务,马上又有一汽的业务。

盖世汽车网:上海贝洱主要是集中在轿车这一块?

许有喜:上海贝洱只是轿车的产品,但是也有一个仪器是从上海供应给东风这个合资企业的。怎么说呢,他们这里已经投资了这个设备,也有这个技术,那边就不用再投资这个设备、技术。

本地化建厂的谨慎态度

盖世汽车网:
有一个现象,很多零部件企业在国外可能投产比较少,但所占的业务比重比较大,但到中国来之后,他们的工厂比较多,像伟士通、德尔福都有10几家合资企业和厂。我们跟他们交流时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合资企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他们就说是跟中国整车产业比较分散有关系,所以中国的竞争可能还是不那么激烈,而且市场进展比较快,很多企业还是有成果的。我在想,贝洱将来是不是也会有像他们这样的发展战略呢?目前只有3家企业,以后会不会持续发展到10家、10几家?

许有喜:这个可以说是有可能。但是现在,刚才也介绍了,我们刚到嘛,建了这3个企业,我们要先把这3个企业好好优化下来,然后再扩大。对我们来说,当然要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但是另一角度更重要,就是经济方面是否划算。因为我们现在要抓的事就是把现有的企业搞好,在能力、产品、技术方面好好搞下来,把现在所有的客户的市场做好,做到比较完美,再来建新厂。因为你也知道,在国内建新厂也不是容易的,我认为不是投资的钱的问题,资金我们没什么问题。

盖世汽车网:那是什么问题呢?

许有喜:问题是我们作为外企企业,合资也好,独资也好,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地点开一个厂的话,员工的问题,从哪招人才;批量,供应商情况到底怎么样。刚才介绍了,我们企业现在的增长比例是相当大的,对供应商来说也是一个挑战的问题,这一方面他要增加能力,也许还要投资;另一方面,批量上了以后,我们还是要保证一个稳定的质量,这是一个基本条件。有时候,你也知道,国内的厂家,量太大了,就控制不住质量了,这样质量就不稳定。所以我们作为生产家买他们的产品,我们也要保证卖出去的产品的质量有稳定性。所以我认为,可能这一两年,估计不会有新的厂,如果有的话,也是从这几个合资企业建的分厂,即从他们的企业团体中抽几个人去管理。重新开始肯定是很大的一个挑战。

盖世汽车网:是。你们现在在中国的供应商的构成是什么样的?因为现在中国的供应商有合资,有独资,还有中国本土。对你们来说,是怎样的构成?

许有喜:我们都有。有些项目,比如说宝马项目,是很多全散件进口组装(CKD)的,因为他们的要求相当相当高,而且量不是最大的一个批量,虽然是够大了,而且他们在我们的销售额中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包括它的质量要求,我们现在是散件进口组装,但是他们现在开始要我们国产化了。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是复合的情况,有部分是进口的,有部分是国产的供应商。这取决于供应商的能力和质量问题。另外,从成本的角度,有时候,有些商品不一定就是国产的比进口的便宜。这个跟量也有关系,跟材料也有关系。所以我们就是要做这种平衡的分析,来考虑在某一个生产阶段,我们能达到国产化的是哪一些零件。主要是保持质量的要求,这是第一个问题。当然另外一个挑战的问题,就是你讲的,中国现在这个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而且也不是单单我们在这一块提供这种商品,还有其他的竞争对手,他们在中国的时间比我们长,所以他们有优势,供应商的分析、调整都已经比较稳定了。我们是新来的,我们重新来寻找这种供应商关系,所以这个业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市场与采购 一个也不能少

盖世汽车网:您刚才提到,贝洱来得相对比较晚一些。有的零部件企业已经在中国做全球采购,不知道贝洱在有没有作中国采购?

许有喜:我们也是有,我们这个亚太管理管理公司是2005年7月成立,从2006年1、2月开始(采购)的,我们已经在这里有一个采购队,现在总共有14个人,再加上质量部在亚太的5个人,差不多20个人的部门来做全球采购。

盖世汽车网:现在在中国采购的比重大概有多大?

许有喜:现在的量已经开始有一点了,但是从全球的比例来说,现在还是比较小。不过我们有一个很乐观的目标:采购量要达到相当大,相当相当大。

盖世汽车网:占全球业务的比重?两位数?

许有喜:可能20%吧,我们的目标,要达到超过20%。

盖世汽车网:大概要多久时间?

许有喜:希望在5年内。因为我们从各方面考虑,就是有些产品从这里采购,价格优势还是相当大的。

盖世汽车网:现在很多人都拿中国和印度比较,从采购来看,中国和印度,您觉得有什么区别吗?

许有喜:中国和印度主要的几个区别,一个就是语言的沟通方面。比如说,我们做全球采购时,我们的质量要求是用英语或德语写的,印度的供应商对材料的理解可能更快一些。我们这里要翻译,从英语翻译到汉语,这也是一个工作时间。这是一个。另外,印度的供应商和我们采购部门的专家沟通也比较容易,这个是另外一个优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中国比较大,供应商比较多,我相信将来中国供应商的产品范围和每一个产品的供应商的数量,会比印度要多得多。而且我觉得印度的经济开发还是比中国晚,它可能是刚刚几年前才开发。但是,比如说,从贝洱的角度,我们在印度的合资企业已经有差不多11年的时间,他们做这个工作已经做了6、7年了。从我们自己的产品的角度看,已经也有很多出口的业务,我们这里还没有达到他们出口的技能,所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比印度还差。但是我相信,而且我们总部也相信,将来中国会是我们主要的、最大的一个欧洲以外的供应商基地。

盖世汽车网:而且将来中国也会作为出口基地?

许有喜:是。

盖世汽车网:除了分享这个市场之外,还分享它的低成本制造优势。

许有喜:对,我们现在就是满足不掉国内的需求量,所以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但是我们当然是希望,中国的企业成为我们全球的生产基地。比如说,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也有从南非、法国、西班牙、德国、捷克进口的一些东西。反过来说,将来我们也会从中国供给他们。

盖世汽车网:只是现在工程能力还跟不上?

许有喜:是。

盖世汽车网:那现在工程能力限制了你们,是不是对本土的整车厂供货相对要少一点?

许有喜:我们现在在找客户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所以也不是说希望马上就有更多的客户。就是说,我们有哪一些能力,我们能去做的市场就去做。

盖世汽车网: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未来三、五年中国市场的发展,是继续这种高速的持续增长,还是会有波动的增长?

许有喜:中国这个市场很难判断。但是增长是肯定的,我觉得,还有10年的时间最起码有稳定的增长。是不是会像这两年这么高度的增长,是一回事,但是增长是肯定要有的。因为考虑到中国这个国家这么大,在大城市的发展也许到5年以后速度会是比较平的了,但是从经济角度看,其他还是会有提升。中国市场的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它有不同梯度的市场,需求也不一样,有便宜的产品,也有比较高级的、豪华的,差异比较大。

盖世汽车网:好。非常感谢许总接受我们的采访。

许有喜:谢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盖世汽车网)

人物访谈,请联系021-51699066-863,或Email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5/0611025825843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