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李维斗:不改变现状 中国汽车难说可持续发展

"两会"专访——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

盖世汽车网 冯淑娟 2011-03-14 08:32:05

“两会”期间,盖世汽车网独家专访了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他由于在政协提案中直言了汽车业的“合资病”,并建议修改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中的相关条款,而被媒体称为最敢说话的汽车“两会”代表。

国家应该考虑修改产业政策

盖世汽车网:你在提交“两会”的政协提案中,对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产品的合资企业”条款提出修改建议,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

李维斗:这一政策越来越对国内企业不利。一方面,已有两家合资企业的外方,凭借对合资企业的产品资源、研发和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的控制,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产能布局后,进一步整合企业价值链,蚕食中方的利益,从而实现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另一方面,现在仅有一家合作伙伴的外方,在合作过程中动辄提出大量的技术转让费、支持费,如果开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以在中国选择第二家合作伙伴相威胁,这种现状,使中方在合作过程中备受折磨。

这个规定,在当初政策出台时是对的,是适应当时形势的。但现在各方面情况和市场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应该考虑重新修改。

盖世汽车网:考虑到目前的现状,你认为汽车产业政策为此修改的可能性大吗?

李维斗:之前也有人跟我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政协委员的一大责任,就是通过提案的形式给政府提建议,供制定政策时参考。我提到的都是在企业运营中感觉到的事情,就像李书福在提案中提到的,也是他在办企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只是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这些问题,不能要求政府马上就采纳。

国家有国家的考虑,地方政府有地方政府的想法,其实政协委员也一样,可能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但国家政策有个天花板,你是突破不了的。

有时候,国家在制度安排方面得平衡各方面利益,并不好做,有时甚至发布了政策执行起来也打折扣。比如说税制改革,国外都是消费型税,而中国是生产型税,两者的区别是,消费型会促使政府考虑老百姓的需求,把市场消费释放出来,而生产型则会刺激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所以现在地方上出现了土地的问题、片面追求GDP的问题。国家鼓励消费,各个汽车大省都在鼓励汽车发展,而没有汽车产业的省份或者汽车小省在修路或者考虑拥堵时,地方政府就得不到什么。

盖世汽车网:国家“十二五”开始改变原来只关注GDP的做法,或许这种局面会有所改变吧?

李维斗:GDP增长了,大家都很高兴,都当成成绩来讲,但没人认识到这其中有多少问题。经济发展到某种程度,我们应该研究一下速度的问题了。国家“十二五”开始关注发展速度和民生问题,这是好事,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调整,上面虽然说了,下面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国外的政府和企业一直在研究中国的汽车产业和产业政策。我去伊朗,当地政府就说他们研究了中国的汽车产业,感觉中国汽车发展很快,但不够强大,可谓是一针见血。

自主品牌汽车现在很被动

盖世汽车网:随着市场逐步放开,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现在已经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你建议修改产业政策,是否也有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想法在内?

李维斗:国外的政府都是保护企业,保护公民,正因此才会发生美国轮胎特保案这样的事情,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被动,这也使得自主品牌现在其实很难受。在去年生产销售的1800辆汽车中,真正自主的有多少?高端2.0以上的哪有?看上去数量很大,是一块很好的蛋糕,而细分一下,自主品牌并没分到多少,而且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如果不给自主品牌创造一定的生存空间,就只能像现在这样,把他们都挤到低端上了。

此外,中国自主的汽车零部件如果发展不起来,虽然国家强调自主创新,重点跨越,而实质上却只靠全球采购,也没法适应现在的产业发展。从大的国际汽车企业看,哪家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自己只是做做仪表、车灯、玻璃是很容易,但要想提升水平,这些关键的零部件必须自己做才有可能。

盖世汽车网:去年中国汽车产销1800万辆,超出人们之前的想像,但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人,你在这方面感觉到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李维斗:对于汽车行业,一方面国家和社会都寄予了很大期待,另一方面都觉得它发展得不如某些行业那么好,没达到高铁那样的发展速度,又能出口又能帮人家做。汽车产业虽然做得已经很大,但还是大而不强,这是大家都认同的。

这个不强,一是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跟国外企业比有差距,另外还比较散。汽车产业比较特殊,投入很大,前期试验长,不像火箭或军工产品,都是单件或者小批量生产,竞争不强、高价格、不用打品牌,汽车业讲究的是规模效应。如果生产1000万辆汽车,就有1000个车型的话,那一种也只有1万辆,就谈不上经济规模,也就没有效益,就不能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和质量。汽车如果没有平台支撑,成本就降不下来,奥迪在国外能达到200万台发动机的规模,它的生产和研发成本很容易就能降下来,中国今年产销前两个月已经达到300万辆汽车,总量看上去是足够大,但很散,集中度不高,而且这300万辆中,自己能说了算的不多,出口也不行。

盖世汽车网:去年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得还算不错嘛。

李维斗:去年比较特殊,国家给予汽车产业很多优惠政策,在十大振兴产业中,汽车业是最早得到实惠的。但国家现在必须考虑中国汽车达到4000万辆产能后如何利用的问题,这么大的产能,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应该怎么解决?

汽车出口秩序亟待规范

盖世汽车网:你在提案中特别提到规范出口汽车秩序的建议,作为一个专门负责汽车进出口业务的老总,在这方面一定有很深的感受吧?

李维斗:在汽车出口方面,大家都是喊得多,但真正走出去又有循环能力的并不多。汽车出口不像一般消费品,不需要维修保养,汽车需要有完善的售后体系,厂家要对产品负责任,有承诺。现在有些企业觉得走出国门就高兴得不得了,对于产品能否真正送到用户手里,送到以后什么样,完全不关心。

美国汽车有“三大”,日本也就那么几家,加上欧洲汽车,他们的产业集中度都很高,海外布局也有整体规划,绝对不是委托张三、李四来打中国市场的。而我们国内的企业,现在规定可以委托三家出口经营还嫌少。我真担心汽车像摩托车、家电那样,在国外占了地,再把地都给祸害了。光一个俄罗斯,就有多少家在做?有些经营企业,就像卖手机一样卖汽车,卖出去以后,用户连找都找不到你,人家当地的企业也不干了,鼓动政府,出台限制政策。我们一直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形势严峻,人家政府保护的是本国公民的利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政府的责任。

盖世汽车网:对于这些问题,国家管理部门肯定也注意到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吗?

李维斗:出口方面的问题,我们也跟商务部的有关领导碰过头,国家也很想做些工作,但中国有些制度建设,在起草发布部门的法规文件时,缺乏总体安排和衔接,各部门想的不一样,这个部门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那个部门觉得这样做有问题,很难统一。

温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提出,不平衡的问题严重。这样的不平衡能保持持续发展吗?很难说。中国汽车能出得去,还要保得住,不能做一锤子买卖,现在这样做,既损害了企业利益,也破坏了国家形象。这种发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国外对品牌建设这块看得很重,中国企业对自己的品牌意识却不强,李荣融去年在报告里就谈到过这个问题。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得很快,但知名品牌却很少,而如果没有品牌,就只能卖很低的价钱,质量上也容易出问题。从国内企业目前出口的打法来看,存在不少有些问题。这说明在品牌建设方面,我们的确有些工作要做。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3/14083212321230290375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