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 大众对阿尔法和法拉利“垂涎欲滴”
胃口极好的大众汽车集团
影响力:★☆☆☆☆
背景:事实上,菲亚特管理层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和大众就出售阿尔法·罗密欧事宜进行商讨,但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并不愿意出售阿尔法。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菲亚特成功出售正处于亏损状态的阿尔法,获取的大量现金将有助于菲亚特轻松实现振兴大业;但如果菲亚特自己能扛过这段艰难时期,那么阿尔法·罗密欧在未来将是菲亚特手中的一把利器。
现状:仍处于传言阶段
点评:卖还是不卖?这是一个令马尔乔内难以抉择的问题。
事件进展:
据德国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希望将超级跑车品牌法拉利(Ferrari)收入旗下。但马尔乔内表示,大众对阿尔法·罗密欧以及法拉利的觊觎只是一个“美梦”。[详情]
据德国《欧洲汽车周报》(Automobilwoche)报道,大众汽车有意收购菲亚特旗下阿尔法罗密欧(Alfa Romeo)品牌。该媒体援引大众内部匿名高管的话称:“阿尔法罗密欧品牌有助于实施大众汽车的发展战略。”[详情]
尽管阿尔法·罗密欧经营不佳,但该品牌仍然不在菲亚特可出售业务的范围。马尔乔内曾表示,阿尔法·罗密欧的年销售量必须达到30万辆才能保证不亏损。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2013年之前都难以实现该目标。[详情]
意大利媒体报道,菲亚特准备支付穆巴达拉发展公司约1.66亿美元回购法拉利5%股份。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向媒体透露,菲亚特拟推动法拉利IPO,向公众出售法拉利股份以换取资金。[详情]
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近日向分析人士表示,菲亚特可能在合并克莱斯特集团之前出售汽车零部件公司玛瑞利,并对法拉利跑车业务进行IPO。菲亚特给出的法拉利估值为24亿欧元(33亿美元)。[详情]
No.9 马自达与福特“分道扬镳”
马自达在华单飞梦或将实现
影响力:★☆☆☆☆
背景:福特下决心推行一个福特战略,大量抛售所持马自达股份。但马自达认为,即使福特将不再是马自达最大的股东,但马自达坚定与福特的合作。业内人士分析,马自达从福特的体系之中解放出来后刚得到自由发挥的权利,该品牌在中国的道路或将出现重大转折。
现状:福特将马自达股份从11%减持到3.5%
点评:继通用抛光铃木股份之后,福特减持马自达的股份,美日汽车联盟格局出现瓦解。
事件进展:
马自达"单飞"后品牌困局待解
马自达在华共有两家合资公司,但一直以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备受制约。在与长安汽车的合作中,作为大股东的福特控制着马自达的经营方针。在长安福特马自达合资公司中,马自达仅有15%的股份,马自达能引进中国的车型有限,在产能方面同样受到福特的限制。[详情]
福特汽车11月18日在向东京证券交易所递交的股权变更书中表示,福特将于11月25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向日本企业转让7.5%马自达股份,将其持有的马自达股份比例从11%降至3.5%。媒体猜测,福特将向10家公司转让马自达股票。[详情]
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主席奥正之于10月18日在东京称,三井住友银行在2010年年底将成为马自达汽车的最大股东。据悉,三井住友银行现拥有马自达2.9%的股份,而三井住友保险公司拥有马自达2.6%的股份。[详情]
福特汽车公司表示与马自达汽车公司的合作关系将不会改变。福特此举旨在回应媒体关于福特将出售所持马自达股份的报道。福特公司发言人马克·特鲁比说:“福特公司将继续同马自达公司保持合作关系。”[详情]
No.8 马恒达得双龙“如获至宝”
韩国式罢工将是马恒达振兴双龙的最大障碍
影响力:★★☆☆☆
背景:这可能是一桩最不被人看好的收购案,韩国双龙汽车被上汽集团抛弃之后,马恒达终于如愿以偿收购了向往已久的双龙汽车。马恒达以卖农用机械、拖拉车发家,也同许多车企一样“商转乘”打入乘用车市场,马恒达有望依靠收购双龙大大减少其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并且获得后者的营销网络,以打开旗下SUV车型的销路。
现状:马恒达收购了双龙70%股份
点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马恒达放开手来豪赌了一把。
事件进展:
印度最大的SUV和拖拉机生产商马恒达近日宣布,该公司将支付4271亿韩元(折合3.77亿美元)用于购买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份。根据协议,马恒达将通过认购新股的方式控制双龙汽车的70%股份。马恒达还将购买其954亿韩元(约0.86亿美元)的新公司债券。[详情]
马恒达汽车与农机部总裁表示,双龙汽车未来四年内可能推出至多三款车型,以恢复盈利。 据彭博社报道,双龙将使用尚未使用的汽车设计开发新车型。马恒达也将在印度生产双龙汽车,包括Rexton和Korando C SUV车型。[详情]
盖世汽车讯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多用途汽车制造商马恒达计划注资双龙,助其摆脱债务困扰。 马恒达计划收购双龙价值约4亿美元的股票以获得双龙控股权。双龙将用这笔资金偿还约3.2亿美元债务。[详情]
雷诺日产退出双龙竞购
印度马恒达(Mahindra & Mahindra)、印度Ruia集团和韩国大宇公交车公司已经提交了竞购韩国双龙汽车的申请,而雷诺-日产汽车联盟退出了竞购。 马恒达董事会于8月7日通过了收购双龙汽车的申请。从现在的进展来看,竞购双龙完成的时间将提前。[详情]
上汽减持双龙股份至3.79%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正在进行的双龙汽车收购战,6家收购方为这一资产你争我夺之时,原先的控股股东上海汽车已经悄然将股份减持至3.79%。 昨日,上海汽车一位高管接受采访时表示,自破产重组方案获批,上海汽车一直在二级市场减持双龙股票。[详情]
No.7 丰田“押宝”特斯拉
影响力:★★☆☆☆
丰田与特斯拉联手打造电动版RAV4被寄予厚望
背景:丰田计划在接下来几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数十款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型,而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将是丰田在推行节能车型中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看来,丰田认为电动车并不会成为边缘车型,打算在电动车方面赶上通用和日产等车企。丰田给特斯拉提供了相当一大笔的资金用于开发新一代的电动车电池。此外,松下集团也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并加入到合作当中。
现状:丰田收购特斯拉3%股份
点评:召回门让丰田的“安全”、“质量”招牌蒙上了阴影,丰田决定再打出“环保”牌。
事件进展: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松下集团11月3日出资3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的部分股份。全球最大的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松下此次投资意在电动车市场。 特拉斯汽车公司透露,松下集团以每股21.15美元的价格买进特拉斯股份。[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大发汽车公司总裁伊奈光一(Koichi Ina)日前表示将要加入丰田与特拉斯的电动汽车开发中。 此外,伊奈光一还向日本媒体透露,大发计划提高旗下印度尼西亚工厂的产能,将年产能从23万提高到28万。[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丰田汽车公司将支付其合作伙伴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6000万美元,用于研发电动版RAV4的电池、电动机和包括变速箱和电子设备等在内的其他配件。 2010年7月,丰田与特斯拉公司宣布双方将合作推出电动版丰田RAV4紧凑型SUV。[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Akio Toyoda)于7月9日表示,在参股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之后,丰田将继续寻找其他替代能源技术合作伙伴。 与其他车企相比,丰田的合作伙伴数量较少。[详情]
No.6 雷诺日产结盟伏尔加“如虎添翼”
再添强援的雷诺CEO戈登可谓意气风发
影响力:★★★☆☆
现状:雷诺拟增持伏尔加股份至35%;日产将收购伏尔加15%-20%股份
背景:雷诺和伏尔加早在2008年时就曾讨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不过在经济危机前俄罗斯政府方反对该交易,而伏尔加早经济危机重创之后雷诺又拒绝出资。目前,伏尔加汽车公司的产销已经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雷诺亦恢复盈利提前偿还法国政府的贷款,因此双方达成进一步合作的谈判重新开始。
点评:雷诺日产伏尔加联盟可能将占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事件进展:
据《日经新闻》报道,俄罗斯国有技术公司(Russian Technologies AO)的CEO谢尔盖?切梅佐夫(Sergei Chemezov)日前表示,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公司计划收购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伏尔加10%的股份。 [详情]
盖世汽车讯 俄罗斯政府近日批准雷诺汽车收购50%的伏尔加汽车股份,这将有可能使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被外国公司控股。 雷诺CEO戈恩在莫斯科表示,俄罗斯总理普京支持雷诺将其持有的伏尔加股份由25%增至50%。 [详情]
雷诺 与 AVTOVAZ 于2008年签订合作协议 盖世汽车讯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日产雷诺汽车公司CEO戈恩(Carlos Ghosn)10月28日宣称,该公司正与俄罗斯的投资银行谈判,日产雷诺愿从后者手中购买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的股份。[详情]
雷诺-日产联盟和俄罗斯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AvtoVAZ)近日宣布,为了能保持三方在俄罗斯市场的不断增长,后续三方将在产品研发、采购、物流和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2008年2月,雷诺收购了伏尔加25%的股份,并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详情]
戈恩拒绝增持伏尔加汽车 普京20亿再施救
伏尔加汽车可以用来谈判的筹码并不多,所以它只能将最危险的信号传递到克里姆林宫,希望总理普京能再次施救,而救助的最直接方式是能提供现金。现在,普京已经满足了伏尔加汽车的需求,但就这家俄罗斯汽车制造商而言,它最危险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详情]
No.5 菲亚特“试婚”克莱斯勒
菲亚特向克莱斯勒伸出了援助之手
影响力:★★★☆☆
背景:克莱斯勒距离破产保护结束期只有6天的时候,美国高等法院就在终于决定,同意克莱斯勒将其资产出售给菲亚特,克莱斯勒总算避免了被破产清算的命运。作为美国工业成就的一个缩影,克莱斯勒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刚愎自用的克莱斯勒最终没能抓住小排量和环保的消费趋势,因转型困难在经济危机中倒下了。自合作以来,菲亚特不断向克莱斯勒提供小型车技术,并计划靠技术增持后者股份至35%。
现状:菲亚特持有克莱斯勒20%股份
点评:菲亚特想完全获得克莱斯勒的控制权并不容易,在以后的这段“试婚期”之后,双方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变数。
事件进展:
盖世汽车讯 意大利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近日表示,菲亚特与克莱斯勒位于意大利都灵的米拉菲奥里(Mirafiori)工厂将生产阿尔法·罗密欧和JEEP大切诺基品牌的新款SUV。 据报道,菲亚特与克莱斯勒计划合资在意大利组建新的汽车公司。[详情]
盖世汽车讯 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近日向分析人士表示,菲亚特可能在合并克莱斯特集团之前出售汽车零部件公司玛瑞利,并对法拉利跑车业务进行IPO。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Stuart Pearson在参加11月12日马尔乔内与分析人士的见面会。[详情]
盖世汽车讯 据USA TODAY报道,菲亚特正计划将其在克莱斯勒的股份由目前的20%增持至35%。根据之前菲亚特、克莱斯勒以及美国政府的协定,菲亚特有选择权将其在克莱斯勒的股份最终增至51%。 作为股份增持的条件,菲亚特需要向克莱斯勒提供新的车型和节能技术。[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集团(Fiat S.p.A.)计划在未来将年内将其所持有的克莱斯勒集团( Chrysler Group )股份增加至35%。 菲亚特CEO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 )3月26号接受采访。[详情]
No.4 戴姆勒加入雷诺日产联盟“抱团取暖”
戴姆勒-日产-雷诺联盟是否能真如铁三角一样稳定?
影响力:★★★☆☆
背景:在经历了2009年汽车市场的低迷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戴姆勒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戴姆勒在历经与克莱斯勒、三菱和现代的失败结盟之后,经过长达数月的谈判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结盟者雷诺日产。通过交叉控股,世界汽车界形成了一个新的德、法、日三角同盟体系。业界认为,如果该集团在发动机技术等领域的共享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将成为左右世界汽车业格局的一股力量。
现状:雷诺日产持戴姆勒3.1%股份 戴姆勒持雷诺日产3.1%股份
点评:在如何成功运营联盟上,雷诺日产表现相当成功,三方联盟的模式备受关注。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戴姆勒集团梅赛德斯奔驰轿车部研发负责人Thomas Weber近日表示:“戴姆勒与雷诺日产的合作将扩大到电动车领域,并希望通过规模化合作生产降低成本。”[详情]
雷诺日产结盟戴姆勒 铁三角并非牢不可破
近期,法国雷诺、日本日产和德国戴姆勒三家汽车业巨头结成同盟的事吵得沸沸扬扬。对此,柏林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研究所工程师、项目主管秦玉学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戴姆勒和雷诺-日产结成三角联盟体现了当下汽车业在变革和危机之下探索未来发展道路的诉求,但三方合作前景并不明朗。[详情]
盖世汽车讯 4月7号,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集团正式宣布与雷诺-日产汽车联盟结成联盟,双方将相互持有对方3.1%的股份。近年来,车企之间寻求相互合作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戴姆勒、雷诺和日产也不例外。[详情]
4月7号,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集团正式宣布,戴姆勒将和雷诺-日产联盟结盟,戴姆勒和雷诺-日产联盟将相互持有对方3.1%的股份,而且后续双方还将在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等领域实现合作。以下为业内人士对戴姆勒和雷诺-日产联盟的看法: 从合作协议来看,戴姆勒受益比较多。[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和雷诺日产联盟于4月7号宣布,三方将结成联盟,且将进行一次性换股交易。 根据换股协议,戴姆勒将获得雷诺3.1%的股份和日产3.1%的股份,雷诺将获得戴姆勒3.1%的股份。[详情]
No.3 大众推动斯堪尼亚与曼组建“商车用帝国”
斯堪尼亚与曼将从对立走向合作
影响力:★★★☆☆
背景:2006年德国曼向斯堪尼亚董事会提交了收购提案,遭到了斯堪尼亚的阻击,这场收购兼并大戏从此拉开了序幕。大众计划转让德国卡车制造商曼30%的股份给斯堪尼亚,以实现对斯堪尼亚股份的增持。在此之后,斯堪尼亚将购买曼剩余的70%股权以完成兼并。三者联盟后将超过沃尔沃和戴姆勒卡车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
现状:大众持有斯堪尼亚46%股份、曼30%股份 曼持有斯堪尼亚13.4%股份
点评:如果斯堪尼亚和曼合并,新组建的商用车企业将非常具有竞争力,足以动摇戴姆勒商用车世界第一的地位。
事件进展:
欧洲第二大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近日发布公告称,考虑与曼公司进行合作,从而成为欧洲最大重卡及客车制造商。 ■ 欧洲商用车新盟主呼之欲出 斯堪尼亚在最近公布的一份声明中称:“一段时间内,斯堪尼亚和曼一直在评估本行业的不同项目。[详情]
曼-斯堪尼亚中国之路依然漫漫
日前,瑞典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Scania)宣布,正在考虑与德国卡车制造商曼合并。如果交易成功,新公司将取代戴姆勒和沃尔沃,成为欧洲最大的重型卡车和巴士制造商。 大众欲打造全系列商用车航母 其实早在2000年,大众已经成为瑞典斯堪尼亚公司的最大股东。[详情]
盖世汽车讯 据德国《明镜》周刊(Spiegel)报道,大众集团计划将其所持有的瑞典商用车制造商斯堪尼亚的股份增持至75%-80%。 据报道,大众现持有斯堪尼亚46%的股份,该公司将计划转让30%德国卡车制造商曼(MAN)的股份给斯堪尼亚,以实现对斯堪尼亚股份增持。[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集团生产主管Jochem Heizmann将于数月后到大众旗下商用车部门斯堪尼亚(Scania AB)任职,以加快斯堪尼亚和曼(MAN SE)的合并进度。[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瑞典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Scania)CEO Leif Oestling近日在接受一家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斯堪尼亚与竞争对手——德国卡车制造商曼(MAN)的合并表示不认可,并对合并后的协同效应表示质疑。[详情]
No.2 大众对保时捷“欲擒故纵”
影响力:★★★★☆
背景:早在2008年保时捷对大众汽车发起恶意收购,失败后债台高筑还面临多项起诉。大众2009年决定开始反收购保时捷,陷入危机中的保时捷为求自保决定放弃抵抗,谁知想完成兼并还得先解决债务问题。虽然目前双方合并仍有不少障碍难以解决,但保时捷和大众都在积极推动兼并进程。据了解,保时捷将承担起大众集团内部的跑车平台研发,而大众也将为保时捷提供其他车型的生产平台。
现状:大众持有保时捷49.9%的股份
点评:完成兼并后大众的平台化战略可能将初显威力!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事件进展:
盖世汽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大众汽车集团CEO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近日表示,该集团未来的跑车和大型豪华轿车的平台将由保时捷负责开发,这意味着奥迪在与保时捷在该类别竞争中失利。 [详情]
盖世汽车讯 德国跑车生产商保时捷股东于11月30日通过了售股融资65亿美元偿还债务的决议。 据彭博社报道,在保时捷股东于昨日举行的年会上,88%的优先股和普通股股东支持售股融资的计划,据悉,该决议需要得到75%以上的股东同意。[详情]
盖世汽车讯 保时捷近日宣布,它将支付所欠的6.26亿欧元(约8.6亿美元)税金及利息。这意味着大众合并保时捷的步伐又前进了一步。 保时捷已拨款13.5亿欧元,用于偿还未支付的税金,偿还税金后剩余的7.19亿欧元将归于利润项目。[详情]
盖世汽车讯 豪华跑车制造商保时捷公司高层近日决定,将旗下奥地利萨尔茨堡保时捷控股公司(Porsche Holding Salzburg)转售给大众汽车公司,售价约为33亿欧元(折合45亿美元)。 [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德国下萨克森州副州长Joerg Bode 10月26日表示,大众集团与保时捷汽车公司的兼并面临着困难。据原计划,大众与保时捷的合并将在2011年内完成,此最新迹象表明该计划可能难以实现。 [详情]
No.1 吉利与沃尔沃上演“蛇吞象”
吉利给沃尔沃染上了中国色彩
影响力:★★★★★
背景:吉利收购沃尔沃绝对牵动了海内外所有人的心,叫好者认为这是一宗里程碑式的交易,凸显中国汽车业正放眼全球;反对者完全不看好此次收购,认为吉利向消化沃尔沃简直是痴人说梦。不过,大家更关心的是吉利究竟能否将这个福特都玩不转的沃尔沃扭亏为盈?目前,重组过后的沃尔沃管理层还并不稳定,沃尔沃召回事件更是频频发生,此外建厂、研发和扩大经销网络还需要重金的投入。
现状:吉利持有沃尔沃100%股份
点评:吉利欲振兴沃尔沃急需解决在资金、召回和管理的三个方面问题。
事件进展:
盖世汽车讯 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吉利控股的沃尔沃汽车公司CEO史蒂芬·雅各布(Stefan Jacoby)向英国著名汽车网autocar透露,沃尔沃应当放弃当前所谓的“高端”定位,而需要一个新的发展策略。 [详情]
盖世汽车讯 中国吉利控股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生产总监约翰逊(Magnus Jonsson)离职。负责管理技术工程的副总裁保罗·韦兰德(Paul Welander)将临时接任生产总监。 [详情]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Volvo)新任CEO斯蒂芬.雅克布(Stefan Jacoby)称,他将重新将沃尔沃打造成“高端”品牌,并计划最终超越德国豪华车制造商宝马。 [详情]
吉利收购沃尔沃交割仪式今日中午在伦敦举行
据外电报道,吉利并购沃尔沃交割仪式将于北京时间8月2日中午12时在伦敦进行,收购价格为15.5亿美元。交割后将立即召开董事会,确定沃尔沃全球董事会成员,同时决定聘任前大众北美CEO Stefan Jacoby为全球CEO。 [详情]
2010年3月28号,福特汽车与吉利集团就收购沃尔沃签署最终协议。如果这一收购在未来几个月理清最后事宜时,不出现突然变故,就可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有史以来进行的最大的跨国并购。 但是,对于吉利而言,收购沃尔沃会是一笔明智的交易吗? [详情]
2010年沃尔沃召回案例一览:沃尔沃2010年累计召回超过30万辆汽车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0/12/070327522752268002987.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