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分析 > 正文

中国本土和外资零部件企业占优势的领域对比

盖世汽车网 2010-06-08 09:19:56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规模从1998年的9.1亿件增长到了2007年的39.3亿件,10年增长了4.3倍。而同期中国汽车生产规模增长了5.4倍,二者的增幅基本成正比。

据Fourin公司对200多种汽车零部件的统计分析,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量在中国汽车零部件总产量中的比重已从1998年的28.1%升至2007年的42.0%,并曾在2005年达到63.1%的峰值(见下图)。另外,从各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生产集中度来看,1998年,电动车窗升降器、差速器、进排气歧管、汽车空调等发动机和驱动系铸锻造零部件、功能及装备系零部件的外资企业生产比率较高,而在轮胎、仪表板等领域,外资企业当时的生产比率较低。

中国本土和外资零部件企业占优势的领域对比

而到2007年,发动机管理系统及微电机等零部件逐渐从进口转为国产,由此形成3-5家外资企业垄断供应的局面。同时,原由外资垄断的电动车窗升降器,因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壮大,外资企业在该领域占的份额逐渐下降。

另据Fourin对2005、2007年的各零部件行业前三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和外资企业生产比率的研究发现,这两年,在组合仪表、微电机、汽车线束、起动机等领域,大型外资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在变速器、后视镜、气门挺杆等驱传动系铸造零部件及车身零部件等领域,中国本土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

据盖世汽车网“2010最具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评选”(2009年12月启动)的初选结果,外商独资及合资公司在发动机管理系统、安全气囊、ABS系统、三元催化器、自动天窗、空调系统、汽车坐椅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统、自动变速箱、高压燃料泵等系统和部件方面,仍占有绝对竞争优势。这些领域,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外资所占,部分产品几乎被外资垄断。

然而,除少数技术含量高的领域,本土汽车零部件公司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外,在绝大多数零部件领域,本土零部件的成长十分迅猛,特别是成本要素在采购决策占据关键因素的产品领域。盖世汽车网对初选出的900多名供应商进行分析发现,在70%的零部件产品中,本土企业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部分产品几乎被本土供应商独占。如车身零部件、变速箱零部件、制动泵助力器、GPS、刹车片等产品。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0/06/08081347134719788110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