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urope-Asia Automobile Innovation Forum
  • 2025第七届金辑奖评选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PSA联姻长安欲制衡东风 产品资源成掣肘

盖世汽车网 渐凉 2010-05-07 08:57:20
核心提示:造成神龙汽车今天的局面,PSA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背负“领导不力”的指责时,强化在神龙的控制力显得至关重要。而筹建一家新的合资企业,对东风而言,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制衡”效应。

盖世汽车讯 PSA在中国寻求第二合作伙伴的合资谈判终于随着5月4日与长安集团签署的一纸“合资意向书”后宣告完结。而在长安正与东风互相赶超欲跻身前三的时代背景下,PSA此举,正好可趁势施展“制衡术”。

东风的顾虑

昨日(5月6日)下午,PSA与长安集团联合发布的新闻稿肯定了双方将成立50:50股比的合资企业,并称双方的合资企业将生产环保的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新的合资公司与双方现有的合资公司互补发展,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具体事宜双方还在协商中。”

简短的新闻稿,PSA首先澄清的便是不会跟现有的合资公司,即其与东风的合资企业——神龙汽车产生直接竞争,而恰恰这点,三方最为敏感的话题也就“此地无银三百两”。

在对方谈判主体不断变更,时间跨度近五年多时间的“马拉松式”谈判进程中,PSA一直未更改早前设定的中国战略,即在中国市场的主营业务仍将依靠与东风的合资企业——神龙汽车来实现,“非主流”的轻型商用车或高端商务车(MPV)则投放到与长安集团新设立的合资企业中去。

然而,长安在微车市场攻城拔寨不断壮大,显然已经开始撼动东风的“老三”地位。

由此看来,一旦长安集团在合资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轻型商用车方面取得突破的同时,借助其在自主品牌领域积累的经验和目前开拓出的已有市场份额和经销网络,势必会向乘用车尤其是轿车市场倾斜,并以此作为赶超东风的又一把利剑。同时,PSA“另觅新欢”后,在对神龙汽车今后产品投入方面很难保证是否一如既往。

而这些,正是东风的顾虑所在。

坊间传言,此次双方签署合资意向书,长安的热情明显高于PSA。或许,徐留平的那幅?棋局,已经开始铺设。

PSA的乏力

去年11月份,在神龙汽车第二工厂的投产仪式上,总经理刘卫东曾高调宣布,神龙的未来战略目标是占据7%-8%的市场份额,并将至少投入十款以上全新产品。事实上,PSA高层已经允诺未来多款战略车型均将投放到神龙汽车。

作为在中国最早成立的三大合资汽车企业之一的神龙汽车,在经过近18年的发展后至今仍未挤入市场十强之列。法国人的高傲与保守在很大程度让神龙错失了在中国崛起的诸多机遇,产品导入节奏的过于缓慢一直被业界诟病。

因此,联姻长安,在业界看来也只是PSA有意铺开的一场“制衡”游戏,而非真正全方位推进中国战略。

在产品资源稀缺的的情况下,PSA尚无法满足神龙汽车对车型导入的需求,并致其在成立18年后,仍处在销量爬坡期。除了策略上的“失策”,产品布局单一也一直是神龙汽车方面的隐痛。

可以说,造成神龙汽车今天的局面,PSA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背负“领导不力”的指责时,强化在神龙的控制力显得至关重要。而筹建一家新的合资企业,对东风而言,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制衡”效应。

长安的阳谋

对于即将新成立的合资企业,PSA面对在微车市场强劲发展的长安集团,尤其是后者在去年整合了新中航积攒了较为丰富的研发实力及平台技术,多少显得有些“力不足”。而正是这一点,却成就了长安。

据有关媒体报道,根据双方目前达成的意向,PSA与长安集团所将设立的合资企业除双方对半持股之外,在技术以及产品方面都将主要倚仗长安方面。PSA只是在前期导入少数几款产品到合资企业,待同步建立的研发中心步入正轨之后,该合资企业就将实现“自我供血”功能,并停止从PSA方面引进产品。

盖世汽车网了解到,在合资企业今后推出的产品在品牌上如何使用,PSA与长安并未达成共识。徐留平的期望,仍是能推出新的品牌,抑或是长安的自主品牌。

不管怎么说,国内车企在合资企业中在技术及产品方面话语权得到如此大的提升,确尚属首次。对国内历来因过分依赖外方的技术而导致沦为“加工厂”的合资企业而言,无疑具备里程碑的意义。长安或许会因此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双方的合资在被普遍看好的同时,长安更须冷静对待眼前的现实难题。

有业内人士提出,PSA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商务车型,定位都较高端,引入国内价格自然不菲,要想打开市场难度之大难以想象。因此,只有与长安的微车产品进行本土化改造后,才有希望真正占得一席之地。“但要想合资企业在销量上作出贡献,双方仍将面对长时间缓慢爬坡的局面。”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0/05/070844434443176528305.shtml

 ;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