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计划于2010年将其印度子公司的工程师与设计师人数翻番。
10月12日,NSK中国新技术中心在苏州开业,这是NSK在日本本土以外规模最大的技术中心。
9月29日,德尔福宣布其在印度班加罗尔的技术中心(建于2000年)已经扩建,并将新增150名工程技术人员。此次扩建将增强该技术中心的设计和测试功能,并加强在汽车电子和"可用得起的技术"方面的研发。
9月29日,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在上海宣布成立东北亚及大中华区总部,并正式启用设在上海的研发中心。
9月24日,阿文美驰公司宣布在印度班加罗尔开设了新的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将会成为阿文美驰在亚太区的设计中心,主导亚太区的商用车等车辆用传动轴和制动部件的产品开发计划,并为阿文美驰在北美、南美、欧洲的业务提供工程服务。1998年阿文美驰就在班加罗尔设立了一个技术中心。
9月24日,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在上海宣布正式成立。
7月2日,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宣布在印度浦那开设了新的技术中心,这是其全球第5个技术研发 中心。在此之前,该公司在中国大连已设有一个技术研发中心。
【要闻点评】
1、除了菲亚特、德尔福、阿文美驰、FEV,汽车行业其他一些企业如通用、铃木、本田、雷诺-日产、博世、电装、大陆集团、伟世通、矢崎、AVL、汉高等也都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另外大众在2008年巴黎车展上就已宣布将在印度浦那建立全球技术研发中心,丰田也考虑在印度建研发中心。很明显,印度已经成为国际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的又一片热土,其重要地位已经直逼中国。
2、中国虽然与印度同样是国际企业眼中的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研发基地,并且汽车市场的规模远大于印度,但是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不及印度,并且中国对国际车企入华的合资要求,使一些国际整车企业在华建研发中心方面不甚积极,即使有所谓研发中心很多时候也是名不副实。
3、而印度不仅没有合资要求,且知识产权意识更强,还有至少以下特色和比较优势:
-- 塔塔Nano引爆的低成本小车之风在全球有愈演愈烈之势,国际汽车巨头也纷纷把印度作为其低成本小车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从而带动一批批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在印度加大对低成本技术的研发。
-- 印度本土车企的纯自主研发实力强于中国车企。塔塔Nano的研发成功也证实了这一点。而长期在国家默认的抄袭、拷贝技术的商业环境下熏陶的中国车企,在享受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长和合资规定带来的衣食无忧甚至小康生活后,近几年在国家提倡下才加大自主研发进程。
-- 印度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其汽车技术工程师和设计师在用英语语言和思维与国际企业沟通方面,比中国的更顺畅。
4、而最近一些国际巨头在印度建、扩建或筹建技术中心的举动或意图,也表明它们正在为抓住印度市场(包括其中的低成本车)未来的高增长机遇,做准备。美国一咨询公司预计,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排在中国和美国市场之后。但是因为印度汽车市场的基数相对较小,将来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平稳后,印度可能仍将出现如当年中国市场般的高增长。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10/200853255325121433887.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