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昨晚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曼斥资5.6亿欧元收购其约25%权益,借此引进其在重型卡车方面的生产技术。
据盖世汽车网了解,德国曼公司与中国重汽的谈判于去年就已开始,因双方在产品的引进方面存在分歧导致合作进程一度搁浅。此次曼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曲线进入中国重型商用车市场。
技术与产品并非最先进
据悉,此次曼与中国重汽除在股权合作之外,将授予中国重汽一项有关完整TGA卡车、符合欧III、欧IV及欧V排放标准的D08、D20及D26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的在中国的独家及不可转让权利使用许可技术和专门技术,以及相关的分销、售后维护及服务使用许可技术和专门技术的权利。但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盖世汽车网透露,此次曼向重汽提供的相关技术并非先进技术,而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面世。
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称,此次与曼签订的协议把欧Ⅲ、欧Ⅳ和欧Ⅴ发动机生产技术的使用权纳入了合作范围,一次性解决了中国重汽未来三代环保卡车生产技术的攻关问题。同时,他还表示,采用更环保、具动力的重型卡车,将是内地发展趋势,引进MAN的技术及资金,是在市场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策略。
对此,中原证券分析师徐敏峰对盖世汽车网表示,中国重汽与曼有着一定的合作基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汽收购了其旗下子公司Steyr(斯太尔)的卡车技术,由于现在国内斯太尔重卡平台在技术提升上存在瓶颈,因此引进战略合作者进行技术升级是较好的选择。曼收购中国重汽股份也是对中国未来商用车市场的看好。
知名汽车分析师钟师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时也表示了同样看法,作为一个有着250年历史的公司,曼的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因此收购重汽25%的股份对曼而言并"不差钱"。从之前曼的投资手段分析,它的投资范围很广,可以说基本上能做的生意它都做,但从未与国内某家重卡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此次对重汽的股权收购,主要还是与重汽在"竞争力"方面的共享。从重汽方面来看,这几年重汽的发展形势一直不错,但在动力系统方面受到康明斯等综合压力的影响,稍感吃力。此次与曼合作,在发动机等关键动力总成技术方面刚好得到很好的补充。
据中国重汽总裁蔡东称,争取2年内或不超过3年可采用MAN的发动机技术,由于有关技术生产出中高端产品,预期价格及成本均会略有上升,相信当生产规模达一定程度时,则成本可调整至较具竞争力。
外资资本+技术渗透 业内人士担忧产业安全或受威胁
Global Insight高级分析师曾志凌告诉盖世汽车网,中国重卡市场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国际重卡生产企业都试图进入,但之前种种碰壁说明直接光靠产品来打开中国市场的方式行不通,于是便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不但从技术上对国内企业进行掌控,更是从资本上进行牵制,这样国内企业或逐渐沦为这些外企在中国的控股子公司。
同时曾志凌还担忧,这样大规模的重卡企业股权收购项目,还牵扯到一个关于产业安全的问题,对外资大规模控股国内重卡企业有关部门需要保持密切关注。如果中国的一些重卡领军企业被外资所控制的话,那整个产业也将会受到影响。
中国重汽的在公告中表示,在出售股份及转股后,中国重汽大股东中国重汽维尔京群岛(投资控股公司)持股量将由目前的69.25%,下降至51%,但仍是绝对控股。在中国重汽董事局17名董事之中,MAN有权提名四名董事,其中一名为执行董事,负责合作项目,其余三名为非执行董事。如果MAN自愿将股权降至低于25%股权加一股股份的话,MAN必须撤回所有其任命的董事。同时,MAN必须提名具有重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代表担任中国重汽相关成员公司的经营管理职位,负责项目有关的制造、技术、质量、销售、服务、外包质量控制及外包管理等。
但MAN在中国重汽股东大会和董事局会议上就和合作项目有关的"MAN保留事项"拥有否决权,包括修改章程、主要业务性质的重大变动、派息、董事局规模变 动、董事委员会职能、权利及/或规模的变动、MAN提名董事及代表的罢免、已发行股本的变动、日后对合作项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合伙经营、收购事项及合营项目以及中国重汽或任何附属公司的清盘等。
曼的此次巨资投入,是否仅满足中国重汽的25%的股权,还是此次合作只是初步动作,更大的企图早已在酝酿?对此,盖世汽车网将继续保持关注。
相关链接:
进军中国重卡市场,国际重卡生产企业的两条进入路线
目前国内重卡市场,本土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仍在90%以上。由于在重卡领域并不像在乘用车领域那样与国外技术相差悬殊,本土企业有较强的发言权。正因为如此,再加上中国经济的日趋发展,重卡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致使国际重卡生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日渐强烈。
上面我们提到外企重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进入路线:一、直接以产品导入开发市场;二、即曼所采取的路线,即以技术和资本控制国内企业继而逐渐实现完全控股。沃尔沃与中国重汽合作的终结,事实证明了第一种路线行不通。此次曼与中国重汽新的合作路线,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7/1604174917499415496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