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和介绍汽车行业整车订单交付(OTD)理论及其IT系统实现方法的专著。书中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汽车行业在整车OTD业务领域里的研究和实践,然后将OTD系统分为六大业务板块,分别是:销售线索和销售预测;整车订单管理;产品研发和制造工程;生产计划、排产和执行;零部件采购与入厂物流;整车物流,详细介绍了它们在新的OTD系统下的业务目标、关键技术和最佳业务实践,并结合SAP公司的汽车行业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相应IT实现手段。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书中所讲述的内容,伴随着书中的各个业务板块,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国内外领先厂家的相关案例分析(包括:通用、丰田、戴姆勒-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依维柯、克莱斯勒等等),便于读者更好地将理论和现实联系起来,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本书不仅可供整车厂里从事计划、生产、销售、物流和产品工程的管理和业务人员阅读,以及作为从事相关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的指导,对于从事汽车行业其他业务的专业人员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汽车行业销售与售后服务市场管理与信息化系列丛书”的组成部分。
该套丛书一共包括:
1) 《汽车行业整车订单交付系统——创建需求驱动的汽车供应网络》
2) 《汽车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创建客户驱动的汽车企业》(已出版)
3) 《汽车行业经销商业务管理系统——打造经销商自己的IT平台》
4) 《汽车行业售后配件管理系统——在配件供应链中挖掘价值和利润》(已出版) 该套丛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呼应,从不同角度阐述汽车行业销售与售后服务市场的现状与问题、管理模型和业务流程、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助于读者获取该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用技能。在中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有着尤为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序言
认识彭俊松博士是在2000年底,那时他完成了三年的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就是汽车企业供应链管理。随后的八年多,彭博士一直耕耘在汽车行业信息化领域,孜孜不倦。因工作之便,他广泛地研究了国外汽车企业供应链和OTD(Order to Delivery)的流程与实践,了解了中国所有主要整车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领域业务运作的模式、流程及相关信息系统的现状。触角之广,非一般人所能。我几乎是未停顿地读完本书手稿的。书中内容之广亦让我钦佩有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彭博士见缝插针地写出这本书,可见他对此领域的执著和熟谙。他是以满头白发换写这本书的。或许,本书就是彭博士的工作笔记,是他研究国外OTD的“札记”,是他与中国汽车企业和行业专业人士交流的“足迹”,是他对未来汽车企业OTD及相关信息系统使能的“展望”。反观当今学风不正,抄袭倒卖泛滥,他的这本“手记”却是货真价实的。关于OTD的研究是近十多年来汽车企业赢取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方兴未艾。中国正在成为汽车设计、制造和消费的大国。“中国车”必然走向世界。OTD的理念、方法一定会在中国不断深入、实践和优化。伴随而之,先进的、适应中国国情和全球化趋势的汽车行业的OTD信息系统也一定会不断发展,并在中国各汽车企业得到广泛实施和应用。我想,这应当就是彭博士写本书的缘由和期待。虽然,他谦虚地说这是抛砖引玉。
张 新 权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执行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二○○九年二月五日
作者介绍
彭俊松,199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从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进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复旦大学联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位企业博士后。十年来一直从事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先后参与了国内多个汽车企业的大型信息化项目,主要专注于整车厂和配套供应商的制造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产品数据管理,以及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市场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经销商管理等领域,已经在学术期刊、行业杂志上发表文章30余篇,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个人理事,并著有国内第一本汽车行业信息化专著《汽车行业供应链战略、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历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汽车行业服务总监,甲骨文中国公司行业事业部大中国区汽车行业总监,现为SAP中国公司行业解决方案部北亚区汽车行业负责人。
导读
1 研究OTD对于国内汽车行业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汽车工业在经历了从1998年开始的连续长达9年的两位百分数的增长之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家。在产销量如此高速发展的背后,固然有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汽车工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原因,但是从我们在汽车行业的底蕴来看,特别是从管理水平的角度,在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不安。一个市场不可能永远伴随着春天。随着报纸上一座又一座第二工厂、第三工厂动工和投产的消息,市场饱和、产能过剩的一天恐怕迟早会来临。当然,在市场面前,各家企业的产能总是存在着苦乐不均的情况。那些能够真正把握客户需求,将先进的管理思想贯彻到汽车行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总是能够笑到最后。
目前国内的一些汽车企业,在市场、销售、计划、生产、采购、物流、交付等各个环节和子系统上,从业务的角度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进一步的发展来看,局部优化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或者说从局部的角度已经很难给出下一步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方案。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是从全局的角度,这些企业或多或少地在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业务流和信息流割裂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某一个环节的业务水平提高并不能够给整体性能做出相应的贡献。
图 1 目前的汽车行业在供应链的很多环节上依然存在割裂的情况
造成割裂的原因,既有厂家子系统内部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整个系统层面上的、跨越各个子系统之上的整体供应链上的问题。这些参加下一步如果希望实现再一次的飞跃,就需要从新的角度,采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从全局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以客户为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厂家的经验和教训,对现有的业务模式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而订单交付OTD(Order-To-Delivery)则恰好为这一实践提供了载体。
订单交付OTD是近年来在汽车行业里伴随着精益思想出现的,打破长期以来陈旧的“库存 计划推动”生产方式,建立新的“订单拉动”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OTD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源自日本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思想。近10年来,精益生产不仅在欧美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制造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广为流传。OTD将精益生产思想的核心——“拉动”逻辑从汽车的生产制造领域推广到整个价值链的范围,从客户产生代表购买欲望的销售线索开始,一直到下线车辆被辗转运输到经销商和客户的手中,始终贯穿了这一精益原则。从广义的角度,OTD涉及到了汽车厂家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汽车行业里,OTD不仅可以说是一本供应链管理的百科全书,而且更像是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的教科书。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为了论述的方便,书中的一些文字和案例大多以乘用车为例,但OTD的思想和技术对于商用车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未来OTD技术下一轮突破,很有可能会源自商用车领域。
自1998年起,国外的汽车厂家大多数就已经开始计划或着手实施新的OTD系统。近几年在国内,不仅有一些合资汽车厂遵循OTD的思想,搭建相应的业务和系统平台,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一些自主品牌车厂里,OTD思想也已经开始播下种子,并且反映到IT系统的建设当中。尽管从传统的做法向这样一个新的系统转换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对销售、计划、生产、物流等各个部门的业务进行调整,并牺牲掉一些局部利益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但是,这对于国内的许多汽车企业来说,应该说是一条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那么,OTD之路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2 怎样研究和实践OTD
OTD的研究和实践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一个企业如果决心遵循OTD的原则搭建自己的业务流程和IT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作者认为,无论是对OTD开展理论研究,还是进行具体的实践,都需要有一个广泛的视角,涵盖全局供应链、客户、产品和IT系统整合等各个角度(如下图所示)。
2.1 从全局供应链的角度
在汽车行业里按照OTD的思想进行销售和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只是将眼光放在厂家内部的生产制造环节。在过去的10年里,通过将精益的思想引入到生产领域,西方与日本的汽车厂家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有了明显的缩小[1]。很多企业通过重构生产线和操作流程,实现了生产率的提高。但总是津津乐道于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的情况是,制造环节(一般不超过48小时)只是从订单到交付过程(可能长达数周)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等待、处理和延迟上了,而很多人对这部分的“浪费”总是视而不见,或是习以为常,忽视了客户的真正需求。因此,厂家获得的生产率的提高经常是以牺牲了柔性为代价换取的。所以,对OTD的研究和实践,必须改变过去一味站在厂家的立场,打破“以制造为大”的传统,转换为从全局供应链的角度,更多地关注制造的上游(供应商、入厂物流)和下游(经销商、整车物流),不放过每一个实体和环节。
2.2 从客户的角度
正是因为无论在何时,“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似乎都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这句话反而会被当成老生常谈而被常常忽视。但是,OTD的思想精髓在于根据对各种类型的客户需求(预测、线索、意向、订单,等等)的把握,通过管理和优化的手段,以期在最恰当的时间点上组织生产、供应和物流。无疑,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绝大多数情况下,客户购车的需求绝不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火花,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理性行为。对于单个客户的购买过程,被称为销售线索;而一个地区客户的购买趋势,则被归结为销售预测——这些都是厂家用来把握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如何对这些需求信号做出最恰当的反应,既不过于迟钝,又不过分敏感,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此外,客户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在订单提交之后,客户对订单的任何一次修改要求,都是对厂家供应链的一次挑战。厂家既需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实现灵活的响应;又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可靠地交付正确的产品。在遵循OTD思想的整个供应链上,都贯穿着从客户角度出发的思想火花。
2.3 从产品的角度
产品的复杂性对于OTD系统的性能有着根本的影响。一家只有1个车型平台、10种配置组合变化的工厂(大批量廉价生产某一种汽车),和另外一家有10个车型平台,1000万种配置组合的工厂(有些车厂号称从来不生产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建设各自的OTD系统的难度是截然不同的。
产品的复杂性对于OTD系统的影响还不仅是这些。当厂家的销售人员把客户拉到展厅,让客户面对各种车型和配置进行选择和做出决定的同时,也“决定”了厂家的利润。注定在成千上万种车型和配置组合当中,存在一些既“接近”客户需求的、又可以给厂家带来更多利润的产品——问题是如何在销售时能够辨认出它们,并影响客户的选择。在这里,既需要实现从客户需求到产品需求,以及工程需求、生产需求的快速转化,满足市场的需要;又要能够对各种配置下的产品在整条价值链上的成本有着近乎前瞻性的认识,将客户的需求向有利于厂家的角度进行影响。对于这些,都是关于OTD建设需要考虑的具有战略性的问题。
2.4 从IT系统整合的角度
无疑,IT系统是实现OTD重要的使能器(enabler)。离开了IT系统的支持,OTD的很多精髓都无从体现,很多功能也无从谈起。但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是,过去很多汽车企业在IT系统的建设上,采取了比较随意的战略,开发了很多部门级的业务系统。单从部门级的功能来看,这些系统或许可以达到较为完善的水平,但是从全局来看,信息化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消除或连接这些信息化孤岛,实现全局意义上的数据集成,不仅是IT部门的职责,其实也是业务部门的责任。对OTD里任何一个业务板块的讨论,都离不开对IT系统整合的需要。
过去的一些企业在选择IT系统时,采取的是“同类最佳(Best of Breed)”的策略,也就是对于每一类软件,都选择在市场上成名最早、占有率最高的软件,其结果是形成了一张八国联军式的IT蓝图。厂家不仅需要为各个软件平台建立不同的IT专业队伍,而且对业务的每一次变动,都需要IT部门奔走于各个软件厂家之间,打通多套系统之间的连接。随着目前业务调整频率的加快,以及各大厂家对于IT预算的控制,这种耗时费力的做法已经被逐步摈弃,开始转向“在选型上精简软件平台种类、在开发上统一控制开发标准”的道路。一些新的软件架构和软件生态环境的理念,也开始得到重视和应用。
3 全书章节概要
如下图所示,本书一共分为八个部分,十六个章节。除了第一部分集中讲述了汽车行业的OTD理论之外,其他各部分按照OTD的六大业务板块依次展开。这六大板块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先后联系,建议按照章节顺序依次阅读。如果读者有一定的基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阅读次序。在写作风格上,这六大板块的共同特点是均由两个章节构成,前一章节阐述该业务在新的OTD系统中的理念和实践,后一章节则以SAP的汽车行业解决方案为基础,介绍在IT系统中的实现方式。
第一部分“汽车行业的整车订单交付理论”:
第1章从汽车行业一直以来流行的按预测驱动生产的做法入手,结合案例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汽车行业订单交付OTD的基本理论、以及业界在OTD上的研究和实践现状。
第2章根据按需求驱动的供应网络DDSN理论,总结了目前汽车行业里传统的OTD流程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OTD系统的蓝图。
第3章主要围绕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介绍了SAP公司的情况,在汽车行业管理软件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以及SAP汽车行业行业解决方案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提供的行业包。
第二部分“感知需求——销售线索和销售预测”:
第4章介绍了OTD下的销售线索管理、销售管道管理对销售预测的参考,以及OTD下的销售预测管理技术。
第5章基于SAP的解决方案,介绍了使用SAP CRM和SAP DP分别实现销售线索管理、商机管理和整车需求计划的方案。
第三部分“履行订单——整车订单管理”:
第6章从OTD的核心——订单耦合理论出发,介绍了OTD对订单管理系统的要求。
第7章则讲述了如何通过实施SAP VMS,实现前一章提到的OTD下的订单管理所需的各项系统功能。
第四部分“定制生产——产品研发与制造工程” :
第8章围绕着汽车行业中的定制化生产,介绍了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技术,并对OTD对产品和工程数据的要求、产品多样性对OTD的影响和决策、产品数据总线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第9章围绕SAP IPPE产品,介绍了如何实现可配置的BOM管理、产品变量结构、工艺流程设计、生产线设计和生产线平衡等应用。
第五部分“按需制造——生产计划、排产和执行” :
第10章介绍了OTD下的生产计划、生产排序、生产执行等对IT系统的要求。
第11章详细介绍了基于SAP APO的整车生产计划、排产和执行解决方案,包括了模型混合计划、快速计划矩阵、计划系统与生产系统的连接、生产反冲、成本结算与过账等技术。
第六部分“保障供应——零部件采购与入厂物流”:
第12章介绍了OTD下的零部件采购与入厂物流业务,包括对入厂物流业务的概述、厂家的要货计划和指令、供应商对厂家要货计划和指令的响应、运输物流、仓储物流、上线物流等具体的实践操作。
第13章对SAP的零部件采购与入厂物流解决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主要谈到了在SAP中如何实现厂家—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商的交互流程、基于SAP SNC的供应商协同、基于SAP ERP的入厂物流管理以及基于SAP EM的事件管理。
第七部分“精确交付——整车物流”:
第14章以OTD下的整车物流为题,介绍了整车物流的业务状况,以及OTD下整车物流的业务功能和目标,以及整车物流的IT实现难点。
第15章围绕着前一章提到的要求,基于SAP的解决方案,介绍了SAP SRM、TM、EM以及RFID技术的应用。
第八部分“展望未来”的第16章介绍了为什么说eSOA架构是整车厂建设新一代的OTD系统的基础,以及SAP eSOA架构可以怎样帮助汽车企业搭建符合其业务特点的OTD系统。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书后附上了全书的案例索引和缩写一览表。
附目录
1 研究OTD对于国内汽车行业的现实意义
2 怎样研究和实践OTD
2.1 从全局供应链的角度
2.2 从客户的角度
2.3 从产品的角度
2.4 从IT系统整合的角度
3 全书章节概要
第一部分 汽车行业的整车订单交付理论
第1章 汽车行业在OTD上的实践
1.1 本章导读
1.2 汽车行业里按预测驱动生产存在的问题
1.2.1 按预测生产的做法和问题
1.2.2 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按预测进行生产的企业
1.3 汽车行业订单交付OTD的基本理论
1.3.1 移动“库存—时间”曲线
1.3.2 什么是订单交付OTD
1.3.3 加快订单交付速度
1.3.4 在OTD系统中履行订单的三种手段
1.3.5 猜猜看哪一家整车厂的BTO交货期最短
1.3.6 理想的OTD天数存在吗?
1.4 学术界和业界关于OTD的研究和实践现状
1.4.1 三/五天汽车的由来
1.4.2 三天汽车交付项目3DayCar
1.4.3 五天汽车交付项目5DayCar
1.4.3.1 模块化汽车
1.4.3.2 灵活的供应网络
1.4.3.3 集成的产品流程结构
1.4.4 国外汽车厂商缩短OTD天数的实践
〖案例 1〗宝马汽车(欧洲):面向客户的销售和生产系统
宝马汽车简介
项目背景
在线订购系统
生产系统
整车运输系统
第2章 按需求驱动的供应网络理论指导下的OTD业务实践
2.1 本章导读
2.2 需求驱动的供应网络DDSN
2.2.1 市场/客户驱动,而不是营销驱动
2.2.2 开发可以引导需求的产品
2.2.3 渠道驱动的履行
2.2.4 需求驱动的补货
2.2.5 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响应的敏捷的供应网络
2.4 目前汽车行业传统的OTD流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2.4.1 销售预测
2.4.2 生产规划
2.4.3 订单处理
2.4.4 生产计划与排序
2.4.5 生产执行
2.4.6 入厂物流
2.4.7 整车物流
2.5 新的OTD系统的蓝图
2.5.1 感知需求—销售线索与销售预测管理
2.5.2 履行订单—整车订单管理
2.5.3 按需制造—生产计划、排产和执行
2.5.4 保障供应—采购与入厂物流
2.5.5 精确交付—整车物流
〖案例 2〗丰田汽车:丰田生产方式TPS及其OTD业务流程
丰田汽车简介
丰田生产系统TPS
生产订单信息传给生产线
及时组织生产
补充被用掉的零部件。
在零部件供应商,只生产取走的零部件
及时调整生产节拍
丰田汽车的OTD流程及其特点
第3章 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概述
3.1 本章导读
3.2 SAP公司概述
3.3 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概述
3.3.1 汽车行业需要专门的行业解决方案
3.3.2 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发展历程
3.3.2.1 从业务角度来看的发展历程
3.3.2.2 从软件架构来看的发展历程
3.3.3 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业务场景
3.3.4 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行业包
3.3.4.1 汽车行业售后服务支持
3.3.4.2 汽车行业经销商业务管理
3.3.4.3 汽车行业需求与供应计划
3.3.4.4 汽车行业扩展的采购
3.3.4.5 汽车行业扩展的寻源
3.3.4.6 汽车行业扩展的仓储与物流
3.3.4.7 汽车行业精益制造
3.3.4.8 汽车行业市场管理
3.3.4.9 汽车行业排序生产
3.3.4.10 汽车行业售后配件计划
3.3.4.11 汽车行业整车管理
〖案例 3〗通用汽车(欧洲):订单交付OTD项目战略及新的订单管理工具的应用
通用汽车简介
项目背景
转向感知加响应的企业
OTD的项目组织
加强前端的客户管理
新的订单管理工具
第二部分 感知需求——销售线索和销售预测
第4章 OTD下的销售线索和销售预测管理
4.1 本章导读
4.2 OTD下的销售线索管理
4.2.1 销售线索的定义和作用
4.2.2 汽车行业在销售线索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4.2.3 实现销售线索管理的最佳业务实践
4.2.3.1 最佳实践之一:建立闭环的销售线索管理机制
4.2.3.2 最佳实践之二:建立以厂家为中心的销售线索管理平台
4.2.3.3 最佳实践之三:充分利用销售线索背后的信息
4.3 销售管道管理对销售预测的参考
4.4 OTD下的销售预测管理
4.4.1 使用更多的需求信号
4.4.2提高预测技术
〖案例 4〗保时捷汽车(美国):使用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改善客户关系,推行销售线索管理
保时捷公司介绍
项目背景
CRM@Porsche的项目开展
经销商的接入
维护正确的“客户-车辆-经销商”关系
销售线索管理
第5章 SAP的汽车销售线索和销售预测解决方案
5.1 本章导读
5.2 基于SAP CRM的销售线索和商机管理
5.2.1 销售线索的处理
5.2.2 商机的处理
5.2.3 销售计划管理
5.3 基于SAP DP的整车需求计划的主要功能
5.3.1 协同计划
5.3.1.1 计划簿
5.3.1.2 整车需求计划里常见的计划用户
5.3.2 销量和配置预测
5.3.2.1 基于统计学算法的预测技术
5.3.2.2 基于属性的预测
5.3.3 销售和运营计划
5.4 基于SAP DP的整车需求计划的实现
5.4.1 步骤一:数据上传和准备
5.4.2 步骤二:系统预测
5.4.3 步骤三:自底而上的计划汇总
5.4.4 步骤四:发布到供应网络计划SNP进行约束检查
5.4.5 步骤五:发布到生产计划/精细排程PPDS进行约束检查
5.4.6 步骤六:共识导向的自上而下的计划分解
〖案例 5〗宝马汽车(欧洲):使用SAP预测工具进行集成的计划和分析以改善其销售和利润计划
项目背景
耗时的数据管理
扩大产品范围
项目实现
成功因素:数据建模和系统定型
优化的销售和利润计划
下一步:产量计划
第三部分 履行订单——整车订单管理
第6章 OTD下的整车订单管理
6.1 本章导读
6.2 OTD下的订单耦合理论
6.2.1 汽车行业对需求波动的应对
6.2.2 订单耦合点
6.2.3 几种主要的订单类型
6.3 OTD对订单管理系统的要求
6.3.1 满足从客户出发的订购逻辑
6.3.2 与代表不同业务的IT系统实现高度互联
6.3.3 灵活的订单分配能力
6.3.3.1 买方市场下的配车策略
6.3.3.2 卖方市场下的配车策略
6.3.4 快速的订单处理与生产确认
6.3.5 通过需求管理定义有针对性的定价策略
6.3.6 客户和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
〖案例 6〗依维柯商用车(欧洲):使用SAP VMS实现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
依维柯商用车介绍
项目背景
SAP VMS实现了车辆的配置化管理
SAP VMS减少了索赔流程中的错误
SAP VMS带来了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7章 SAP的整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7.1 本章导读
7.2 VMS在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整车销售领域的地位
7.3 SAP VMS对于整车厂的意义
7.4 SAP VMS功能概述
7.5 SAP VMS的基本原理
7.6 车辆的状态和动作
7.7 SAP VMS如何适应多种销售模式
7.6.1 按库存生产MTS
7.6.2 按订单生产MTO
7.6.3 按订单交付DTO
7.8 经销商门户
〖案例 7〗保时捷汽车(欧洲):使用SAP VMS实现集成的订单和资源管理
项目背景
订单管理引擎
第四部分 定制生产——产品研发与制造工程
第8章 OTD下的产品研发与制造工程
8.1 本章导读
8.2 汽车行业中的定制生产
8.2.1 产品开发与生产流程设计
8.2.2 生产计划与排产
8.2.3 生产执行与控制
8.2 OTD对产品和工程数据的要求
8.2.1 汽车企业的产品和工程数据流
8.2.2 EBOM和MBOM之间的转换
8.2.3 可指导的结构同步
8.3 产品多样性对OTD的影响和对策
8.3.2 产品多样化对OTD的影响
8.3.2 通过协同工程提高产品上市速度
8.4 建立产品数据主干,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案例 8〗欧宝技术开发中心(德国):原型车制造
欧宝汽车和欧宝技术开发中心简介
项目背景
解决方案
第9章 SAP的集成的产品与工艺工程解决方案
9.1 本章导读
9.2 变量配置的基本概念
9.3 如何实现可配置的BOM
9.3.1 方法一:使用超级BOM和超级工艺路线
9.3.2 方法二:使用IPPE
9.4 产品变量结构
9.4.1 多层次产品结构的实现
9.4.2 多种BOM的共存
9.5 工艺流程设计
9.6 生产线设计
9.6.1 生产线结构
9.6.2 生产线平衡
9.6.2.1 生产线平衡的目标
9.6.2.2 IPPE中进行生产线平衡的过程
9.6.3 供应区域
〖案例 9〗宝马汽车(欧洲):基于SAP IPPE实现产品开发流程的PDM
项目背景
解决方案概述
解决方案细节
第五部分 按需制造——生产计划、排产和执行
第10章 OTD下的生产计划、排产和执行
10.1 本章导读
10.2 按订单生产是OTD对生产的基本要求
10.3 OTD下的生产计划
10.3.1 滚动的生产计划
10.3.2 理想的生产计划和排序就是销售顺序
10.3.3 滚动的生产计划和排序
10.3.3.1 中长期生产计划
10.3.3.2 短期生产计划和排序
10.3.4 生产提前期
10.4 OTD下的生产排序
10.4.1 均衡生产是生产排序的基本原则
10.4.1.1 总量均衡
10.4.1.2 按品种的数量均衡
10.4.2 排序中的约束与优化
10.4.3 多生产线计划和排序
10.5 生产计划与排序对IT系统的要求
10.6 OTD下的生产执行
10.6.1 动态生产排序技术
10.6.2 涂装车间的车身投入调度技术
10.6.2.1 车身存储区域与自动化立体仓库
10.6.2.2 车辆调度过程
10.6.3 生产线上的车辆跟踪
〖案例 10〗梅赛德斯汽车集团动力总成(德国):使用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实现按订单组织生产
梅赛德斯汽车集团简介
项目背景
集成的产品与工艺工程
快速计划矩阵
第11章 SAP的整车生产计划、排产和执行解决方案
11.1 本章导读
11.2 基于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带变量配置车辆的高产量按订单生产
11.2 SAP模型混合计划MMP
11.2.1 什么是MMP
11.2.2 MMP的约束条件
11.2.3 MMP的计划算法程序
11.2.3.1 物料计划程序
11.2.3.2 百分比平滑
11.2.3.3 优先平均分布
11.2.3.4 线性规划程序
11.2.3.5 遗传算法
11.2.3.6 插入启发算法
11.2.4 MMP的执行
11.2.4.1 模型混合计划
11.2.4.2 模型混合排序
11.3 快速计划矩阵RPM
11.3.1 基于节拍的计划
11.3.2 RPM的性能优势
11.3.3 RPM在计算物料需求上的应用
11.4 计划系统与生产系统的连接
11.4.1 SAP与整车厂MES的互联
11.4.3 排序订单的生产发布
11.4.4 优化生产中的排序
11.4.5 APO对MES的动作响应和生产监控
11.5 生产反冲
〖案例 11〗上海通用汽车(中国):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实施
上海通用汽车简介
项目背景
项目内容
项目实施
第六部分 保障供应——零部件采购与入厂物流
第12章 OTD下的零部件采购与入厂物流
12.1 本章导读
12.2 入厂物流概述
12.2.1 整车厂—供应商的协作趋势
12.2.2 入厂物流的供应网络
12.2.3 库存策略的设计
12.2.4 为每个零件做计划
12.3 厂家的要货计划和指令
12.3.1 要货计划和指令的生成
12.3.2 要货计划和指令的种类
12.3.2.1 交货计划
12.3.2.2 交货指令
12.3.3 要货计划和指令的发布和共享
12.3.4 要货计划和指令的准确性
12.4 供应商对厂家要货计划和指令的响应
12.4.1 供应商的生产方式选择
12.4.2 供应商对厂家要货计划和指令的响应
12.4.3 供应商管理库存
12.5 运输物流——车辆的在途监控和调度
12.5.1 运输管理系统的应用
12.5.2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零部件运输
12.5.3 巡回取货
12.6 仓储物流——区域集配中心的管理
12.7 上线物流——混线排序直供上线
12.7.1 看板补料法
12.7.2 超市补料
12.7.2.1 超市补料下的双箱式看板拉动
12.7.2.2 超市补料下的单箱式安灯拉动系统
12.7.2.3 超市补料下的外购零部件看板
12.7.3 排序补料
12.7.4 跟线补料
12.8 料箱料架管理
12.9 第三方物流的引入
〖案例 12〗梅赛德斯-奔驰:使用SAP平台实现基于RFID的看板
项目背景
RFID技术简介
项目实现
第13章 SAP的零部件采购与入厂物流解决方案
13.1 本章导读
13.2 SAP中的厂家-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商的交互流程
13.2.1 整车厂:计划协议发布-供应商:按库存生产
13.2.2 整车厂:拉动式要货令-供应商:按订单生产
13.2.3 整车厂:拉动式要货令-第三方物流:整体物流外包-供应商:按订单生产
13.2.4 整车厂:顺序拉动式要货令-供应商:排序制造与排序交付
13.2.5 供应商管理库存流程的实现方式
13.3 基于SAP SNC的供应商协同
13.3.1 协同预测
13.3.2 发布处理
13.3.3 采购订单协同
13.3.4 补货协同
13.3.5 运输协同
13.3.6 工作单协同
13.3.7 供应网络库存监控
13.3.8 发票协同
13.4 基于SAP ERP的入厂物流管理
13.4.1 入厂流程
13.4.2 仓储管理
13.4.2.1 仓库管理WM与库存管理IM的区别
13.4.2.2 WMS里的仓库结构
13.4.2.3 配送中心的主要流程
13.4.3 运输管理
13.4.3.1 运输管理的一般过程
13.4.3.2 运输路线计划
13.4.4 料箱料架管理
13.4.5 MRP和看板联合使用的上线物流
13.5 基于SAP EM的事件管理
〖案例 13〗申克物流公司(德国):使用SAP汽车行业解决方案为大众汽车供应商园区提供全方位的入厂物流服务
申克物流公司简介
项目背景
模块化供应
供应商园区
申克公司的大众商务车供应商园区
供应商园区的服务
SAP在申克物流供应商园区的应用
第七部分 精确交付——整车物流
第14章 OTD下的整车物流
14.1 本章导读
14.2 整车物流业务概述
14.2.1 整车运输业务
14.2.2 整车仓储业务
14.3 国内整车物流的现状
14.4 整车物流的发展战略
14.5 OTD下整车物流的业务功能和目标
14.5.1 实现整车物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4.5.2 整车物流网络的优化和设计
14.5.2.1 物流网络设计的战略决策
14.5.2.2 物流网络设计的策略决策
14.5.3 可指导运力需求的发运计划
14.5.4 与运输商协同进行的运力管控
14.5.5 基于线路优化技术的配板管理
14.5.6 仓储管理
14.5.7 统一的中央发运调度和全程运输过程监控
14.5.8 科学的运输结算
14.5.9 其他一些创新的业务流程
14.6 整车物流的IT难点
〖案例 14〗戴姆勒-克莱斯勒(北美):整车物流的IT系统框架
美国的铁路运输概况
铁路是戴克在北美主要的整车物流运输手段
整车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
第15章 SAP的整车物流解决方案
15.1 本章导读
15.2 SAP的整车物流方案
15.3 SAP的供应商关系管理SRM
15.3.1 承运商管理
15.3.2 战略运输管理
15.3.3 战术承运商计划
15.4 SAP的运输管理TM
15.5 SAP事件管理EM
15.6 RFID技术在整车仓储中的应用
15.6.1 使用RFID实现实时定位服务
15.6.2 SAP的RFID解决方案
〖案例 15〗TRADISA物流:使用SAP TM管理整车物流运输
第八部分 展望未来
第16章 基于eSOA搭建汽车行业新一代的OTD系统
16.1 本章导读
16.2 从系统架构上来看目前的OTD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6.2.1 IT系统的战略定位问题
16.2.2 IT系统的实时性能
16.2.3 IT系统间的连接性问题
16.3 eSOA是OTD应用部署的有效手段
16.3.1 企业需要eSOA
16.3.2 eSOA的定义和功能
16.3.3 业务流程的演进过程
16.3.4 通过eSOA建立汽车企业的IT生态环境
16.4 通过SAP的eSOA为汽车企业的OTD战略构筑IT生态系统
16.4.1 实现需求的可视化
16.4.2 优化的预测和计划
16.4.3 实现零部件供应的柔性
16.4.4 满足7x24小时高产量制造
16.4.5 按需装配
16.4.6 集成的需求与供应链
16.5 建立全球化的OTD系统
〖案例 16〗克莱斯勒(美国):利用SAP业务流程平台实现代工生产
克莱斯勒简介
汽车行业的代工制造
借助SAP业务流程平台实现灵活的代工模式
案例索引
缩写
参考文献
后记
购书界面: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92364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7/06102047204789315377.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