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分析 > 正文

长安FlexDI项目引发国内技术合作环境反思

近期一条产业新闻被汽车业界所忽视:2009年4月的最后一天,长安汽车与澳大利亚工程技术公司Orbital共同宣布,双方将在西澳首府伯斯(Perth)开展一项为期18个月的概念发动机合作,长安将向Orbital支付240万澳元(折合约1240万人民币)费用。

据官方资料,长安若试制成功采用Orbital专利技术FlexDI(实际在2008年时长安就披露或考虑远期推出采用“具有导向式分层燃烧的FlexDI汽油直喷技术,以及两个并联的双涡轮增压系统”的新版发动机),若概念机成功,则将应用于长安的量产自主品牌车型上。

【要闻点评】

1、长安此举风险与受益并存

盖世汽车研究院掌握的资料看,长安与Orbital——这家澳洲技术工程公司的合作关系甚久。2006年时的媒体报道披露“早在10年前,长安汽车就开始着手准备轿车项目的研发工作,并通过与欧洲的IDEA、FEV、EDAG、BOCH、TNO等公司,与澳洲的Orbital公司、韩国的大宇公司、日本的荻原、爱信公司等国外设计研究公司等联合进行CM8、CV9、HEV、工艺研究等项目开发”。而且,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长安表示自主品牌志翔将推出一款与2.0L发动机同属CA系列的1.8L发动机,远期还可能推出CA18 GDI Tt的加强版本,采用FlexDI技术。这样看来,双方在一定时期内合作确有成果,而且有合作共赢的愿景。

但是另一方面Orbital自身的背景告诉我们,FlexDI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非汽车产品领域,如舷外发动机、摩托车、机动三轮车、ATV(全地形小摩托车,单人驾驶) 等,以取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排放,尚无汽车领域的量产经验。很多大型主机厂企业包括福特等都曾留意其技术,但是至今无一加以尝试。有位和长安汽车有多年合作史的欧洲技术公司高管对盖世汽车研究院表示,他们曾进入到长安项目的竞标环节,但最终输掉了这个合约,“价格、信任等问题都是个中因素”。

时间将证明这款概念机是否能够顺利成形、能够顺利投产。大众当初尝试DCT技术的情形与此类同,但不同的要素有很多,包括两家整车企业做出新技术尝试决定时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新技术是理想的,改进的空间也很大。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长安是否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耐力?这需要时间证明。

2、中国汽车业仍挣扎于核心技术缺失,应反思合作环境

在核心技术的获取方面有多种途径,包括整机外购、合作开发、模仿开发、海外导入(通过海外收购或合资直接将成熟产品引入中国),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近期看到吉利收购DSI,中联发(CDUI)与博格华纳的DCT合资项目,在之前的还有AVL与多家本土主机厂的合作开发。我们看到,本土汽车业为了求得快速发展、抢占市场份额,大多走了“中外”资源通用的路子。

但实际上,中国主机厂与跨国供应商(技术、服务或零部件供应商)公司之间的沟通在过去几年并不是在一个理性的平台上进行的,无论是我们以上列举的这些技术开发项目,还是众多意大利设计公司为国内公司开发的车型,出发点大多是从国际最先进技术和领域切入,以打造世界水平的产品为导向。误区在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能力和经验水平可能还不足以达到这样的阶段。短期消化太多太好的东西,处理不当反而会“消化不良”。

坦率地讲,我们缺失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因在于,我们不能有效整合行业的技术资源。再进一步展开看,未能有效整合的原因是没有一个非常宽松、积极的协作环境。国内产业合作系数不够、配合系数不够、摩擦系数很大是当前的主旋律。国内几个主导型的企业可以跟国外公司有很好的合作,但相互彼此不能有很好的交流!这将是制约国内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希望有识之士能早日重视这一问题,并积极开创国内车企相互合作、协作的新局面。

昨日要闻点评:分析:通用将无法避免申请破产
更多要闻点评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5/14093244324470916800.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