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每日车评】通用汽车如何辜负你的信任

盖世汽车网 文月 2009-07-31 13:51:09

通用汽车如何辜负了你的信任

以下是我认为通用公司在市场上失败的八大原因:

  1. 注重产品而非顾客。多年来,底特律(Detroit)错误地把产品类型视为细分市场(market segments)。汽车被分为微型、小型、中型等等。但没有顾客会满怀热情地出门买辆“中型车”。细分市场是不同的客户群,而不是产品。后来,底特律发现了生活方式营销法(lifestyle marketing),但通用的小型客货车被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打败,其SUV晚于市场推出,然后又错过了消费者对混型车(crossovers)的情绪躁动。通用应该有许许多多的消费洞察(consumer insight),但是他们没能迅速地转化为打造市场的产品计划。
  2. 太多的产品,太多的品牌。丰田汽车公司(Toyota)和宝马汽车公司(BMW)的产品线非常简单,销售人员解释起来很容易,消费者也很好理解。各种产品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而通用为了拼命维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在已经拥有8个不同品牌,60款令人混淆的车型的情况下,还不断地增加。每个品牌的定位长期以来都不明确,而外形类似的不同车型在共同的生产平台上制造,车型频繁变化增加了生产的复杂性成本(complexity costs),这使得品牌定位不明晰的问题更加突出。买车属非频繁购买行为,消费者需要知道产品的明确信息。
  3. 太多的经销商。随着市场份额的丧失,通用汽车并没有减少经销商。结果,经销商之间开始互打价格战,而不是与外部对手竞争。销售下滑使得经销商将两个或多个通用的品牌放在一起卖,进一步模糊了号称各有特色的不同型号之间的定位。而为了维持每个经销商的销售量,通用采纳新方式,通过互联网接收消费者购车订单的热情也被抑制了。
  4. 丧失市场控制力。当你是市场领导者的时候,价值链上的其他参与者——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都会唯你的产品线马首是瞻,并跟随着组织各自的产品线。要赢得至尊地位,你必须销售核心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车型,那些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甘心卖了旧车去换取的车型。今天,通用尝试以新的雪佛兰美宜堡(Chevrolet Malibu)重获核心市场的控制地位,这是正确的做法。然而,它是否能取代丰田凯美瑞(Toyota Camry)和本田雅阁(Honda Accord)呢?
  5. 越大就越好。更高的工资和福利成本,使得通用公司很难在小汽车上赚钱。但产品转向SUV和卡车的真正原因是:经营底特律的“汽车狂人”(petrolheads)都是高大的男人。他们宁愿作为带来凯雷德(Escalade),而不是普锐斯(Prius)的人被载入底特律历史。他们是重量级的杰克?帕兰斯(Jack Palance),而不是轻量级的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美国半数以上的车是妇女购买的;你从通用的高层管理者阵容中看得出吗?
  6. 没有全球品牌。在这一点上,福特(Ford)比通用有明显的优势。福特是全球品牌,公司的名字就是品牌名。当然,他们有林肯(Lincoln)和水星(Mercury),可福特全球营销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支撑母品牌的。相比之下,通用拥有众多的品牌,但没有一个是全球性的。通用甚至还继续在欧洲卖欧宝(Opel),在澳大利亚卖霍顿(Holden)。通用的市场资源不可避免地被浪费掉了。
  7. 非本地发明。福特比通用小,但福特能根据形势所需,更好地整合全球的运营。对一家经营有效的跨国公司而言,整合意味着美国总部要向子公司学习,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做什么或者让他们独立运营。几十年来,底特律一直摒弃在美国推广其欧洲工厂设计并制造的高质量汽车。
  8. 财务重点。经营通用的不是市场人士,而是财会人员。以成本为中心削弱了对消费洞察和营销的必要的重视。通用不该过分纠缠三大汽车公司与外国引进品牌车之间的每车1,500美金人工和福利成本差异,而应该利用市场通道开发美国消费者乐于花更多钱购买的新款靓车。可结果是,丰田普瑞斯赢了底特律,而通用迟到的回应是4万美金的电力Volt车。

?美国汽车供应链:最后一块银元的游戏

美国汽车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戒心重重,互信度低,关系以短期为主,很难谈到长期战略合作。相对而言,日本企业更重视长期关系,采购方与供应商关系较为融洽,互信度高,相互合作也更有效。在美国,不是供应商不愿与整车厂共享技术、信息,而是谁知道整车厂会不会拿这些来要挟下一轮的降价呢?由于短期关系,供应商对更新设备、增加产能、增加科研经费都戒心重重,因为谁知道能不能拿到整车厂明年的合同?纯粹的利润转移,供应商盈利很低或更本就不盈利,谁还有财力雇佣一流的员工?美国汽车的质量问题重重,跟低利润下供应商没动力持续提高,甚至铤而走险、偷工减料不无关系。充斥着整个美国汽车业,似乎就在为榨取供应商那最后一个子儿。其残酷程度,与解放前大西北的土匪“烤银元”不相上下:土匪抓住老实巴交的农民,把红红的火炭放在他们的脖子上,炼得人油吱吱响,就是为“烤”出农民的最后一个银元,也是他们的终生积蓄。

这“烤银元”的游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汽车业的主角戏,在二三十年后只能说是变本加厉,至少对整车厂来说。在整车厂看来,不利用那全球采购量最大的地位来压榨供应商似乎就该遭天谴。这本身没什么错,因为很多公司花这么多精力,集中采购额,就是为达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供应商的单件生产成本,自己也拿到好价钱。但是,这一招似乎成为整车厂工具箱里的唯一的那把锤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就是滥用(程咬金还有三板斧呢,时常轮换用用)。滥用的结果是,这供应链关系就成了最后一块银元的游戏。或者说,整车厂得到了最好的价格,但不是最好的质量、服务和技术。美国车的问题(以通用为代表),从来就不是价格高,而是质量,值不值那个价。那好,为显得“物有所值”,降价呗。如今整车成本中有60%到80%来自供应商的采购件或组装服务,不砍他们的价,如何降?整车厂的大锤砸地越厉害,供应商的利润越薄(用供应商的话说,就是razor thin—— 像剃须刀片一样薄);利润越低,就越雇不起有资质的工人,用不起高质量的材料,质量就越差(如果从硬性指标上看,今天的美国车质量非二三十年前可比。但是,日本、韩国车的质量提升得更快,反衬出美国车的质量问题);质量越差,整车售价就越低,整车厂的降价大锤就挥舞得越起劲。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整条供应链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上海大众为何策动官降攻势?

难道上海大众已经认定车市销售已经非得要靠官降才能拉动了么?

首先,从此次官降车型的连续两个月销量对比看,桑塔纳志俊1月销量为3977辆,较12月的7942辆,环比下降49.9%;途安1月销量为666辆,较12月的862辆,环比下降22.7%;POLO 1月销量为5591辆,较12月的4904辆,环比上升14.0%。

以此分析,似乎志俊是迫于销量过快下滑的压力。月销量环比近折半的跌法,很是让上海大众感到忧心忡忡。

途安是迫于细分市场排名过快下滑的压力。因为销量持续下滑后,途安在MPV级别车型中月销量已经被挤出前五名,目前该级别市场的前五名依次是北斗星、瑞风、奥德赛、GL8和风行。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2/19072348234855288615.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