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保证那不是阴谋或者即将开始的阴谋?答案是没有。所以,很多未来的悲剧已经上演。
又到年底了,各个汽车公司都在为销量和利润进行最后的冲刺,在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他们会给自己在市场中找到一个新的位置。不过,在由美国开始的金融海啸影响下,中国汽车受到的挑战越来越猛烈,而不是如之前部分专家和学者所言及的影响有限。那么,各大汽车公司在为位置奋斗的过程就会更加卖力,广州车展一定有很多人没有有过充足的睡眠。每个厂家都必须为这场“秀”找一个舞台。即便整车厂家没有参加,他们在羊城的经销商也要亮相。
在各种秀的包装下,各个厂家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尤其是在送走各种媒体之后。很多人一定非常高兴,尤其在看到媒体终于按照厂家或者公关公司设定的方向对外传递了消息之后。或多或小公关公司的美女(“美女”)再次收紧了平坦的翘臀。下一场秀又将开始了。
在各方努力制造的繁荣景象中,有一件事情被忽略了:很多厂家自己制造的繁荣变成了事实。比如:销量。按照我的调查,现在最突出的故事是南方某厂家将只有几近1000辆的月度销销售额变成了几近1万辆。通过媒体,这1一万辆变成了神话。如果你没有将这1000辆的事实变成1万辆的神话,而是将1000辆的惨状说明白了,那么你立刻遇到两种情况:其一是,该汽车公司会通过他们的公关公司的人来给你上课:“作为公关公司我们要求从正面理解这些事情,否则后果自负”。我对这句话的前半句并不感冒,只是里面的一个词让我感到好奇:“要求”一说可以清楚的展现这些人的角色,抑或媒体和厂家之间的关系。从所谓媒体的独立性来看,媒体有或者已经被绑架了。这句话的后半句则是媒体不愿意被绑架的结果——汽车公司会与媒体之上的行政机构进行媾和,从而向媒体施加压力。肯定会有人问,这些说的都是哪家汽车公司。那么我的答案是:“有哪一家汽车公司没这样做过”。第二种情况是:你所谈及的事实会演变成另外一场风波:你为什么没听话的目的。这里不存在你有没有目的,而是说,你一定有目的。当然这些事情需要公关公司的臀部回答。
这不是我在编故事,不信你问问坐坐珠江上白云宾馆餐厅的老杨。听完老杨的一通抱怨,我听见珠江上风平浪静。
回到《拯救中国汽车的时机》的正题,在中国汽车刻意营造的繁荣中,老杨仅仅是一个泡沫或者连泡沫都算不上。(我没有侮辱老杨的意思,只是觉得很无趣)在中国汽车以合资占据主流的时候,这样的绑架或者被绑架几乎天天发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因为每一家合资汽车公司都会把自己看成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伟大汽车制造商,尤其是中方的高管在与媒体解密那1万辆的故事时,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似乎为他们所左右。但事实却是中方在整个合资公司中很难参与到有关公司战略的重大决策中,也就是说很那将中国汽车合资比例50:50进行量化处理,因为中方完全可以对批评不领情。
以我在拙著《汽车的底牌-现代汽车的中国阴谋》中所看到的现代汽车集团与中国合资伙伴之间的关系来判断,中方就是处于这样的位置。而韩国现代汽车在中国的代表则认为一切运转正常。那么中方代表为什么没有进行应有的处理呢?中方还没有回答。不过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处理与否无所谓。
在合资公司中的资本是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的利用没有明确的损益衡量尺度(仅适用于汽车行业)。那么中方可以继续利用这些资产为个人工作间或为公司公司。如果以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合资状况看,中国汽车的合资至少现在来看是失败的。但愿它仅仅是中国汽车的特例。
既然整个中国汽车的现状是如此,那么老杨的遭遇也就是其中的小插曲。
所以在拯救中国汽车的时候,需要格外用心。从北美的状况看,中国汽车还没有到需要被拯救的时候,而且也没有必要拯救。但如果从中国汽车自主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正是中国进行自我救赎的时候。个人认为,中国汽车应该重新制定产业政策,尤其是合资政策。因为从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成立至今,没有一家合资公司达到了合资之初利用跨国汽车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增强中国汽车自身实力的目标。既然没有达到目标,那么就必须重订中国汽车的合资政策。当然,请不要拿时间为中国汽车的能力不足说事。对这种说法,我的答案是韩国汽车的起步阶段几乎与中国汽车相同:1970年代。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去查查韩国汽车的成长史吧。或者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去看看《汽车的底牌》。
所以,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中国在帮助汽车公司的时候,需要首先将奇瑞、吉利等列为主要选择对象。这些公司有自身的问题,而且他们的问题会非常多,但重要的是,他们为中国汽车在道路选择上的探索值得中国汽车为之付出。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来看看美国汽车吧: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遇到了生死挑战的时候,白宫在拯救底特律汽车的过程中,有各种分歧。共和党对拯救汽车投了反对票,民主党希望全力拯救三大汽车公司。而现在当政的是共和党。民主党的新总统需要等到20 09年1月20日才正式接班。而底特律已经没有充足的资金维持到2009年。
让我们等待结果吧。(文章来源:腾讯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1/280950465046.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